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華亭人。其父文榮,游楚客死歸州官舍矣。芳容十四歲,祖父母相繼死,臨終撫芳容嘆曰:"安得汝為尋親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負骨歸葬之念。芳容自顧年已及壯,可跋涉險阻,乃自奮曰:"天下豈有無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廟曰:"此去不父骨,誓不歸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風霜雨露中,寒燠(燠:讀yù,熱)失度,饑飽無時。投止旅店,頭暈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見芳容病狀,懼不敢留,欲徙置鄰廟。芳容乃曰:"吾病雖劇,心實了然,藥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當告以故。"未幾里正至,聞言色動,邀醫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風雨驟至,往往淋漓達旦。或赤腳行山蹊中,踵決膚裂,流血不已。終至歸州,賴老役指迷,獲父骸。
芳容負骨登舟,半月余竟達里門。葬父于祖墓旁,得報祖父母遺命于地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芳容泣而志之(2)藥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4)聞言色動
答案:(1)記;記住;(2)給……吃藥;吃藥;用藥治;(3)結束;完;了結;(4)臉色;神色;面色。
2.下列句中的"于"與"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賢于材人遠矣
C.蒼鷹擊于殿上
D.萬鐘于我何加焉
答案: C【解析】"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是"在"的意思,而C項也是"在"的意思。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天下豈有無父之人哉!
(2)為吾招里正,當告以故。
答案:(1)天下哪里(難道)有沒有父親的人呢(嗎)!
(2)替我叫來(招呼)里正,(我)當面(到時候)把原因告訴他。
4.全文表現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2分)
答案: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堅強,一諾千金。
參考譯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華亭人。他的父親(周)文榮在楚國游歷求官時客死在歸州的官吏住處。芳容十四歲時,祖父祖母相繼去世,臨終時撫摸著芳容說:"怎能讓你成為尋找親人(骨骸)的孝子,讓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閉眼。"芳容哭泣著立下志愿,從此開始有背(父親)遺骨回來安葬的念頭。芳容認為自己已經成人,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難艱險了,于是自告奮勇說:"天下哪里有沒有父親的人呢!"于是在家族的宗廟里燒香說:"這次出去(如果)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骨,就發誓再也不回來了。"
自從出了城,芳容每天無論天氣如何都會趕路。時冷時熱,時饑時飽。到旅店投宿時,頭暈目眩,渾身熱得像火一樣。第二天就病得起不來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樣子,很害怕,不敢讓他留宿,想要把他搬運安放到附近的廟中。芳容于是說:"我的病雖然嚴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藥治療,就可以痊愈。何況我有重要的事沒有完成,(請您)為我叫來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訴他。"不久里正來了,聽到他的講述后被感動,請來醫生(為他治療)。(芳容)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著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時遇到風雨突來,經常冒雨趕夜路到天亮。有時赤腳走在山間小路上,腳跟裂開,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終于到達歸州,依靠長年打雜的人指點,找到了父親的遺骨。
芳容背著(父親的)遺骨上船(回家),半個多月終于到達里門,把父親安葬在祖墓旁,回復去世的祖父母的遺命。
六、現代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問題。
每當看到現在的孩子背著那印滿各式各樣卡通畫的精致書包上學時,我就會想起屬于我的第一個書包。
那是個花格子書包,媽媽做的。
7歲那年,我終于擁有了上學的資格。可是我沒有書包。
那時,我們鄉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書包。每當同學們談論誰的書包哪塊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時,我都會躲得遠遠的,心里卻一遍遍地喊著:我也要有一個花格子書包!
我終于向母親開了口。
"家里沒有碎花布。"媽媽平靜地說。
"我要!"我固執地堅持著,卻不敢看媽媽的臉。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對我的倔強,媽媽沒有再說話。
從那以后,我發現從來不喜歡串門的媽媽開始串門了。對于寡言少語的她來說,和人談天說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幾次,在一邊玩耍的我發現媽媽的臉被別人的話鋒逼得通紅通紅。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門,不知有多少次艱難的開口,媽媽終于攢夠了做書包的花布。
開學的前夜,媽媽把書包做好了。美麗的圖案,細密的針腳--這真是一個可愛的書包!我還驚喜地發現,書包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夾層。這可是我們村獨一無二的新設計啊!
我興奮地把書包看了又看,然后抬頭看看媽媽的臉,她的眼神十分安適。
"好好學習。"她依然平靜地說。
躺在床上,我的淚水忍不住淌了一臉,愧疚和不安開始一點一點地吞咽我的喜悅和滿足。我知道這書包意味著什么: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這道道勻凈的線路是她那顆綿延萬里卻從不言愛的心啊!
