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度教學科研崗位招聘啟事
根據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度招聘計劃,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教學科研人員。具體事宜公布如下:
一、應聘基本條件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制度。
2.身心健康,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優良的教師職業素養。
3.國內應屆畢業生的派遣證、畢業證、學位證均須為2016年取得;非北京市正式戶口國內應屆畢業生年齡要求為碩士研究生不超過27周歲(1989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過35周歲(198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4.留學回國人員須獲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可的學歷學位、回國不超過2年且未經派遣。
5.博士后須2016年自海內外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出站。
6.京內調入人員須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京外調入人員原則上須為博導,已取得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為本專業領域學科帶頭人。
7.應聘人員的高等教育各階段學歷均須為全日制性質并取得相應學位,畢業院校均為海內外知名大學。
8.非本校教職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近親屬。
二、招聘崗位及具體條件
招聘部門 |
聯系電話 |
招聘專業 |
招聘人數 |
招聘類型 |
招聘條件 |
法學院 |
010-58909304 |
立法學 |
1 |
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有教授職稱,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立法學科研成果,主持完成過省部級以上有關立法學的課題。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立法學 |
2 |
國內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取得博士學位,有立法學相關研究成果,熟悉大陸法系法律。有德、日國家學習經歷的優先。 | ||
中國法制史 |
取得海內外知名高校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 ||||
行政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
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須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高等學校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崗位任職經歷,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有較為豐富法律實務經驗,已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
民商經濟法學院 |
010-58909328 |
民商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本科畢業于海內外知名大學法學專業,取得海外法學博士學位,取得德國、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博士學位者優先。 |
民商法學 |
2 |
國內應屆畢業生/博士后出站人員 |
取得民商法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法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均在國內知名院校取得且均為法學專業;科研能力強。 |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應屆博士畢業生原則上須具有連續1年以上海外訪學或者留學經歷;非應屆畢業生須為國內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熟練運用英語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環境資源和能源法教學經驗者優先。 | ||||
民事訴訟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德國、日本著名或優質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有2部以上民事訴訟法學學術專著(限獨著)。 | ||
知識產權法學 |
1 |
博士后出站人員 |
海內外知名大學法學或管理學專業方向博士后出站人員,且博士學位要求為海內外知名院校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并獲得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年齡不超過35(含)周歲;思想品德好,科研成果突出,學術潛力大,創新能力強。 | ||
經濟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國內知名大學經濟法專業博士學位或博士后出站,或者取得德國或日本知名大學博士學位。 | ||
金融法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或者取得海外知名大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且為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年齡35(含)周歲以下;有較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具備良好的國際交往能力。 | ||
社會法學 |
2 |
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博士學位且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中至少2個為法學學位;有連續1年以上海外訪學背景;學術功底扎實,科研能力突出,已取得較為優良的科研成果,對社會法學相關領域有良好的研究基礎以及學術發展設想;品行端正,具有團結合作精神,能專心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表達良好,能較為出色地勝任社會法學相關領域教學工作;擁有北京市正式戶口,副高以上職稱。 | ||
國際法學院 |
010-58909358 |
國際法 |
4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京內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歷學位,能熟練運用英語為工作語言,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
刑事司法學院 |
010-58909363 |
刑法學 |
3 |
國內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外知名大學碩博學位或海內外知名大學雙博士學位(至少一個為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除以上學歷要求之外須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高等學校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有海外大學任教經驗者優先。 |
犯罪學 | |||||
偵查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信息安全或網絡安全專業博士學位,碩士階段學習計算機、軟件、網絡工程等計算機相關專業或方向,具有一定代碼分析能力,具有信息安全或網絡安全領域相關項目研究經驗或者工作經驗。 |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010-58909391 |
國際關系或外交學 |
1 |
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具有研究員或教授職稱,在國際關系或外交學領域有比較深厚的學術積淀,有獨立學術專著出版,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 |
國際關系或外交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取得海外名校博士學位或者國內重點大學國際問題博士后出站,年齡35(含)周歲以下,能夠使用英語教學和對外學術交流。 | ||
政治學理論專業(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比較政治學專業 |
2 |
國內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年齡35(含)周歲以下,有學術成果公開發表;非應屆畢業生須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使用英語教學和對外學術交流。 | ||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或方向 |
