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教案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最新教師招聘信息  最新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說課稿 >> 初中思想品德說課 >> 內容

初中思想品德說課稿:《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說課稿范文

時間:2013-6-15 11:31:15 點擊:

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這是山東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第三單元《關注國家的發展》單元教學完成后,設計的一個創新實踐平臺。

  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各位評委、老師介紹:一、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二、設計思路及活動過程;三、反思啟示及教育效果。

  一、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指導思想】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加強教學的過程性、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山東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創新實踐平臺的設計,正是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這樣一個彌足珍貴的空間。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小課堂、大社會”的特色,我們給創新平臺活動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綜合應用、自主探究的平臺。第二,獲取新知識 ,拓展能力的平臺。第三,創新實踐,活動體驗的平臺。活動圍繞的核心問題是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更好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設計思路及活動過程

  【整體思路】

  《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這一實踐活動不是一堂課能解決的課題,加之初三實際教學中又不可能占用太多課堂時間,所以我們把整個活動設計分為四個有機統一、互相呼應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前準備——自主發現  目的:走進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二階段:課堂展示——互動交流  目的:合作研究—— 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三階段:課后拓展——反思體驗  目的:自由論壇——大珠小珠落玉盤

  第四階段:回歸生活——指導踐行  目的:我在行動——千樹萬樹梨花開

  為了使活動資源共享,使活動可持續開展下去,能夠讓校園效應和社會影響更深更廣,我們和學生一起創設了一個無限的交流與分享、探究與創新空間——濟南外國語學校《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專題網頁。

  下面讓我們按照活動的四個階段,分別進入網頁相對應的“熱點視窗”、“ 互動舞臺”、“自由論壇”、“無限空間”這四個板塊,給大家說明我們的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板塊一:熱點視窗(課前準備:走進生活——為有源頭活水來)

  課件展示:生活長鏡頭:十五班的馬曉陽和王曉月兩位同學走上泉城路,運用家用攝像機記錄下了濟南市街頭缺少垃圾箱,尤其少分類垃圾箱的現狀,孩子的內心深受觸動,她們說:“活動前從沒有想過循環利用資源和自己聯系這么密切”,本次活動使她們懂得垃圾也是“財富”。

  設計意圖:本著“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理念,課前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大舞臺,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生活情境中,培養觀察、分析、評價、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積極情感體驗。或走進圖書館、閱覽室,上網沖浪搜集資料;或走上街頭或深入工廠、企業、社區,運用拍照、DV、采訪調查、觀察實地等手段,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

  這里的資料主要是學生隨時提供,老師也可以適當補充,主要是全面觀察,辯證地看待社會現象。課件展示:濟南垃圾處理系統。

  生活處處皆學問,當我們把探究的樂趣交給學生,學生學得更加主動、生動、靈動 ,通過“熱點視窗”把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引進了課堂。

  板塊二:互動舞臺(課堂展示:合作研究 ——此時無聲勝有聲)

  課件展示:在探討循環經濟的概念時,艾迪同學設計了動漫作品“讓循環經濟圓起來”,使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單明了,栩栩如生;二班和十五班的組合“水精靈家族”,設計了別具一格的FLASH,用形象的動畫向同學們演示了水的循環利用的可能和設想;七班同學組成了“紙的旅行”,探討了紙的循環利用的有效方案;“東游記”小組設計了“秸稈-——看我七十二變”,“三國演義”小組設計了“塑料是把雙刃劍”等充滿哲辯與童趣的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各小組有不同的見解與收獲,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老師給同學提供了在課堂上匯報自主學習成果,交流學習心得的這一合作研究的環節。這一過程教師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真實感受,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構思和設計充分地展現自我,通過學生的多媒體作品,一幕幕再現生活中的情境,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通過教學互動,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的創新靈感,讓每一個同學都投入到這次充滿創新樂趣的活動中來,使課的展開真正能成為影響學生良好品德養成和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空間,成為學生生命靈動和個性張揚的舞臺。教師則追求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

  板塊三:自由論壇(課后拓展:自由論壇——大珠小珠落玉盤|)

