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地理教師招聘試題 >> 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學論》講義六

時間:2011-11-15 16:31:17 點擊:

第六章   地理教學媒體

一、學習的目的要求

1、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設計與應用的技術與技巧

二、主要教學內容

上一章主要闡述地理教學方法,實際上地理教學方法還包括地理教學的手段和技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對于地理教學的手段和技術的采用給以極大的關注。這是因為,教學技術手段和課程教材一樣,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媒介媒體。沒有這種中介,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地理教學目的的完成,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一節(jié)    地理教學媒體概述

一、教學媒體的含義

所謂媒體(media),意思是載有信息的物體,或儲存信息和傳遞信息的工具。空白的軟盤或光盤、空白的磁帶、空白的錄像帶或膠片、空白的紙張,沒有儲存信息,也不能傳遞信息,只是一種材料,因此不能稱作為媒體。只有當錄像帶錄制了節(jié)目以后,或紙張印上新聞成為報刊時,才能稱其為媒體。

教學媒體就是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

可以說人類自有教學活動開始,便有了教學媒體。在人類的歷史中,教學媒體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fā)展階段:

(一)口語輔以動作表情階段

古代人類主要是通過口耳相傳、以身示教來傳播知識和經驗的,學生主要通過聽講、模仿和練習進行學習,教學活動一般是在群體中結合生活進行,學習的經驗是直接經驗。

(二)文字和手抄書本階段

從文字的出現到印刷技術發(fā)現之前,教學媒體除了口語、動作表情以外,又有了文字和非印刷的手抄書本。學習的經驗開始有了間接經驗。這一階段,教學的模式是口耳相傳加文字傳授,教學形式也由群體學習轉變?yōu)閭別學習為主。

(三)印刷品和普通教具階段

印刷術的發(fā)明,為教學提供了一種極好的媒體——印刷的教科書。印刷教科書和普通教具(黑板、掛圖等)的廣泛使用,促進了班級授課制的產生,教學形式也由個別教學逐漸轉為集體教學。

(四)電子技術媒體興起階段

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幻燈、電影、電視、播音、計算機等電子技術媒體相繼進入教學領域,使教學媒體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電子技術媒體,特別是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使得知識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更加久遠,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

二、地理教學媒體及其類型

地理教學媒體就是儲存和傳遞地理教學信息的工具。由于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廣闊性、漫長性以及認識上的間接性,使得許多地理事物很難或根本不可能為學生直接觀察或親自感受到。因此,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組織起有效的教學,必須通過地理課程和地理教學方法作為中介,依賴合適的地理教學媒體,才能完成地理教學任務。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媒體,可以豐富學生的地理表象,有利于精確地形成和掌握地理概念與地理原理,并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地理教學媒體可以有各種分類。以使用的信息符號來分類,可以將地理教學媒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言語符號媒體,包括印刷、口語等媒體;另一類是非言語符號媒體。非言語符號媒體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形狀符號媒體,包括圖畫、圖表、地圖等,是一種實物的抽象符號媒體;另一類是模擬符號媒體,是指音樂或動作符號媒體,如電視、電影等。

地理教學媒體作為一種工具,按照這種工具的先進性,一般還可以將其作以下分類:

(一)傳統(tǒng)地理教學媒體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媒體又叫普通地理教學媒體,包括地理教科書、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圖片、黑板、地理標本等。地理教科書作為一種地理教材,在本書第三章中已有闡述,本章將在下一節(jié)中分別闡述其他傳統(tǒng)地理教學媒體的特點及其應用。

(二)現代地理教學媒體

現代地理教學媒體又叫電子技術媒體,具體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電聲類地理教學媒體 電聲類地理教學媒體包括錄音、擴音機及相應的教學軟件。電聲類地理教學媒體的特點是:能夠錄制語言和聲音,根據需要重放;可以將聲音放大以擴大教學面;傳播信息迅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目前單獨采用此類媒體進行地理教學活動的實例尚不多。有位地理教師曾搜集了很多錄音資料,在講授世界地理各國情況時,播放有關國家的著名樂曲;在教學黃河時,播放黃河大合唱;在教學新疆時,播放維吾爾族歌曲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電光類地理教學媒體 電光類地理教學媒體包括幻燈機、投影儀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電光類地理教學媒體能將某些地理景觀圖片、地圖、示意圖等各種圖象放大顯示,也可以將板書內容放大顯示。電光類教學軟件制作相對較簡單,使用方便,目前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使用較為廣泛。

