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相對論、光學
B.相對論、電磁學
C.光學、電磁學
D.相對論、量子力學
17.能直接證明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論正確的是()
A.倫琴發現放射現象
B.居里夫人發現鐳
C.道爾頓的成就
D.林奈的成就
18.1955年的萬隆會議,不僅取得了圓滿成功,還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主要是因為周恩來提出了()
A.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求同存異”的方針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擁護社會主義的主張
19.我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底蘊。隋朝時修筑的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運河
B.趙州橋
C.長城
D.故宮
2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該書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
B.清代“說文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
C.《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詞典。《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漢代時就被列入“十三經”之中
D.我國古代傳統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2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楚辭》的年代比《詩經》晚二三百年,地域上也相距較遠,但這兩部作品的用韻基本上是一致的
B.清代古音學興起以后,自六朝以來常用的“葉音說”便受到了批判,此后再無人用改韻腳的方法來解決《詩經》中某些韻腳不和諧的問題了
C.雙聲指的是兩個字的聲母相同,疊韻指的是兩個字的韻母相同。因為語音系統的不同,上古的雙聲疊韻和現代的雙聲疊音并不是一致的
D.兩個字的字形不同,意義不同,只是由于聲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來代替乙字,這種現象稱為古音通假
22.關于語文教學中的設疑和提問,下列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A.設問要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
B.設問措辭要精當,選擇適當的設問時機
C.設問速度要適中,有必要的停頓,注意學生的反饋
D.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及時肯定,如果學生回答不對,那就不管
23.研究發現,人類利用嬰兒和成人之間形態上的典型差異作為重要的行為線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喚起成年人的慈愛和養育之心,許多動物的外形和行為具有人類嬰兒的特征。人們被這樣的動物所吸引,把它們培養成寵物。這一結論最適宜用來解釋的現象是()
A.某些對童年時代過分留戀的人會在穿衣打扮方面表現出明顯幼稚化的傾向
B.子女長大成人離開家庭后,老人們喜歡養寵物,寄托撫愛之情,打發寂寞時光
C.長期以來,迪斯尼的藝術家賦予溫良可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越來越年輕化的外形
D.在生活方面被過度照顧的孩子,心理成長會受到一定影響,往往表現得比較脆弱
24.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
A.科學性
B.趣味性
C.統一性
D.規范性
25.關于教學方法,下列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A.教學方法具有相對性,每種方法就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辨證的:既有優點又有缺點
B.教學方法具有單一性,因為優秀的語文老師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C.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綜合體。教師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啟發、訓練和輔導;學生學的方法,在于觀察、仿效、運用和創造
D.教學方法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特點,不同的目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把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
B.《詩經》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啟明”和“長庚”指的是金星和水星
C.古人常把親朋好友久別不能重逢比喻為參辰或參商
D.古代對星空的分區,除了二十八宿以外,還有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27.下列作者與作品搭配不正確的是()
A.《阿房宮賦》——杜牧
B.《小石潭記》——歐陽修
C.《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D.《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28.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時,列舉了一些古詩文名句,其中跟科舉有關的是()
A.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C.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D.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9.下面詩句不是杜甫所作的是()
A.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B.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C.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D.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1.在班里,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很憂郁的女孩,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一天,老師帶她到飾物店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老師也夸她,“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從那以后,珍妮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結摘掉,每天都昂起頭開心地走路。
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試對上例作出分析。
2.某重點大學畢業生小李,在公開招聘中以優異的成績被聘為某初中老師,剛上班時,他虛心向同事請教,認真備課,努力把握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工作高度負責,教學效果好,在期末的評定中成績優越,但隨著工作的熟悉與社會交往的增多,便越來越不重視備課和對教學環節的把握,開始變得浮躁,他認為:“教師上課就那么回事,我備好一遍課可以用好多年!”
上學期學生評教,小李排名倒數。校長找其談話,她還不以為然:“我重點大學畢業生,難道還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對校長和學生評教的不滿都撒到學生身上,上課時對不專心聽講或成績差的學生或挖苦諷刺或罰站。甚至趕出教室。
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分析這位教師的行為。
3.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
盲道上的愛
①上班的時候,我看見同事方老師正一輛輛地搬走停放在學校門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車。我就走過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說:“車子放得這么亂,的確有礙觀瞻。”她沖我笑了笑,說:“那是次要的,主要是這些車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紅了臉,說:“您瞧我,多無知。”
③方老師說:“其實,我也是從無知過來的。兩年前,我女兒視力急劇下降,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她視網膜出了問題,并讓我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我沒聽懂,問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準備。醫生說:”你女兒有可能失明‘。我聽了差點昏過去。我央求醫生說:“我女兒才二十歲啊,沒了眼睛怎么行!醫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來給我女兒吧’。那一段時間,我暗暗地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為了讓自己適應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無人時,我就開始閉著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飯。每天下班后,我就閉上眼睛沿著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兩磚寬,磚上有八道杠。一開始,我走得磕磕絆絆,腳說什么也踩不準那兩塊磚。在回家的路上,石頭絆倒過我,車子碰到過我,我多想睜開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將徹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睜眼。后來,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腳竟認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興,自己終于可以做個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女兒的眼病居然奇跡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讓女兒解下她的絲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給他們父女倆表演一回走盲道。結果,我一直順利地走到了家門前。解開圍巾,我看見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兒都哭成了淚人兒——你說,在這一條條盲道上,發生過多少叫人流淚動心的故事啊!要是這條人間最苦的道連起碼的暢通都不能保證,那不是咱明眼人的恥辱嗎!”
④帶著方老師講述的故事,我開始深情地關注那條“人間最苦的道”,國內的,國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條暢通的盲道問。好,我彎腰撿起盲道上礙腳的石子。有時候,我一個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說:喂,閉上眼睛,你也試著走一回盲道吧。盡管我的腳不認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腳的感覺那樣真切地瞬間從足底傳到了心間。我明白,有一種掛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與愛糾結著,壓迫我的心房,促我身體力行。
⑥讓那條窄路寬心地延伸吧,我替他們謝謝你。
(選文有改動)
問題:
(1)寫出第②段中加點詞語“無知”在文中的含義。(4分)
(2)醫生為什么要讓方老師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方老師自己做的“決定”和“準備”又是什么?(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50分)
請以“我為什么要當老師”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據、論點清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