  課件展示:在接下來的“自由論壇”中,大家紛紛暢談在工農業生產中,在日常生活中,各個行業、各個班級、各個家庭中各種浪費現象和行為,紛紛出謀劃策循環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餓辦法,學生家長給我們送來了專題講座,我們的學生也敢當專家走上講壇。 “思維對對碰”,更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和”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生與專家對話,同學與同學面對面,創造了許多意外和驚喜。

  設計意圖: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連續性、系統性的教學,通過學生活動的漸進發展和積累,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通過反思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研究的學習,梳理學生提出的深層次問題,為學生進一步創新實踐提供理論幫助,進一步激發創新實踐的興趣。

  板塊四:無限空間(活動體驗:正在行動——千樹萬樹梨花開 )

  課件展示:我是節約小能手:十五班的馬曉陽和王曉月等同學開始探究家里各種生活垃圾、學校各班級垃圾的豐富成分,給全校師生發了一份倡議書“變廢為寶,垃圾制造”,并自發用紙盒子在班里、家里設計了多格垃圾箱。如今學生們富有創新意識的探究在繼續,創造出的驚喜也還在延續。我們先后開展了“巧手扮我家”、“變廢為寶小制作”、“爭當環保小衛士”“為綠色奧運出謀劃策”等活動,注重與生活實踐接通,為學生行為踐履提供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表現平臺。

  設計意圖:回歸生活,學以致用。創新實踐平臺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提倡這樣的口號: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滿意的微笑被每一個孩子分享。我們始終追求學生的自由選擇和主動參與,強調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出謀劃策,追求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學習過程的連續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自己是學習和實踐的主人,感受到實踐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感受到自身價值與勞動的價值。大大促進學生的道德生活不斷充盈,使他們變得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創造力,越來越有責任感。

  此次創新實踐活動開展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收獲了很多意外的驚喜,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分享。

  三、反思啟示及教育效果

  要妙趣橫生, 重預設生成;要自主創造,重評價誘導;要回歸生活,重指導餞行。

  創新實踐平臺是能“煥發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讓學生在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夠的營養,盡情展現個性魅力,教師必須下足“工夫”。這“工夫”要求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認真鉆研教材,寫備課思路,既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一顆敏感的心,一雙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師生對話中出現的即興創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從而超越預先設定的目標,既課堂生成。特別是教師恰如其分的激勵評價會讓學生感到親切和溫暖,喚醒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發現學生心靈的火花,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長;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讓每位學生在活動中中都能書寫出自信而輝煌的樂章。

  有的同學提出想研究的課題,我就鼓勵他親自動手,并且隨時提供幫助;有的學生喜歡在課后告訴我很多方面的知識,我就及時表揚并鼓勵走上論壇;也有的同學設計出現問題,甚至失敗,我就肯定他們對活動的參與,并引導他們另辟蹊徑;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從不忽視,尤其是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會給予適當的鼓勵性、肯定性、協商性或矯正性評價。例如:在課堂展示“紙的旅行”作品時,一個調皮的學生鐘源,竟然從辦公室的廢紙簍里,把老師扔掉的一張只寫了幾個字的打印紙擺到了講臺,我當時對他的這種行為進行了高度評價,真誠地對他說:“你的發現對我震撼太大了!”并鼓勵同學們課后繼續搜索與發現:“聚焦老師辦公室的節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分別從辦公室到食堂,從宿舍到廁所等角度深入調查了解問題,提了幾十條建議,我敏銳地捕捉到這里邊有效的信息,分別用“你真會觀察生活”;“你說的很有道理,老師非常佩服你能辯證地看待‘開發與節約’的問題”;“你的想法使我對做環境友好使者有了新的思索”;“你的建議對我們構建節約型校園太有價值了”等作出及時評價。即使學生回答有偏頗的時候,我也先肯定其中合理成分,再從價值觀上,看問題的角度、方法上等啟發引領學生。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才學生獨特的感悟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思維火花得到綻放,活動始終充滿了勃勃的生命活力。教師的評價語言只有“引之得當”“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學生才會有所建構,有所發展,也才會真正回歸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做法,自覺行動。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五月另类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