3.影視類地理教學媒體 影視類地理教學媒體包括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放像機、視盤教學機、閉路電視系統(tǒng)、廣播電視系統(tǒng)、衛(wèi)星電視系統(tǒng)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影視類地理教學媒體能以活動的圖象,逼真地、系統(tǒng)地呈現地理事物及其變化發(fā)展,能動、能靜,并能給學生視覺、聽覺兩方面的信息。

4.計算機類地理教學媒體 計算機類地理教學媒體能儲存大量教學資料供師生檢索。尤其是多媒體地理教學媒體,將文本、圖形、圖象、音頻、動畫和視頻等多種信息經過特定的軟硬件獲取、制作、編輯和儲存等處理后,以單獨或合成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的技術和方法,具有速效、動態(tài)、變式、交互、擴縮、廣泛等多方面的特點,是一種現代化的、先進的地理教學媒體。

 第二節(jié)     幾種常用的地理教學媒體

一、地圖掛圖的應用

地理教學媒體中,尤以地圖掛圖更為重要,使用也最為普遍。正確使用地圖掛圖,便于把握教學進程,使學生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并能清楚地看清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位置,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有益處。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運用地圖掛圖的基本功。在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能否正確、熟練、合理地運用地圖掛圖,往往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以及地理教學質量的高低。

正確、合理地運用地圖掛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選圖合適。要緊扣教材,嚴格選用與教材主題相吻合的掛圖;要繁簡得當,一般一堂課內要選用一幅主圖(主要指區(qū)域地理教學時,整堂課始終展示的地圖),再配以一二幅輔圖,總數不宜過多。二是掛圖位置得當。要事先做好掛圖的準備工作;要注意教室內光線的角度,掛圖位置高低的適中;掛圖的布局要合理、美觀,一般主圖掛在左邊(如教室光線角度不合適,可作調整)、輔圖掛在右邊,并留出板書的位置;懸掛要適時,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三是指圖姿勢準確。教師指圖時要側身,以免擋住學生的視線;指圖的速度要快慢適中,要注意的同步;正確地運用指圖桿,指圖必須點、線、面清晰分明(點,如指城市要指準;線,如指河流要順著河流的流向;面,如指國家要沿其輪廓范圍)。四是用圖配置合理。要注意運用地圖掛圖和講授課文的密切配合,可以以講解課文為主配合用圖,也可以以觀察地圖為主輔以課文講解;要注意地圖種類的不同、學生年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講授方法;要注意主圖和輔圖,地圖掛圖和學生地圖冊之間的配合運用。

地圖掛圖除了購置外,地理教師也可以根據需要自制或改制。自制教學掛圖可以采用方格法、幻燈放大法、縮放尺法,將課本或地圖冊上的地圖放大作為底圖(也可以利用現成的掛圖用針刺法制成原大的底圖):一種是制成沒有注記的填充掛圖,供講授時邊講邊填,或供鞏固和復習時采用;另一種是制成突出某些地理要素的專題地圖。制作專題地圖掛圖時應注意圖幅大小的適中,掛圖中的符號、注記要適當放大,反映的內容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改制地圖掛圖,是在購置的綜合性的地圖掛圖基礎上加以改進:一種是將原圖上已有、但不顯著的內容突出出來,用彩筆勾描,或將注記、符號加大、加粗;另一種是在原圖上將原先沒有的內容作增補,如增補礦產、物產符號,添加航線等。目前有很多學校采用小磁鐵輔助掛圖的方法,簡便易行,效果很好。事先,需要準備一張較大的薄鐵皮和若干小磁鐵、小磁條。運用時,可以將任意一幅現成的地圖掛圖覆蓋在鐵皮之上,把各種圖例、符號、注記(如礦產、物產的圖例,寒暖洋流、冬夏季風箭頭,鋒面、雨帶的符號,各種重要地理分界的線條,重點的文字注記等)粘貼在小磁鐵、小磁條上,再吸附在掛圖的相應位置上,可隨意調換、移動,十分方便。

購置的紙質地理教學掛圖使用時間長了極易破損,可以剪一些牛皮紙或紗布用膠水或漿糊粘貼在掛圖背面的折疊處和四角以加固,也可以用牛皮紙或紗布對整幅掛圖進行裱糊,并在上下兩邊裝上木質畫軸,這樣懸掛和保管都較方便。自制的教學掛圖,也可以畫在小黑板或布質材料上,以延長使用壽命。

