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和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游山西村》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詩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風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本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詩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聚古詩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領會這個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二、說學生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并不生疏,學生已經有了肯定的學習履歷,會背很多古詩。但學生在明白詩句和領會詩人思想情感方面卻存在很大差別。對于語文本領較好的學生就不以為詩句難以明白,可以大概根本領會詩句的寄義;而對于明白本領較差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到位,因材施教。
同時為了更好的明白詩句,領會詩人的思想情感,課前引導學生閱讀詩人的履歷和寫作此詩的配景。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認識到的知識進行交換,說給同學聽,這樣不但表現了互助學習的快樂和良好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明白多的學生有一種被承認的成績感;使發言少的同學也能感觸獲取知識的滿意感。
三、說目的
教學目的:
1、有情感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辭書等東西書和生活積聚明白詩中的文句,并憑據必要搜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好的方法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在明確古詩意思的基礎上明白詩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教學重點:
領會詩中刻畫的情形,感悟詩意。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四、說思路:
回憶舊詩,總結學法
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五、說過程:
一、回憶舊知,提出學法
學生已有以前學習古詩的積淀,所以采用先回憶以前學過的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蘊涵
著深刻的道理的詩: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通過前四年的學習,及第一課時學完的《題西林壁》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出: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
二、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一)、網絡背景
網頁展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勤于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有9300多首,集成《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官。但朝中的官員百般排擠他,并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結果陸游被貶回鄉。
(二)解題引學
看到這個題目,學生可以找出最重點的“游”字。
游,就當有游覽的心境,山路重重,流水往復,我們跟著內心充滿失意的詩人腳步開始游覽吧,當陸游正懷疑無路可走的時候,他看到了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山西村。
再齊讀課題。
指讀古詩。
(三)學習詩句
請學生依據自學提示學習古詩。
自學提示:
1、初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地方。
2、依據課下的注解和字典自學古詩。
3、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內容。
4、認真練習朗讀。
(四)交流匯報。
1、學習詩歌前兩句。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山西村是美麗的,那里的人呢?
讀詩的前兩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莫笑:不要笑。
渾:渾濁。(因農家自己制作的酒,所以顯得渾濁)。
句意:不要笑話弄家人的臘酒渾濁不清;
過渡:但這絕不妨礙鄉親們對遠方客人的熱情,有一個字最能體現這種熱情。
足:(白板出示學生選擇。)
(1)、腳;
(2)、充分,充足;
(3)、值得。
句意: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小結:農家人是如此地淳樸熱情,那么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盛情讀出來。
詩歌是最富于表現力的文字,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讓學生真正理解詩歌前兩句。
2、學習詩歌后兩句。
多么質樸的真情啊,這種真情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于是作者由衷地寫下了此詩的后兩句。
指人讀、反復讀。
引申義理解:
這兩句描寫景致的詩,已經成為千古佳句,我們再來靜心思考一下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陸游為什么寫下這首詩?我們重新利用網絡資源再看一下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詩寫于陸游被貶職回鄉之后,鄉親們對他的熱情撫慰了他失意的心,他由衷地發現了人生的又一番天地,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再讀。
三、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1、文章補充:
平常的景致描寫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因這種哲理,這兩句詩更是被很多后人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寫景的文章:
只見兩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樣平常挺立在江邊,江面很窄,汽船彷佛是在幽深的小胡同里行進。走著走著,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但是汽船繞過了山腳,又在局促的江面上彎彎曲曲地提高了,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節選自《我愛三峽》)
寫人文章:
那少年很難再連結均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鋒利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忽然從他頭上失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全部的觀眾都驚呆了。一位矮小壯實的鶴發老人從背景走到少年眼前,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擺蕩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殼,終于把碗穩住了。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節選自《頂碗少年》)
這兩句詩的運用,把作者的感覺凝練地體現出來,真可以稱之為文章一語道破之筆。
寫事的文章: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間,只管不停思索,重復盤算,照舊找不到準確的解題思緒。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輔導,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困難。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找準古詩中的重點句,進行延伸拓展地讀寫聯系訓練,對學生明白詩句,訓練寫作奠基了很好的基礎。
2、寫小練筆:試著寫一小段話,適當用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講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