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豎笛說課稿
一、 說教材
豎笛是中學生必須學會的一種中國民族樂器。根據初中音樂教材內容可知,在義務教育階段,豎笛教學還僅僅是一個基礎階段。本節課的豎笛教學選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上冊的內容,屬豎笛入門前的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基礎,我選學的是六孔豎笛教學(與教材中的八孔豎笛教學稍有區別)。根據豎笛教學的特點,圍繞課程標準對豎笛教學感受與鑒賞、表現、演奏、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五個方面的基本要求,通過開展聆聽、模仿、練習、創造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掌握了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而且也體驗到小小豎笛所表現出來的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對于本單元的豎笛教學共安排了2個課時,第一課時介紹六孔豎笛的音階指法和練習,第二課時為基本樂曲練習及豎笛的基本技法練習,我選擇第二課時作為本次說課內容。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豎笛音階、基本練習曲的練習,氣息流暢,音量飽滿。
2、 多聲部豎笛訓練,音準、和諧。
3、 欣賞并吹奏樂曲《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開》
過程與方法:仔細聆聽豎笛演奏曲目(教師示范曲),認真模仿,反復練習,熟練掌握六孔豎笛的指法,體會吹奏的呼吸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聆聽、演奏,體會豎笛這一小小樂器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受。
2、 體會合作的力量,啟發學生要有團結向上,珍惜友情,熱愛生活。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通過對六孔豎笛音階和基本樂曲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六孔豎笛的演奏指法及演奏技巧。
難點:
演奏豎笛時,氣息的控制及體驗。
四、說教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其優點是音樂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易與把握所傳遞的音樂知識的尺度,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的連貫知識。可運用講授法介紹豎笛的音色特點、指法、演奏技巧等等,使學生能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后面的演奏起到了指導和鋪墊作用,許多難點就會迎刃而解。
2、示范演奏法
通過教師的示范演奏,使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到正確的演奏姿勢、指法及演奏技巧。
3、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鞏固新學知識的方法,它能使學生在不斷地、反復地練習當中,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
4、 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不同的演奏方法所表現出來的聽覺享受加以比較,它能使學生準確辨聽出哪種演奏方法和技巧更能將音樂表現得更完美。
五、說學法
1、情境法
“情境法”教學,這是音樂教師經常運用到的方法。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之中,這樣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覺的被音樂感染,身心愉悅。
2、 體驗法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聲音的藝術,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在聽了一支美妙的樂曲之后,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氣會變得溫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覺得自身在這個世界有一種偉大的使命”。體驗法就是教師培養學生有敏銳的音樂聽覺并巧妙地引導他們參與到音樂中去的教學方法。在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體會到豎笛演奏帶來的音樂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
六、教學準備
1、音樂課本。
2、若干六孔豎笛。
3、教學課件
4、打擊樂器
七、教學過程
1、以播放豎笛曲目或是教師演奏導入
2、復習六孔豎笛的指法(出示指法畫面)
A、音階練習
B、基本練習曲
3、教師演奏《大海故鄉》
A、讓學生體會與練習曲的區別,指出演奏的技巧在樂曲中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到演奏時的氣息控制最為重要。
B、讓學生上前感受(和老師近距離接觸)并說出來。
4、基本練習曲(練氣息)
《小星星》的多種節奏性的練習
A、學生試奏
B、教師指導演奏方法
5、學生活動(多聲部練習)。
6、學生感悟。
7、師生共同演奏《小夜曲》和《八月桂花遍地開》
(先欣賞后演奏)
8、課堂延伸
自編練習曲進行練習,并說明練習方法。
9課堂總結。
八、課堂評價
豎笛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在教學中,豎笛教學應多注重學生運用正確的演奏方法及技巧進行不同層次的曲目練習,循序漸進,最后達到能讓學生單獨演奏,能讓學生展現自我,創造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