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比較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詩歌,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無論是詠物還是懷古,都會寄寓著詩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是詩歌鑒賞的重點。如2002年的全國卷《春夜洛城聞笛》,要求考生能正確把握該詩思鄉懷遠的感情;2003年的全國卷《過香積寺》,考生只有把握了作為“詩佛”的王維喜好隱逸靜謐的性格特征,才有可能對詩中的“危和冷”兩字作出正確的賞析。評價詩歌思想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聯系詩人的生平事跡、創作風格。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②應聯系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反映在邊塞詩的創作中,雖有對塞外惡劣環境的描寫,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豪情,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③避免先入為主,具體詩歌具體分析。許多大詩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詩歌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杜甫的詩歌固然沉郁為多,常常抒寫憂國憂民的慨嘆,但也有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樣輕快明麗的詩句;李清照的詞風固然多為婉約凄切之作,但也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樣豪邁的詩句。因此在賞析的時候應具體作品具體分析,切忌生搬硬套。④細讀序言和注釋。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或在詩后附有注釋,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此考點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內容主題的評價;二是對思想感情的評價;三是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
考查題型
1、主觀表述題——分別考查或綜合考查詩歌內容主題、思想感情、作者的觀點態度,也可和表達技巧等方式交叉融合考查。
2、選擇題——對詩歌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判斷。
3、主觀表述題常見的提問方式:
(1)、評價詩眼:①你認為這句詩或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或哪句?②你認為這句詩哪個字或哪句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③你認為哪個字或哪句寫得最妙?
(2)、評價關鍵句:①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刻含義?②這句詩最有表現力的是哪句話,試作簡要分析。③你最喜歡詩哪個句子,并說明理由。
(3)、評價情感與主旨: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②有人評價這首詩……,也有人評價這首詩……,你同意哪種看法?③有人認為這首詩是怎樣的,請你結合此詩的內容,談談你自己的理解。
【備考策略】
古詩詞中所抒寫的思想感情非常寬廣,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幾方面:
① 憂國憂民
戰亂離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腐朽: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林升《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達對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揭露統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杜甫《兵車行》
② 建功報國
保家衛國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陸游《書憤》
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年華消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③ 思鄉懷人
天涯羈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的孤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征夫的思鄉: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怨婦的懷人: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
依依惜別的深情: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贈汪倫》
情深意長的勉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超塵脫俗
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厭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陶潛《歸園田居》
⑤ 感時傷逝
昔勝今衰的滄桑,時事變遷的感慨: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解題格式:
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么感情
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答題步驟: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
答題策略
各種形式的解題和答題策略:
1、評價詩眼
主要抓住以下方面:
①抓住強烈體現作者情感的字詞
②詩眼通常運用擬人,夸張、通感等手法
③抓生動、形象、傳神地描寫事物的字詞,尤其是形容詞和動詞。
解答技巧:先抓住詩眼的特征找準句中眼或篇中眼,再結合詩句分析這詩眼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最后明確詩眼在表達作者思想內容或觀點態度等方面的作用。
2、評價關鍵句
解答技巧:先解釋這句詩的字面意思,然后緊扣語言特點或思感情做具體的分析。
3、評價情感和主旨
解題技巧:先用一兩個詞表明自己的立場,再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的這種感情、態度或自己的看法等。
【走進高考】
例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6年全國Ⅱ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
【答題兵法】①解答思路:本題考查的是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要分析下闋內容,而這里的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詩所表現的內容,另一方面是詩人的思想內容。分析這兩方面的內容可以聯系詩句進行分析。上面的第二個問題要求分析詩人所抒發的情感。從全詩看,詩人寫景物,寫農民,抒感嘆,都是為了表現出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②語言組織方法:詩歌寫了(通過)什么內容+抒發了(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嘆,抒發了憐憫農民的思想感情。
例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2006年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敢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氣隘下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題兵法】①解答思路:本題考查詩歌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態度,詩歌需要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去分析詩人傳達的思想。因此,這題先要分析詩歌的語言內容,再從語言內容分析出作者的情感或你對詩歌的評價。
②語言組織方法:詩歌每一部分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了什么感情(或作何評價)
【參考答案】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例3、下面這首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參考答案】⑴ 這首詩描繪了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寒氣襲人的景象,⑵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⑶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中“遙隔楚云端”“孤帆天際看”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而“迷津欲有問”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表明了隱居與從政的矛盾心理。
例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日酬王昭儀
汪元量①
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黃金臺愧少知已②,碧玉調將空好音③。
萬葉秋風孤館夢,一燈夜雨故鄉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蕭蕭入短襟④。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內廷。南宋亡,汪元量與王昭儀俱被擄北去。②黃金臺:在今河北易縣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樂苑》) ④勁氣:寒氣。
。1)“愁”是這首詩的詩眼,詩的首聯、頷聯是如何表現這種濃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后兩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首聯通過寫斟酒.挑燈.看劍.流淚表達愁緒;(1分)頷聯用典,寫空有黃金臺,枉調碧玉歌,表達自己的孤寂惆悵。(1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襯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頸聯寫秋風萬葉,襯托其孤寂悲切;寫孤燈夜雨襯托歸思難禁。尾聯以景結情,用梧桐夜雨,寒氣蕭蕭,構成凄切悲涼的意境。(2分)全詩抒發了深沉悲切的亡國之痛故鄉之思。(2分)
例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例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偶成 程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試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這首詩。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景色。一二兩句寫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風、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紅花、綠柳、碧水。上下輝映,生機盎然。三四句抒發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巴甸e學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達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
