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教學過程程四個方面對《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是小學語文五年級19課,它是一篇寫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我的戰(zhàn)友”的文章,作者李元新同志以目擊者、親歷者的身份寫下了戰(zhàn)友邱少云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情感真摯,揪心感人。本文采用第一人稱,讀文如聽故事,娓娓道來倍感真實,親切。主要采用心理描寫和側面描寫,細膩地寫出了我當時復雜的心情,緊張、擔心、矛盾、痛苦,淋漓精致的表現(xiàn)了邱少云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為了戰(zhàn)友的安全,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忍受痛苦煎熬的頑強毅力和勇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
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理解部分詞句。
2.結合讀寫例話《外表和內心》學習課文,能抓住課文中有關描寫邱少云外表(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并用“我”的內心活動,來體會邱少云的內心活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邱少云同志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嚴格遵守紀律,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我”當時的內心活動,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險處境。
2.從邱少云的外表(神態(tài)、動作),去體會邱少云的偉大精神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理念
1、開篇――未成曲調先有情:情境營造,揭題入課,這里課件展示松柏掩映中的豐碑畫面,用遞進式導語引領學生反復誦讀課題,以營造氛圍。
2、通覽――字字句句皆關情:初讀感知,交流心得,再讀課文,感受情境。語文課必須以讀為本,但對學生而言,要將書讀通讀順卻也并非易事。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切實而有效地讀書活動中“潛心會文”、感同身受,追求的正是求真務實、返樸歸真的“‘讀’占鰲頭”。應該明確,學生只有在反復地讀書實踐中方能實現(xiàn)與文本間零距離的“心靈對話”。
3、研讀――潛心會文感真情:引發(fā)切入、交流互動、媒體助情、小結提升。成功的課堂教學追求“主線簡明,細節(jié)飽滿”。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核心內容進行研讀,可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語文教學承擔著為學生生命奠基的重任,故而應讓學生在潛心涵泳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使其心靈受到震撼,人格得到提升。
4、拓展――繞梁不散未了情:通過書寫悟情、誦讀抒情、結課激情使文本再一次得到升華,引導學生感知有了這種精神的軍隊是偉大而不可戰(zhàn)勝的,有了這種精神的民族更是偉大而不可戰(zhàn)勝的。
四、課的結束
本課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同學們,戰(zhàn)斗結束后,邱少云的戰(zhàn)友們懷著無比悲痛但卻又無比崇敬的心情,用挖戰(zhàn)壕的鐵錘和鋼釬在“391”高地上刻下了一句碑文。如果讓你們寫,會怎么寫這句碑文呢?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既為下節(jié)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中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說課,會有許多缺點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和指導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