二、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圖片等媒體的應用

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圖片等是專業(yè)性很強的教學媒體。

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學習地理最早接觸的立體教具。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地球的一些事實與概念,如經緯線、經緯度、經緯網、地軸、半球劃分、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的分布、時區(qū)、地球運動等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地理教學媒體制作技術的發(fā)展,地球儀的種類不斷增多,功能不斷增強。早期的地球儀多是政區(qū)或地形地球儀,除了球形外觀和可以模擬轉動外,球面所展示的內容與平面地圖相差不多,所以可稱其為立體地圖。改進后的地球儀主要是在作為直觀教具演示方面的內容和功能大大增加,如可以演示地球上風帶、氣壓帶的形成和分布,可用于講解晝夜更替、四季形成、地球內部構造等。三球儀(日、月、地)還可以演示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之間的關系。除了內容和功能外,地球儀在外觀和演示動力來源上也有了不少創(chuàng)新,如在地球儀內部裝上燈泡,并對球面材料進行處理,接通電源后,可使地球儀表面地理事物的展現產生更好的效果。還有將地球儀制成電動的,更有效地模擬地球的運動及其影響。在使用地球儀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按照地球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演示,不要用手隨意(如逆向)撥動地球儀。二是地球儀不可能做得很大,若在全班學生面前演示或講解某些內容時,教師要注意讓所有學生都能看清楚。三是多讓學生動手使用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校可為每名(或每兩名)學生準備一個小型地球儀。在有地理專用教室的學校,地球儀,特別是體積較大、構造較復雜的地球儀的放置和使用會更方便一些。

地理模型是地理教學中的另外一類立體教具,主要有地形模型如等高線模型、區(qū)域地形模型、地殼構造模型及褶皺和斷層模型等。地理模型的直觀性很強,既可以通過視覺,也可以通過觸覺感知地理模型所傳遞的地理信息,對學生形成某些地理表象作用很大。只是地理模型一般體積和重量都較大,需要固定在某個地方。近年來改用塑料代替石膏和木質材料制作地理模型,攜帶和使用都方便多了。在實際教學中使用較多的是講解褶皺、斷層用的小型演示模型,使用的材料是平時很容易找到的發(fā)泡塑料等包裝材料,制作也很簡單。例如,有的教師使用一尺寸適當的長方體發(fā)泡塑料塊,在兩側用不同顏色畫上幾條水平直線表示水平巖層,在發(fā)泡塑料塊頂部平面上用刀沿短軸方向切出幾個平行切口。在演示褶皺形成時,隨著巖層向上突起,平面上的切口也隨著張大,以此來模擬褶皺頂部巖層的張裂。

地理圖片可以說是最廉價的直觀教具,可用來向學生展示地理景觀,幫助他們形成某些地理表像。除了購買外,大部分圖片可以由教師自己搜集,如景觀掛歷、畫報、旅游區(qū)的介紹材料、自己拍攝的景觀照片、廣告宣傳材料等。地理圖片的內容豐富,色彩、構圖美觀,便于攜帶,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在搜集和使用地理圖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景觀圖片要注有地名。不少掛歷上的畫面風景秀麗、奇特,但沒有注明是什么地方,教師不能僅憑印象或猜測為學生進行講解。第二,地理圖片應該是由地理特征明顯的照片制作的。第三,在課堂上使用時,要選擇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的適量圖片,不宜太多。第四,許多圖片內容豐富,但畫面比較小,使用時應采用走動展示或傳看等方法,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并針對教學需要加以解說。

三、投影、幻燈、錄像等電教媒體的應用

目前中學地理教學中常用的地理教學媒體有投影、幻燈和錄像。這三種電教媒體在地理教學中應用時各有特長,也各有弱點。總體上說,錄像在為學生展示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運動變化過程時的豐富程度、表現力和真實性上都遠遠優(yōu)于投影和幻燈。但在剖析地理事物的本質、突出地理事物的特點和講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方面,投影和幻燈又有著錄像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下面從如何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成效的角度討論對這些媒體的應用。