附:
【歸納拓展】
高考《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具體規定是這樣的: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2007年全國高考18套試卷中的詩詞鑒賞試題,選用了24首詩詞,設計了37道題目,對考點均有涉及,就題目而言,雖然有的側重某一方面,有的是綜合考查,但大體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
第一種模式:煉字煉詞型
命題形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或者是請簡要分析)
提問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題指津: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這種題型是要求賞析時應聯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技巧的精妙。
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樣的好處。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答題示例:
例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全國卷Ⅱ)
新晴野望
王 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①。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 ①氛垢:塵埃。
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答:分別是“明”和“出” (第一步:指出是哪一個字),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第二步,指出使用該字的好處),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第三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例2 (2007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黃氏延綠軒
[明]高 啟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①濕。
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注】①蕪,叢生的草。
“蔥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么作用?
答:題目已將字詞點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該詞后的景象);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該詞的好處)。
第二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型
命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解題指津: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答題步驟: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類提問,著重的是詩歌語言的層面,考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
例1 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表達技巧型
命題形式: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指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入手。
答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運用的表達技巧;第二步: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第三步: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例1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湖北卷)
華清宮
吳 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 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答: 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第一步:指出運用的表達技巧)。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第二步:指出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三步:運用該手法的好處)。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此(第二步:指出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第三步: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例2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廣東省江門市2007-2008學年度高三調研測試)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①,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①蒔(shì)未匝:移植或栽種沒有完畢。
詩歌的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步:指出運用的表達技巧)把“斗笠”比作頭盔,把“蓑衣”比作鐵甲,形象生動,化板滯為飛動(第二步:指出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及使用該手法的好處),暗示了天氣的惡劣、插秧(農事)的繁忙緊張,表現了農家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步:結合思想內容再提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第四種模式:分析形象意境類
1.形象
命題形式: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解題指津:詩中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因此,形象應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答題步驟: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點;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卮饡r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例1 (2007年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海棠 牡丹花
[宋]蘇 軾 [唐]白居易
東風裊裊泛崇光①,香霧空濛月轉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艷的光彩。
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
答:因題干中已明確了詩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對海棠花開的喜愛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2.意境
命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指津:無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詩歌意境須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例1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2006年山東卷)
曉上空泠峽①
王闿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 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闿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挫折,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撰著授徒。
(1)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2)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于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1)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抓住其中要點:描摹詩歌圖景)
(2)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概括了意境----特點),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在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剖析了作者思想)。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剖析了作者思想)。
第五種模式:分析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或內涵,評價詩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詩歌的主題思想,歸納詩句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等。
解題指津: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于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
答題步驟: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過……,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或歌頌了……的品質或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例1 (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 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 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治者。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采用了通過……鞭撻了……和通過……,諷刺了……的句式)
例2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安徽卷)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叭碎g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直接結合具體詩句,采用表達了……情懷和志向的句式)
感知詩歌形象,品味詩歌語言,領略詩歌的表達技巧,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這就是高考詩歌鑒賞所要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