取得博士學位;年齡35(含)周歲以下;有學術成果公開發表,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使用英語教學和對外學術交流。 | ||||
公共政策方向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博士學位;年齡35(含)周歲以下;有學術成果公開發表,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使用英語教學和對外學術交流。 | ||
人文學院 |
010-58909430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2 |
國內應屆畢業生/博士后出站人員 |
取得博士學位;具有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能力,能夠承擔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課程;熟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能夠承擔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課程,愿意致力于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和研究。 |
宗教哲學 |
取得博士學位,擁有海外留學或交流經歷;有系統的宗教學學科訓練,能講授宗教學導論、佛教哲學等相關課程,研究專長為宗教與法律、宗教哲學或佛教。 | ||||
邏輯學/法理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邏輯學或法理學(法律邏輯)專業博士學位。 |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或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大學學士學位和國外知名院校博士學位,調入人員還須具有研究員或教授等高級職稱;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及奉獻精神。在文學與法律、文學與法治等交叉研究領域有獨到研究經驗者優先。 | ||
文藝學 | |||||
中國近代史、專門史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國內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海外留學背景者優先。 | ||
戲劇戲曲學或藝術美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戲劇戲曲學或藝術美學博士學位。有海外留學背景者優先。 | ||
商學院 |
010-58909402 |
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英美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且為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擁有1年以上英美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數理基礎扎實,英語流利,能夠勝任會計學科中英雙語教學工作。科研成果突出者優先。 |
企業管理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歐美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且為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擁有1年以上歐美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數理基礎扎實,英語流利,能夠勝任相關專業中英雙語教學工作。科研成果突出者優先。 | ||||
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 |
1 |
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英美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擁有1年以上英美知名大學訪學、工作經歷;具有教授職稱,有博士生導師任職經歷;在全國法務會計學科有重要影響。擔任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的優先。 | ||
金融學/經濟史/經濟思想史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具有1年以上海外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具有教授職稱,有博士生導師任職經歷;在國內本學科有重要影響。擔任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的優先。 | ||||
統計學/產業經濟學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歐美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且為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具有1年以上歐美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數理基礎扎實,英語流利,能夠勝任相關專業中英雙語教學工作。科研成果突出者優先。 | ||
金融學 | |||||
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 | |||
經濟史/經濟思想史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歐美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且為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具有1年以上歐美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科研成果突出者優先。 | ||||
政治經濟學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且為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具有1年以上歐美知名大學訪學或工作經歷。科研成果突出者優先。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10-58909602 |
哲學:中國哲學;倫理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學位;英語流利。有中國古代哲學專業背景者優先。 |
歷史學:中國近現代史;政治學: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理論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學位。有中共黨史專業背景者優先。 | ||
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或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1 |
留學回國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學位,英語流利,中共黨員。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者優先;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背景者優先。 | ||
社會學院 |
010-58909593 |
社會學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在專業權威期刊發表過論文。 |
社會工作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或臨床心理學,有較突出的科研成果。 | ||
光明新聞傳播學院 |
010-59915574 |
新聞與傳播學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新聞學、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方向博士學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員;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協作精神,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論文被SCI/SSCI收錄或具有本專業交叉學科背景者優先。 |
新聞與傳播學、法學 |
1 |
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博士學位或博士后出站,取得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為本學科領域帶頭人。研究傳播學、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法制新聞、傳播法方向者優先;有海外學習經歷和國外高校博士學位者優先;有交叉學科背景和實際工作經驗者優先。 | ||
外國語學院 |
010-58909459 |
