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大刀將軍
活動來源:
幼兒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常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昆蟲,他們睜著明亮的眼睛觀察這些小動物,充滿著好奇!洞蟮秾④姟愤@個故事選用了幼兒生活中非常熟悉并喜歡的大刀將軍——螳螂為主要角色,講述了莊稼地里威武的將軍幫助抓害蟲的故事,故事緊張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里面的角色更是吸引幼兒,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著重開展的是角色練習。鑒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樂于表演!睘榇,本節課中讓幼兒自主創編動作,并肯定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喜歡表演,樂于創想,最后加入音樂歌舞元素,排成音樂童話劇的雛形。
活動目標:
1、在講故事的基礎上,加入音樂歌舞元素,排成音樂童話劇的雛形。(重點)
2、引導幼兒有感情地說臺詞,有創意的設計動作。(難點)
3、通過主動參與表演,使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可粘貼的掛圖,小白菜、小蜜蜂、小蜻蜒、小青蛙、大刀將軍的頭飾,以及所需要的道具和菜園的小場景。
2、知識的準備:幼兒已能夠運用聲音化裝來講述故事,并能夠了解幾種角色的基本特征。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師:小朋友們,先跟老師一起做問好小律動吧!
青蛙問好呱呱呱,
蜜蜂問好嗡嗡嗡,
蜻蜓問好飛飛飛,
螳螂問好舞大刀,
我們問好抱一抱。
二、在復習故事的基礎上,創編動作,表演童話劇
1.出示掛圖并提問。
(1)再現情景,復習故事。
師:上節課老師給小朋友們講的故事是什么?今天,這些小動物又來和小朋友們做游戲了。故事中發生了什么事呢?
(2)提問故事中的對話,練習聲音化裝。
師:小白菜被大蟲子欺負的時候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是怎么說的?聲音應該是什么樣的?
幼:他很難過,在哭呢,是哭著說的。
師:蜜蜂的聲音是什么樣呢?
幼1:輕輕的,因為他很小。
幼2:還細細的
師:小蜻蜒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幼:,很溫柔,有點慢。
師:青蛙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小朋友們學一學。
幼:呱呱呱的叫,聲音很脆。
師:這時候蜜蜂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是什么呢?應該用什
么樣的心情和表情來說呢?
幼:就好像餓了看到面包一樣,很開心,很驚訝。
師:小蜜蜂請得這位能手是誰呢?大刀將軍是什么樣的呢?怎
么用形態動作來表現呢?它的表情和形態動作是什么樣的?聲音呢?
幼:很厲害,聲音很高。
師:小白菜獲救后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幼:很開心,笑著說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聲音可以變化成這么多種角色啊,這個就叫做:聲音化裝。我們在扮演小蜜蜂的時候聲音會變的細細的輕輕的,當我們在扮演青蛙的時候聲音是清脆的,我們扮演螳螂的時候,聲音是上揚的,我們的聲音原來這么神奇啊!
2.加入音樂,設計動作。
(1)啟發幼兒大膽為角色設計動作。
(2)展示個別幼兒的創想動作。
(3)跟隨音樂一起展現自己所創想的動作。
大乃將軍燎繇是季擎懿.》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創編的動作真是太豐富了!你們用自己的想象為這些小動物創編的動作小動物們都非常喜歡,希望親愛的小朋友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不斷地發揮想象力哦!
3.戴上頭飾以及道具完整表演故事《大刀將軍》。
(1)教師協助,幼兒自主選擇角色,并組成多個表演組。
(2)分組進行表演。
(3)對表演組以及觀眾組評價。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把大刀將軍的故事表演的真是太好了,不僅能夠變化聲音,而且還能夠用自己創編的動作來表演動物,現在請全體小朋友一起來為小演員稱贊吧:“故事大王真叫棒,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三、結束活動
師:我們今天表演的是什么故事?我們現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告別吧!
青蛙告別呱呱呱,
蜜蜂告別嗡嗡嗡,
蜻蜒告別飛飛飛,
螳螂告別舞大刀,
我們告別抱一抱。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始終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讓幼兒成為主導者,充分發揮想象力自主表演,活動中還讓幼兒自己來設計角色的動作,沒有禁錮幼兒的創想空間。整個活動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幼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參與活動;顒又兴麄儗W習的積極性非常濃厚,課堂氣氛也非常熱烈。
幼兒能夠運用聲音化裝來變化角色,并且能夠通過已有經驗以及創想來為角色設計動作,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本次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如復習環節應該讓幼兒更多的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一點。
專家點評
在此次活動中,授課教師能夠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在學習大刀將軍時能夠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綱要》領域的要求去設計活動,一步步循序漸進,從練習聲音化裝、運用感情色彩說臺詞——設計角色動作——排成音樂童話劇雛形,整個活動非常新穎,營造出了和諧溫馨的情感氛圍,讓幼兒完全陶醉其中。
此次活動采用了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切實有效,通過教師的精心教學策略的實施,對幼兒探究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將知識的傳授與娛樂、游戲相結合,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獲得有關經驗,使幼兒真正地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育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嘗試精神滲透在每一個環節中,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灌輸”模式,教育形式活而不亂,教育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