(一)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真實地理事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地理表象,引起學習興趣,并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對許多地理事物缺乏直觀表象,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學生沒有見過冰川、地熱現象、熱帶雨林、沙漠等,城市里的學生對農、牧業(yè)景觀和許多農副產品不熟悉,內陸學生也許對海洋和海岸景觀陌生。教師可以使用錄像片和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這類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各種地理現象。有時候放錄像,并不是因為學生沒接觸過這些地理事物。例如,有的教師在講鄉(xiāng)土地理時播放的錄像中的許多場所,學生都去過,但不一定有人系統(tǒng)地向他們介紹過有關的知識。現在教師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似乎已經熟悉的地理事物拿到課堂上,學生會覺得親切。通過教師系統(tǒng)地講解,學生不僅對這些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大。錄像片一般都有配好的解說,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可以做兩種選擇:一種是利用原片的解說,教師基本不用講解,原片解說的特點是清晰、有趣,又因為不同于學生聽慣了的教師的聲音而給學生一種新異刺激,從而引起他們的注意;第二種方法是關掉錄像的聲音,由教師進行講解,好處是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解釋錄像內容,速度也更合適一些。使用投影片或幻燈片展示地理事物,雖然缺少了動感,但教師可以充分顯示、對比各種地理事物的特點。例如,講我國三大平原的特點,教師可以使用從各個角度表現三大平原的投影片或幻燈片,讓學生觀看,并反復、多方面地進行對比。

(二)利用電教媒體的聲像效應,改進地理教學信息的傳遞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識

理解地理理性知識,是通過認識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完成的。許多知識課本上講得很簡單,學生往往不易領會。教師在展開講解時,需要充分表現各個事物或要素之間的關系。例如,高中地理中含水層和隔水層的概念,要通過認識兩者之間的不同組合關系才容易理解。教師可使用投影片展示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四種組合關系,并就此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思考:哪種組合有利于地下水的儲存,以及為什么等。使用板圖、板畫、自行繪制的掛圖也可以展示這種關系,但投影片有它的優(yōu)勢。簡單地說:比起黑板示意圖,投影片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可以重復使用,提高教學效率;比起掛圖,投影片的繪制和保存較為容易。特別是需要同時比較若干個地理事物時,使用投影更方便。

投影地圖是地理教師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投影片,因為這種投影地圖比印刷好的掛圖更能突出教學重點,強化教學效果。利用這個優(yōu)勢,教師可以比較好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過程,引導他們認識地理事物的特點。

(三)利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使用投影、幻燈、錄像不只是可以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讓他們認識地理事物,還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豐富性,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他們思維。例如,在講授土地資源利用時,教師可首先講述土地資源若利用不當,會對土地資源造成破壞;然后用投影片展示幾個地區(qū)土地資源不合理開發(fā)前后的不同景觀,并提問學生這些做法對土地資源會造成什么破壞。再如,講世界糧食問題時,教師可先放一段兩分多鐘的錄像,展示非洲災民接受救濟糧和某些發(fā)達國家的資本主義農場主囤積商品糧的情況;然后由學生回答,世界的糧食問題有哪兩種表現,等等。

(四)利用電教媒體使用上的靈活性,設計多種學生活動,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投影片在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講授地理事物的分布還是講授地理原理,當需要學生當堂掌握時,教師可以先讓全體學生在自己的練習冊上畫,再找?guī)讉學生分別到投影儀前在片子上畫,然后教師面對全班加以總結。還可以讓每個學生持有一張可重復使用的投影片或玻璃片,在片子上做完練習后,叫一些學生上來通過投影儀展示他們的練習結果,教師加以講評。使用投影片將課堂上的個人練習與集體練習結合起來,既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又以抽查的方式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了引導,是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一個實例。

此外,還可利用投影片等改進板書形式,如事先將講授提綱寫在或復印在透明膠片上,上課需要時用遮幅的方式逐條顯示。特別是在需要顯示大段文字,而黑板上又寫不下或時間不夠時,可使用投影片顯示。

在地理課堂上運用電教媒體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重實效 再好的教學媒體也只是傳播教學信息的橋梁,它們都要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所以要注重實效,不為使用而使用,使用后注意了解使用效果和是否達到預定目標。

2.選擇內容要精,講解要充分 使用的投影片、幻燈片、錄像片不一定要數量多、篇幅長的,能夠說明問題即可。一旦決定使用,就要使用充分。使用投影片和幻燈片一般都由教師講解,也可以找一些學生,課前每人準備好一張幻燈片的解說詞,上課時由教師放幻燈片,學生解說。

3.提出問題使用前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展示中的主要內容。特別是運用錄像教學,畫面過得很快,如果學生不注意看,很可能錯過重要內容。而使學生注意的方法,除了在重要的地方停機重放外,就是事先提出問題和觀看的要求,看后再提問學生。同時要注意,設計的問題應該是只有看過錄像、投影和幻燈片才能回答出來的問題。

技能訓練

1、媒體開發(fā)、設計、制作的方法

2、主要媒體的運用

3、訓練媒體制作與運用技術

課外作業(yè)選題

設計一個自選內容的課件,并盡可能開發(fā)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视频区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亚洲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 |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