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職業道德
理由:本題之前做過,《教師職業道德》上也有涉及,理解就會做了。
16.小學后期初中時期的學習動機(B )
A.學習興趣
B.獲得贊賞
理由:《教育心理學》-奧蘇貝爾提出內驅力,并分為認知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指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或權威們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附屬的內驅力表現為,學生為了贏得家長或教師的認可或贊許而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需要。附屬的內驅力有比較明顯的年齡特征。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附屬的內驅力是成就動機的主要成份。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性地增強,附屬的內驅力不僅在強度上有所減弱、而且在附屬對象上也從家長和教師轉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時期,來自同伴的贊許或認可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動機因素。小學初期的附屬內驅力主要表現為為了獲得家長或老師的表揚或獎勵,小學后期及初中期,主要來自同伴的贊許或認可。
17、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A )
A.教學
B.課外活動
C.勞動教育
理由:德智體美等育的基本途徑都是教學,德育的特殊途徑是班主任工作。
18.個體對挫折的反應和應對取決于(A )
A.對挫折的認識
B.情境
理由:《普通心理學》,一個人如果對挫折的認知是積極的,那么他的挫折反應就會相對積極。相反則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甚至自卑自棄。
二、判斷題
1.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對)
2.《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做出了到2020年教育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對)
3.情緒智力即情商,是影響人體成功的重要因素。(對)
4.教學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活動。(錯)
理由:《教育學》-教學時系統的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力,培養社會主義審美情趣和思想品德,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促進個性發展的活動
5.創造力并不是少數人才有的,是每個人都有的潛能。(對)
6.不會進行教學反思的老師,就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對)
7.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對)
8.素質教育是促進個體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對)
9.認知方式認知風格是指個人所偏愛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認知方式有好壞之分。(錯)
理由:《教育心理學》,認知反方式無好壞,值是信息加工方式的偏愛,不影響學習的發生。
10.德育必須從提高道德認識開始。(錯)
理由:《教育學》,章節-德育-德育的基本規律,德育有一般順序是從認識開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種開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為開端。
11.義務教育發展的均衡性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對)這個應該是對的
12.學校或教育機構對學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權,學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義務。(對)
13.智力影響學習的發生,影響學習的速度、數量和質量。(錯)
理由:《教育心理學》,前四章的一章,記不清了。激情這了:智力不影響學習的發生, 只影響學習的速度、數量等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6-23 12:07
三.案例分析
1.李老師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并張貼。對一個學生說“這次你又是倒數第一,總是影響班級成績。你真是沒救了!”
請用教師職業道德來評價李老師的行為。
2、王老師在講《土地》這篇課文時“我騎著思想的野馬奔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韁繩,緩步回到眼前燦爛的現實中來。”一個學生說“野馬怎么會有韁繩”王老師沒有備課,就對學生說“難道秦牧還會錯嗎”學生的臉漲得通紅,班級的氣氛頓時凝固了。
請用教育原理分析。
四、論述題
1、論述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教育應該怎樣適應這些規律。
2、簡述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并說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
五、作文
河南省委書記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中的偉大”,“平靜中的波瀾”,“平常中的熱血”。教師的崇高最能體現這些精神。自擬題目,除詩歌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