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目前來看,我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如下問題:
【參考答案】
(1)家庭規模的小型化趨勢。現在的家庭結構模式雖然多樣化,但核心家庭(父母加一個孩子)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模式,家庭模式小型化給我國學前教育帶來了新特點和新問題。
(2)獨生子女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獨生子女人數急劇增加。一方面,獨生子女在具有聰明活潑、知識面開闊等優勢的同時,在交往能力、獨立性以及個性方面則較為弱勢,容易出現自私、霸道、膽小、生活能力差等行為問題;另一方面家長普遍具有強烈的望子成龍心理和攀比心理,把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看作是孩子發展的重要目標,認為只要孩子多識字、會算術、能使用一兩件樂器,將來就能夠成材。因此,幼兒園教育必須對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加以糾正。
(3)農村、貧困地區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改革開放的形勢使中國廣大農村開始擺脫封閉狀態,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教育也被提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城鄉差異仍然很大,幼兒發展水平差異懸殊。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要充分適應農村的需要和條件,研究出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和體系。
2.幼兒園家長工作的主要形式及作用:
【參考答案】
(1)家長會是面向全體家長的會議。有全園性的家長會,也有班級的家長會。
(2)家訪是園所進行家長工作的一種重要而又有效的方式。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生活情況、家庭環境以及家長的教養態度、方法和認識等,從而為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家訪使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園所的情況,包括進步和不足等,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措施,爭取家長的密切合作。
(3)家長學校面向家長開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長系統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家長學校由園所管理,通過講座、討論、參觀等形式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
(4)咨詢活動。咨詢活動是幼兒園從理論上給家長提供輔導,使家長有效地配合幼兒的教育工作。園所可以不定期地舉辦咨詢活動,以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意識及教育孩子的能力,解答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疑問和難題。
(5)開放日制度是家長來園所參觀各種保教活動、參加運動會和元宵燈會及節日慶祝活動等,使家長具體了解幼兒園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以及老師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進對園所工作的感性認識。同時,家長通過對同一年齡幼兒行為和能力的對比,從側面認識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改進家庭教育的制度。
(6)家長接待日是指由園所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園長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長的來訪,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可設立意見箱收集家長的意見,從而更好地改進和完善園所工作,拉近家長和園所之間的距離。
(7)家長委員會由各個年齡班選出的家長代表組成,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參與幼兒園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同時,家長委員會也是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橋梁,促進家園的合作。
(8)電話聯系是指教師通過電話與家長取得聯系,以便及時溝通幼兒在家或者在園的情況,迅速處理一些應急性的問題。通過電話聯系,教師可以簡短地向家長介紹嬰幼兒在園的表現以及生活學習情況,家長有事情也可以及時地通過電話告知教師。
(9)書面聯系的形式包括家長園地、家園通訊、宣傳報、聯系手冊、問卷調查表、征求意見書等,通過上述書面聯系方式,使家長和園所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渠道,便于雙方配合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3.不同家庭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以下因素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
【參考答案】
(1)家長職業和文化程度與家庭教育。職業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標志和象征。調查顯示,家長的職業和家庭影響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家長的文化程度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文化程度高的家長,關注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教育質量,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2)家庭文化與家庭教育。在陶冶和塑造家庭成員的性格、氣質、人品乃至世界觀方面,家庭文化有著別的因素難以取代的特殊作用,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研究表明,文明的生活方式將為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礎。
(3)家庭經濟與家庭教育。家庭經濟是孩子成長的必要因素,但是,經濟狀況如何對于教育的影響并不顯著。
(4)家庭結構與家庭教育。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規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從家庭規模來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聯合家庭和擴大家庭。從家庭的完整性來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
(5)家庭氣氛與家庭教育。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中,家庭內部的凝聚力加強,保證了教育效果。反之,家庭中孩子的發展必然受到影響。
(6)子女人數與家庭教育。對獨生子女的研究證明,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個性品質上的毛病,這種缺陷在幼兒和小學階段較為突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齡伙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一缺陷得到彌補。
(7)家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家庭教育。父母所持的對待人生、對待工作的態度、觀念,都在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并在無形中影響著兒童的成長。(8)家長期望與家庭教育。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適當則能夠激勵孩子奮發向上,努力做人。但是,家長過高的期望,超過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則會產生負面后果。
總之,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而這些因素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正是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影響因素下,兒童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和差異。
4.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如下:
【參考答案】
(1)細心觀察。父母要具備敏感的洞察力,學會觀察自己的孩子,通過觀察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情緒變化等,再從中分析背后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2)滿足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積極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有了對事物和活動的興趣,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因此,應盡最大努力使孩子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內容多樣化,盡最大可能培養孩子廣泛多樣的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在多種體驗和感受中奠定個人興趣的基礎,而且促進了孩子多種智力因素潛能的發揮。
(3)動手多練。學齡前兒童處于動作思維發展的時期。他們通過動作活動內化經驗,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特性和變化規律。兒童的智慧是從運動操作中獲得的。孩子是十分愿意參與活動的,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機會參加活動,使他們在動手動腦中得到發展。
(4)游戲學習。父母可以根據兒童的不同年齡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提供適當的玩具材料,多帶孩子到戶外游戲。
(5)鼓勵成功。多鼓勵、多指導被認為是父母之道。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做出肯定、贊賞或鼓勵,都將增進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帶來積極情緒。
(6)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學齡前兒童處于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在學習行為規范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出現言行不一、行為反復的現象。家長在對孩子講清道理的同時也要激發孩子的情感,并不斷督促孩子的正確行為,讓孩子在不斷的行為練習中掌握行為規范。
(7)巧用提示。為了使孩子的活動順利進行,為了防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不良現象出現,如孩子無休止地要東西,不滿足他便哭鬧、發脾氣或發生一些破壞性、危險性的事故等,如果采用事先提示、防患于未然的方法,往往是十分有效的。
(8)公平適度。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只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父母的表率作用才能發揮作用。公正地對待孩子,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成人的決定,贏得孩子對家長的尊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逐漸學會公正地對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