法語語言文學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碩士及以上學位,非應屆畢業生需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取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有連續1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文學、翻譯學、教育學優先。 |
德語語言文學 |
1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需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取得國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有連續1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文學、翻譯學、教育學優先。 | |||
英語語言文學 |
1 | ||||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
2 |
國內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國內畢業生僅限于西班牙語文學或翻譯方向,海外畢業生僅限于人文社會學科。 | ||
科學技術教學部 |
010-58909503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能夠獨立開展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等公共課的數學教學;能夠獨立開設全校通識選修類的相關數學課程;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在海內外學術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者優先。 |
計算機 |
1 |
留學回國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參加過計算機大型科研項目。有海外背景者優先;動手能力強者優先。 | ||
比較法學研究院 |
010-58908243 |
比較法理論 |
1 |
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精通英語。 |
英美法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英美國家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精通英語。 | ||
人權研究院 |
010-58908276 |
人權法學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的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或政治學等人權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或者取得國內一流高校人權法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且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并在核心期刊發表過2篇以上人權相關的論文;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熟練使用一門外語為工作語言。 |
法律碩士學院 |
010-58908500 |
法學 |
4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為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并熟練掌握留學所在國的語言或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有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
中歐法學院 |
010-59915792 |
破產法/經濟法 |
1 |
留學回國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高外語水平,能熟練運用英語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兼通歐洲小語種者優先。 |
訴訟法學研究院 |
010-58908270 |
行政訴訟法學 |
2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訴訟法學專業(行政訴訟方向)博士學位或博士后出站;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年齡35(含)周歲以下。博士在讀或博士后在站期間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者優先。 |
證據法學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訴訟法學專業(證據法學方向)博士學位或博士后出站;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年齡35(含)周歲以下。博士在讀或博士后在站期間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者優先。 |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
010-58908275 |
中國史、中國法律史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具有較高綜合學術素質,熟練掌握1至2門外語;具有良好的人際協調與溝通能力。 |
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 |
010-58908371 |
教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內外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須為海內外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博士后出站人員;本、碩、博所學專業為教育學或法學專業。科研能力突出,參與過國家級重大課題者優先;有海外學習或研究經歷者優先;具有多學科研究背景者優先。 |
法律史學研究院 |
010-58908410 |
法律史學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法律史學專業博士學位;有較強的學術能力。具有海外留學背景者優先。 |
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 |
010-58908386 |
法與經濟學;法學(經濟法方向) |
1 |
留學回國人員/國內應屆畢業生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1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教學和開展獨立的對外學術交流。 |
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 |
010-58908000 |
全球學/國際問題研究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應屆畢業生應取得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非應屆畢業生應為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出站人員,或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且已取得較突出的教學科研成果;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研究有執著興趣和意愿,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外語語種為英語,達到獨立進行對外學術交流的水平。 |
資本金融研究院 |
010-58908347 |
金融 |
1 |
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出站人員/人才引進/調入人員 |
取得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有海外學習或工作背景。具有海外金融領域理論和教學實踐經驗。 |
三、國內應屆畢業生報名截止日期
2016年2月20日。
四、招聘程序
1.應聘人員登錄中國政法大學高校教師招聘系統(www.edu.cn/cupl)注冊并投遞簡歷,投遞簡歷時請務必選擇所應聘的職位。
2.各用人單位組織簡歷篩選、面試、試講等考察工作。
3.學校層面對應聘者進行考察、審批、體檢及公示。
4.辦理相關聘用手續。
五、相關待遇
聘用人員享受國家事業編制人員待遇。此外,學校為中青年教師建立了多元化的職業發展培養體系。為了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設立了“新入校青年教師科研啟動資助計劃”,為新入校教師提供2至3萬元人民幣的科研啟動資金;教學科研人員入校工作2年后,教學科研業績優良者可以參加“中國政法大學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遴選,赴海外名校進行為期1年的研修;為培養造就新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學校實施了“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教學科研人員入校工作3年后,可以參加遴選,獲得每人每周期20至30萬人民幣的資助資金。具體條件以學校相關規定為準。
六、聯系電話:010-58909113
中國政法大學人事處
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