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略。
2.A
【解析】B選項為不穩定的內在原因;C為穩定的外在原因;D為不穩定的外在原因。
3.C
【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是不直接指向知識和任務本身,而看重學業成就。
4.D
【解析】1908年,賈德批評了共同要素說,提出了經驗類化理論,即概括化理論。
5.C
【解析】略。
6.A
【解析】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產生新的理解。
7.C
【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8.C
【解析】在感覺記憶中,信息的存儲存形式是視像和聲像。
9.B
【解析】題干是對聯合群體的名詞解釋。
10.A
【解析】題干是對形成性評價的闡釋。
二、判斷題
1.×
【解析】班級越大,情感紐帶的力量就越弱。
2.×
【解析】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
3.×
【解析】題干講的是專家型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特征。
4.×
【解析】常思考這樣的問題的教師還處在關注生存階段。
5.×
【解析】以命題形式進行思維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6.√
【解析】因為在這一水平上要將許多不同的價值標準組合在一起,消除它們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開始建立內在一致的價值體系。
7.×
【解析】非正式群體對個體進行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非正式群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群體目標的一致程度。
8.√
【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可以在觀察過程中或結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評價標準不同,檢查單只需做定性判斷,而等級評價量表要做定量判斷。
9.×
【解析】題干所指是新教師在課堂練習中的具體做法。
10.×
【解析】應遵循由內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師頭腦中的思維方法或思路提煉出來,給學生示范,并要求學生模仿、概括總結,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三、填空題
1.知識技能的掌握或應用上存在障礙2.需要3.認知 創造4.專門領域的基礎知識
5.集中注意 領會監控6.整體識記 分段識記7.區分程度 鑒別能力8.案卷分析9.檢查單10.所觀察到的內容
四、名詞解釋
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的過程。
2.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從對方的觀點考慮問題,以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樣。
3.標準化成就測驗: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4.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它是根據學生對測驗項目的反應與某種參照標準之間的關系來估計的。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8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存在相應發展危機,其成功而合理的解決有利于個體積極人格的形成。其中前5個階段屬于兒童人格發展時期: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
2.【答案要點】(1)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著個人對自己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進行調節的能力。(2)自我評價的性質決定人格發展的方向。(3)自我調控能力制約著人格的發展。
3.【答案要點】(1)指導學習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針對教學目標。(2)指導教學策略的選用。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教學目標不同,學習的方式和教學方式也不同。(3)指引學生學習。在學習之前,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目標,將有助于引導學生對課中重要信息的集中注意,對所教內容產生預期。
4.【答案要點】個別化教學是指讓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個別化教學大致包括這樣幾個環節:(1)診斷學生的初始學業水平或學習不足;(2)提供教師與學生或機器與學生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3)引入有序的和結構化的教學材料,隨之以操練和練習;(4)容許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學。
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1)特殊教育必須注意內容、技能和環境的變革。內容必須滿足各類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并通過特殊教育手段使學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
(2)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環境時,可以考慮以下幾種形式:
①隨班就讀。讓需要進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兒童進入普通學校的課堂中進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動。②普通班加巡回輔導。將特殊兒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輔導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兒童提供部分時間的教學,或對普通班教師進行咨詢,商討特殊兒童的輔導策略。③普通班加資源教室。資源教室是為中小學特殊兒童設立的、與普通教室分開的補救教學場所,配有特殊的材料、設備和經過專門訓練的教師。它有兩種用途,一是對學生作個別輔導或小組教學,通過補救學生所缺乏的技能或補償其弱點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問題;二是由受過特殊訓練的教師對那些普通教師難以處理的學生提供咨詢與幫助。④設置特殊班。將教育需求相近的特殊兒童集中在一個班級內接受教育。這種特殊班通常附設在普通中小學里,對象為輕度和中度的殘疾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