第二天上學時,我鄭重地背上了這個書包。書包里裝的東西很少,但我卻覺得它沉甸甸的。后來,它一直陪伴我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著它。因為我知道:這個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1.給加點的字注音。(2分)
固執( )倔強( )愧疚( )沉甸甸( )
答案: Zhi、jué、jiù、diàn
2.文中明確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2分)
A.那是個花格子書包,媽媽做的
B.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
C.這道道勻凈的線路是她那顆綿延萬里卻從不言愛的心啊
D.這個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答案: D【解析】文章末尾點題,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這個書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美的書包"。
3.本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請用一句話概括。(不超過15個字)(2分)
答案:本文記敘了媽媽花了很大心血為我做了一個花格子書包。(意對即可)
4.上文中與"這塊塊鮮艷的花方格是她一縷縷被撕裂的矜持和尊嚴"相照應的句子是:(2分)
答案:相照應的句子是:有好幾次,在一邊玩耍的我發現媽媽的臉被別人的話鋒逼得通紅通紅。(或是)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門,不知有多少次艱難的開口,媽媽終于攢夠了做書包的花布。(任答一句即可)
5.文中加線句"我終于向母親開了口"的"終于"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答案:表現既懂事,理解家中的困難,又對獲得書包有著強烈的渴望。
6.談談你對文中最后段落中"書包里裝的東西很少,但我卻覺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3分)
答案:書包里的東西雖少,但媽媽的關心和期盼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母愛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7.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請給本文選擇一個最恰當的題目是( )。(2分)
A.最美的書包
B.花格子書包
C.卡通書包
D.我的書包
答案: A【解析】A緊扣本文的中心,能揭示主旨。
七、論述題(7分)
為什么說選擇與應用教學媒體應考慮學生的特點?
答案: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賴于選擇與應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學習反應。不過,教學對象不同,他們對教學媒體所做出的學習反應也不相同。因此,只有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來選擇與應用相應的教學媒體,才能優化教學效果。我們知道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選用教學媒體必須考慮他們的年齡特征。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突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注意時間十分短,且多為無意識注意,因此對他們可多使用幻燈、電影、錄像等媒體教學,而且一定要形象生動、重點突出、色彩鮮明,這樣才能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感知的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而且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因此為他們選擇的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廣泛一些(如計算機媒體等),傳遞的內容也可以多一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理性知識的分量,重點在于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進而培養他們抽象的思維能力。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教學媒體中進行選擇時,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八、寫作(3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個孩子,伸手到一個裝滿榛果的瓶子里,盡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當他把手收回來時,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縮回來,急得大哭。旁邊一個人勸他說:"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讓你的拳頭縮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從瓶子里出來了。"
在生活中,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想獲得,不想放棄,結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許有類似的經歷,或對此有自己的認識。
請以"放棄"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標題自擬,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例文:
學會放棄
科學家找來馬林魚做試驗:在水池中用一大塊玻璃隔著,馬林魚總想能夠沖過去,卻碰到玻璃,一次、兩次、三次……十多次了,馬林魚碰得頭破血流,仍然向著玻璃沖去,仍然又是碰得頭破血流……
學會放棄,放棄不是舍棄,是一種等待,等待更好的時機。"義"字化身的武圣關公,不也有過"降漢不降曹"的經歷?可他"人在曹營心在漢",心中總想著扶劉復漢,最終就有了"千里走單騎"的壯舉!
學會放棄,放棄不是退避,是一種貯蓄,貯蓄更大的勇氣。古語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而是一種長遠的策略,是為了"伸"得更遠。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取得大敗吳國的戰績。
學會放棄,不要硬挺著堅持,這樣只會消磨你的意志,終究會迷失自己。一味地堅持再堅持,只能做出無謂的犧牲,這是一種愚蠢者的傻與癡。孔明出山有出山的輝煌;約瑪?奧利拉使諾基亞放棄電視機制造、機械以及其他產業,專心搞好電信業和移動電話業務,自有他的奧妙之處。握住手中最后一張牌固然美麗,但那得看看你的臉上是掛滿淚水還是寫著笑意。
學會放棄,但是永遠不要放棄你人格的尊嚴、做人的本質。放棄了榮華富貴,文天祥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放棄了懦弱茍且,聞一多便有了面對敵人槍口仍然挺身,大義凜然發表最后一次講演的壯舉;放棄了美國面粉,朱自清用死詮釋了一個中國男兒的骨氣。正確地選擇放棄,會有一種更多的得到、更大的自豪!
學會放棄,放棄是一針清醒劑。讓你靜下心來反思,讓你的頭腦更加清醒。做什么事都得量力而行,你不會一伸手就能摸著天際。學會放棄,放棄是一個更新的起點。
找準自己的位置,你就會煥發出你應有的美麗。有了一個清新的頭腦,你就可以認真地構想你的前景,你一定會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學會放棄,放棄是一種智慧的美麗。懂得放棄,才更懂得擁有,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