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初中七年級下冊第十一課<<藏書票的欣賞與制作>>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作用 本節課是設計制作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藏書票。并使學生能對藏書票制作的基本知識作全面了解。藏書票是一枚貼在書籍扉面上的微型版畫,以示書籍之主人。這樣會對所愛的藏書增加閱讀和珍惜的情感。本課先欣賞大量的藏書票,在輔以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從藏書票的實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作的愿望。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能目標:認識藏書票,學會對藏書票的欣賞,要求能根據一定技能來制作藏書票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同學門之間的討論以及不斷遞進互動式的探究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藏書票的創作、設計中獲得藝術創作的歡樂和情感的交流,以培養學生讀書、愛書、藏書的好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對藏書票接觸不多,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藏書票的內容構成和制作方法。它對學生初步觀察分析藏書票有重要意義。由于學生繪畫水平不同和觀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難點定為創意設計。
二、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取“啟發――引導”法,以圖例為線索充分利用掛圖,不斷采用欣賞、啟迪、討論、展示、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發現新知識的欲望,同時在師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領悟課程中人與人之間信息的美好情感的傳遞,從而感受知識的價值、情感的價值。
三、學法指導 藏書票是具有實用和審美雙重性的一種藝術品,需要相關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圖例使學生達到圖字一體畫面精微簡潔,引發學生愛書讀書藏書的欲望。學生在欣賞討論與制作過程中提高自已的審美能力以及制作方法與技巧,也能在同學相互作品交流中增強友誼,培養合作意識。
四、教學程序
1、導入 上課后我先拿出幾本貼上藏書票的書籍讓學生欣賞。引起學生興趣,然后說明在我珍愛的書所設計的藏書票。這節課我將滿足同學門的好奇與求知,來一起共同認識、欣賞與制作藏書票作品。從而引出課題藏書票的欣賞與制作。
2、講授新課
(1)讓學生掌握藏書票的構成 藏書票的尺寸一般為火柴盒大小,最大不宜超過17.78CM。畫面的構成一般需要富有一定含義的形象內容和有票主的名號及必書齋稱謂(如:中文“書票”、“藏書票”、“XX藏”、“XX的書”)和EX-LIBRIS字樣。EX-LIBRIS為拉丁語“於以藏之”之含義,因為古藏書票皆有此字樣的習慣,故沿襲而成為藏書票國際通用的符號
(2)藏書票的表現題材 藏書票的方寸雖小,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藏書票因制作者不同的民族、地域及年代、文化背景影響而風格各異,其表現題材也從自然風景、花卉、植物、動物、靜物到人物紋樣,內容十分廣泛,無所不及。從藏書票的整體風格和形式上看,歐美的藏書票多以黑白為主,版種以木板、銅版為多,風格細致工整,制作精良,尤以人體、植物裝飾紋樣、箴言為多;而中國和日本以及東方國家的藏書票,多以套色為主,版種形式非常豐富,所體現出的藝術風格明麗,輕松,文字簡短含蓄,極富東方文化之神韻。
3、藏書票的欣賞 同學這里展示幾幅國內外的藏書票作品,大家討論一下,優秀的藏書票作品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特征?一幀好的藏書票,首先要在設計上下工夫,設計的意念要緊緊圍繞著藏書內容、藏書者的興趣、愛好、性格等,并通過文字和畫面形象有機組合來體現,作為書籍的裝幀和標記。為收藏家和作家設計藏書票,其內容與形式可根據收藏家和作家的興趣和愛好、職業特點以及書籍的內容等構思。藏書票除了具有實用性、裝飾性外,還應有一定的寓意性。總之,好的藏書票作品要求構思立意新穎、風格表現獨到、制作精美規范。 教學設想:這一環節通過先讓學生感受作品,根據提供的背景資料,再作藝術形式的分析。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解釋作品,以此來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4、作業指導 以我親手制作的藏書票為范例向學生講授介紹一種用紙漏的制作方法:
(1)、用一張稍厚一點的卡紙畫稿子。
(2)、用裁紙刀將畫稿鏤空成版畫,注意鏤空部分要相互連接。
(3)、將刻好的硬卡紙版覆蓋在畫紙上,在鏤空處刷上所需的顏色
5、展示作品,互評作品。 教學設想:因為每個學生設計創作出來的藏書票都是獨特的,這個環節我應該對每個學生抱以熱切、積極的期望,并從各個角度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發現和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力的長處。
6、課堂小結 本課的時間安排:導入2分鐘,講授15分鐘,學生創作20分鐘,評價作業6分鐘,小結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