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教育基礎試題 >> 內容

2012年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綜合知識模擬卷及解析三(2)

時間:2012-1-10 16:37:07 點擊:

  核心提示:2012年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綜合知識模擬卷及解析三...
10. 學生這一因素主要從兩方面影響學與教的過程( )

A.群體差異 B.年齡差異 C.性別差異 D.學習方式差異

E.個體差異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0)

1. 教育目的 2. 課程目標

3. 意義學習 4. 教學內容

5. 動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30)

1. 20世紀后教育改革和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

2. 德育過程和學生品德形成過程有何不同?

3. 試分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開除學生的原因。

4. 簡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

5. 簡述品德的實質以及心理結構。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

1. 如何理解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2. 試述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六、寫作(20)

關于學,古人云善學者師逸功倍,不善學者師勤功半”;關于教,古人云有教無類

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

1.選取角度,題目自擬;

2.論點鮮明,有說服力;

3.800字。

【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答案】C。解析:有無正確的輿論,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

2.【答案】B。解析:個人信件、日記等屬于學生的隱私,教師隨意拆開、毀棄學生的私人信件或日記,是侵犯學生個人隱私權的行為。

3.【答案】D。解析:派生類屬學習是指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派生物。

4.【答案】B。解析:畫出網絡關系圖是組織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5.【答案】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適用于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6.【答案】A。解析:在確立教育目的的問題上,教育史上有兩種理論,即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認為,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發展的人,代表性人物是盧梭。社會本位論認為,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社會的要求,代表性人物有赫爾巴特、涂爾干、巴格萊等。

7.【答案】D。解析:考查復式教學的定義。

8.【答案】C。解析:小學課程應該有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9.【答案】D。解析:學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在積極的活動和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和表現出來并接受其檢驗的,組織學生活動和交往是德育過程的基礎。

10.【答案】B。解析:表明了德育具有教育性功能。

11.【答案】B。解析: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在對心理學和倫理學研究的基礎上,最早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并把它當做教育的基本原則。

12.【答案】B。解析:根據史料記載,學校教育產生于奴隸社會,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13.【答案】A。解析:跳一跳,摘桃子體現了人的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因此要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

14.【答案】A。解析: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人全面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15.【答案】A。解析:人的學習百分之八十來自視覺。

16.【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所謂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說的就是這種情緒狀態。興高采烈時,覺得一切都稱心如意;心灰意冷時,干什么都無動于衷。

17.【答案】A。解析:學生正處于感知能力的發展階段。

18.【答案】B。解析: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上某些占優勢的態度和情感的綜合狀態。

19.【答案】B。解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0.【答案】B。解析:心理咨詢的方式有:分散咨詢和集中咨詢;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電話咨詢、通信咨詢和現場咨詢等。

二、多選題

1.【答案】ABCE。解析:以課堂為中心是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派的思想。

2.【答案】BC。解析: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內部因素是主觀努力和遺傳。

3.【答案】ACD。解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訪、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

4.【答案】BCD。解析:謾罵、體罰、私拆信件依次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身心健康,隱私權。

5.【答案】ABCDE。解析:略。

6.【答案】ABCDE。解析:略。

7.【答案】ABC。解析:我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理論。

8.【答案】ABCD。解析:略。

9.【答案】ABC。解析:好的研究課題要有價值,有一定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要具體明確,具有獨創性和可行性;

10.【答案】AE。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它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影響學與教的過程即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屬于群體差異,而學習方式的差異屬于個體差異。

三、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是教育主體對于其所希望達成的結果的設定,即教育活動所要培養人才的總的質量標準和規格要求。

2.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是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

3.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4.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課程標準、教材和課程。

5.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2.【答案要點】

(1)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學生個體品德自我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則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是雙邊活動過程。(2)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自發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德育過程中學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3)從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結果看,品德形成可能與社會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過程的結果,學生形成的思想品德與社會要求相一致。

3.【答案要點】

《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開除學生,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目的是為保障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是強制性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不能因為學生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就剝奪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同非義務教育育所不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如果嚴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學校可給予其開除學籍的處分。

4.【答案要點】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一直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問題。

智力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智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他們知識的掌握。因為系統的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智力發展離不開知識和經驗。而智力又是人們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掌握知識要有一定的智力發展水平。

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通過傳授知識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但知識不等于智力,一個學生知識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標志他的智

力發展的高低。

防止單純抓知識或只重智力發展的片面性,探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5.【答案要點】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它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具有相對穩定性。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1)道德認識,包括三個主要環節:道德認識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建立和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

(2)道德情感,表現為以下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體驗;二是想象性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性情感體驗。

(3)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

(4)道德行為:它是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支配調節,同時,道德行為對道德認識的鞏固和發展,以及道德情感的加深和豐富,有其促進作用。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為教學實際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轉化為實踐上的創新;

(2)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復、經驗、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教師即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2.【答案要點】

(1)皮亞杰理論的基本概念:

圖式,動作或心理運算的結構,它是指導人們行為的心理模式。

同化,是將新的客體或事件納入到已有的圖式中去。類似于新的數據輸入計算機。是為適應新的情境而改變已有圖式的過程。

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經驗之間恢復均衡的過程。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皮亞杰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皮亞杰認為所有兒童的認知和發展都依次通過這四個發展階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階段。不過,不同的兒童通過這些階段的速率可能會有所不同,兒童在不同時期,尤其是在過渡時期,還可能會表現出幾個階段的特點:

感覺運動階段(0~2)。嬰兒的智慧表現在動作中。

前運算階段(2~7)。在感覺運動階段后期,幼兒的語言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日益頻繁地運用表象符號代替外界事物。

具體運算階段(7~12)。具體運算階段以守恒的出現為標志,守恒意味著兒童思維具有了可逆性。兒童的思維比前運算階段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不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歸類和排序等智力,均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進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開始運用抽象的規則思考問題。

(3)對教育的啟示:

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并認真傾聽兒童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理解兒童目前是如何思考問題,如何知覺周圍世界的,從而正確地判斷兒童目前所處的思維發展水平。

教學應該適合兒童目前的認知發展水平,超越兒童當前發展水平的教學只會徒勞無益。

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概念的實例。

六、寫作

【答案】略。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色9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二区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