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教案 事業單位招聘 公務員考試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最新公務員考試 最新教師招聘信息  最新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說課稿 >> 初中數學說課稿 >> 內容

初中數學說課稿:《平行線的判定》說課稿范文

時間:2013-11-24 13:56:51 點擊:

《平行線的判定》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級上冊《平行線的判定》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手段”和“教學過程”這四個部分來匯報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平行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到的。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七(上)的第七章,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線的概念,知道平行線的表示方法,以及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畫法。在前一節課,學生接觸了“三線八角”,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經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這種畫法的依據其實就是我們剛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因此,這一節課將在學生這樣的知識基礎上繼續學習判定兩直線平行的另兩種方法:“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在老教材中,平行線的判定是作為公理出現的,在新教材中卻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公理”二字,只是作為一種方法出現。它是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方法,這里更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養。

  在七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簡單的說理過程。因此本節學習時,將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 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內容、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重。由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讓學生通過直觀認識,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

  2、 會根據判定方法進行簡單的推理并能寫出簡單的說理過程;

  3、 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同時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判定方法的概括與推導.

  難點:方法的歸納、提煉;

  例2教學中的輔助線的添加。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布魯納說過:“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來獲得知識的一切形成。”所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特點,同時基于八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遵循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從實例出發,讓學生親歷觀察、發現、探究、歸納等一系列過程,再現了知識的發生、發現及發展的過程。在新知識學習和例題的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并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適當的啟發。所以在本節課中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引導發現法.讓學生合作、探究,主動發現.

  教學手段上,一開始借用道具“紙帶”引出問題,從而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探索,教師邊啟發引導,邊巡視,隨時收集與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調節。同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形象生動地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加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1、 復習舊知,承前啟后

  如圖,直線L1與直線L2、L3相交,指出圖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繼續提問:如果∠1=∠5,直線L1與L3又有何位置關系?

  此問題旨在復習原來的知識,從而為新知識作好鋪墊。

  2、 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一個好的問題的提出,將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發教學高潮。因此在復習好舊的知識后馬上提出新問題。

  問題:如何判斷一條紙帶的邊沿是否平行?

  要求:1、小組合作(每組4人,確定組長、紀錄員、匯報員等進行明確分工);

2、對工具使用不做限制。

  對于要求一進行明確的分工是希望可以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參與,而在最后當匯報員進行總結的時候,可以由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補充。而在要求二中明確了對工具不做任何限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會使我們的方法多樣。

  最后可以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羅列,問其根據,由學生自己進行講解。總結學生的各種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推二畫三折。

  ⑴.推平行線法。經過下邊沿的一點作上邊沿的平行線,若所畫平行線與下邊沿重合,則可判斷上下兩邊沿平行;

  其實我們知道這種畫法的依據就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而除這樣的推法外學生也會想到用畫同位角的方法來說明。就比如第2種情況中。

  ⑵將紙帶畫在練習本上,作一條直線相交于兩邊,如圖所示,用量角器量出∠1,∠2,利用同位角相等,來判定紙帶上下邊緣平行;

  而有些學生可能想到直接在紙帶上畫,直接在紙帶上作一條相交于兩邊緣的直線,因為紙帶局限了作圖,因而可以利用的只有∠2、∠3、∠4。用量角器度量學生會發現∠3=∠2,∠4+∠2=1800。

  ⑶折的方法。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演示和歸納,學生就對平行線的新的兩種判定方法有了自己直觀的認識。這時候可以請學生模仿平行線判定方法一的形式請學生給出總結。應該說這時候學生的情緒會很高,通過自己的動手發現了平行線判定的其他方法,此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利用動態再來演示這兩種判定方法。同時在黑板上給出板書。在多媒體課件里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表達,而在板書時,為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只簡單地記為:

  內錯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其實在教材中對這兩種判定方法的編排里,它是先從“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進行教學,然后再經過例題教學讓學生對這種方法鞏固加深,然后再從開始的引題里讓學生尋找同旁內角的關系,從而引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種判定方法。而我在對這節課的處理上則是直接利用“紙帶問題”引導學生先得到這兩種方法,而后再是對這兩種方法進行鞏固、應用。

  3、 初步應用,熟悉新知

  “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適當的鞏固性、應用性練習是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所必不可少的。為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給出以下兩個小練習,意在對平行線的兩種判定方法的理解。

  找一找,說一說:

  1.課本練習:如圖,直線a,b被直線l所截,

  ⑴若∠1=750,∠2=750 ,則a與b平行嗎?根據什么?

  ⑵若∠2=750,∠3=1050 ,則a與b平行嗎?根據什么?

  2.根據下列條件,找出圖中的平行線,并說明理由:

  圖(1)∠1=1210,∠2=1200,∠3=1200;

  圖(2)∠1=1200,∠2=600,∠3=620。

  對這2個練習可直接由學生搶答,并說明理由,因為題目簡單又由這樣搶答的方式,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此時馬上推出范例教學。

例2、如圖∠C+∠A=∠AEC,判斷AB和CD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確定例題是難點,基于以下兩點考慮:

  1、 根據已有的條件與圖形,無法解決問題時,要添加輔助線。

  2、 將推理過程由口述轉化為書面表達形式,這也會讓學生感到一定困難。

  因此在本例題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引導者的地位,啟發學生思考當遇到要我們說明兩直線平行的時候,應該要從已知和圖形中尋找什么?這時學生會總結學過的三種判定方法,然后再要求學生在本題中是否存在滿足這三種判定方法的條件?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是否可以在沒有防礙題目的前提下對圖形做適當的改變,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輔助線。

  4.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說一說,寫一寫:

  1. 如圖,∠1=∠2=∠3。填空:

  ⑴ ∵ ∠1=∠2( )

  ∴ ∥ ( )

  ⑵ ∵∠2=∠3( )

  ∴ ∥ ( )

  2.如圖,已知直線L1、L2被直線L3所截,∠1+∠2=1800。請說明L1與L2平行的理由。

  練習的安排遵循了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后再動手。

  說明:練習1由學生個別回答,其他學生更正,教師作注意點補充;練習2由3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同練,對于個別基礎差的學生在巡視時可做提示,最后集體批閱。

  因為我所面向的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總體的素養相比較市直屬學校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我在對練習的選取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課內練習,我想教材之所以為教材總是有他一定的科學性和可取性。當然對于好的學校或者是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給學生做適當的提高,數學原本就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反過來它又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因此在編排題目的時候我也特意找了關于這方面的題目,讓學生在一種實際的背景中去應用所學的知識。那么對這兩道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授課的情況隨機來定,課內有時間,可以讓同桌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假使時間不夠的話可以留給學生在課后思索,但是不作強制要求。

  附加題:

  ⑴小明和小剛分別在河兩岸,每人手中各有兩根表杠和一個側角儀,他們應該怎樣判斷兩岸是否平行(設河岸是兩條直線)?你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

  ⑵一個合格的彎行管道,當 ∠C=600,∠B= 時,才能在經歷兩次拐彎后保持平行(AB∥CD)。請寫出理由。

  5.知識整理,歸納小結

  用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思索本節課的收獲

  提醒學生在這兩方面思考:

  ⑴在實驗、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我們的收獲……

  ⑵如果要判定兩直線平行時,我們可以聯想到……

  6.布置作業 :

  結合教材上的課外練習與浙教版作業本,選擇適當的作業題,避免重復。

 來源:網絡

謹防受騙提示:報名時一般不會收費,如果報名時出現收費,請廣大考生注意分辨真偽,謹防上當受騙。

以上資訊來自互聯網,如果有侵犯版權請qq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文武教師招聘網不對該資訊信息的任何真實性負責。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亚洲444kkk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网站69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