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 )關于九大行星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表面困反射太陽光而發光;B、都有固體外殼;
C、分屬不同的星座;D、除金星外繞日運動方向都一致。
2.( )某的往東是西半球,往西是東半球,往南是高緯度地區;往北;
中緯度地區,該地的地理坐標是:
A、20 W、60 N;B、20 W、60 S;
C、160 E、60 N;D、160 E、60 S。
3.( )地球內部圈層可分為地殼、地慢、地核,其劃分依據是
A、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突然變化;B、巖漿組成物資的不同;
C、巖漿比重的不同;D、各層的厚度不同。
4( )氣溫、氣壓、降水分別和高度的關系是
A、氣溫隨高度增力。而增加;B、氣壓隨高度增力。而降低;
C、降水隨高度增力口而增力。;D、植被隨高度增力。從森林演變到荒漠。
5.( )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中;人類施加影響最大的是
A、大氣降水;D、水面蒸發ZC、地表徑流,D、地下徑流。
6.( )表現出經度地帶性規律的自然帶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帶;B、俄羅斯的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C、南
美洲的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
D、北美洲的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荒漠帶。
7.( )下列關于我國自然保護區名稱、所在省區及保護內容的正確組合
是
A、方湖山一廣東省一熱帶季雨林;
B、臥龍一甘肅省一大熊貓與珍貴植物;
C、長白山一吉林省一溫帶森林和珍稀動物Z
D、梵凈山一云南省一金絲猴、烘桐。
8.( 〕我國長江以南的各省區中,煤炭蘊藏量最豐富的省區是
A、湖南。冢隆①F州省;C、江西。冢摹⒃颇鲜。
9.()海河流域最大的石化工業中。C是
A、天津;B、北京;C、任丘;D、石家莊。
10( )下列影響農業生產的條件中,屬于社會經濟方面的是
A、世界農業發達的地區多半分布在溫帶草原和肥沃的沖積平原;
B、山區發展林業、牧業、副業;
C、在城市郊區及工礦周圍,往往形成以生產農副產品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
地;
D、化肥、農藥等大量施用,大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二.雙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 )關于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因此人類活動不會改變地表形態;
B、填海造陸、開挖河道、修建水庫、綠化沙漠等人類活動不斷塑造看新的地
衣泄思;
C、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沙漠化上地,大部分是濫墾和過度放牧造成的;D、外
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并不包括人類活動在內,人們可以隨心所所欲地向自然界討
物資生活。
2.( )關于熱帶草原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發生在南美洲、非洲的熱帶雨林氣候帶兩側;
B、南、北半球干濕季發生的季節相同;
C、雨季降水充沛,原野一片蔥綠,于季降水極少,大地一片枯黃;D、赤道
低壓控制時為雨季,副熱帶高壓控制時為干季,因緯度低,全年處于高溫。
3.( )我國煤炭儲量最為豐富的省級行政分別是
A、遼和湘;B、新和黔;C、陜和青;D、晉和內蒙。
4.( )關于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黃河下游;B、位于黃河中游;
C、在河南境內;D、在陜西境內。
5.( )環境污染和環境問題的關系是
A、環境問題之一是環境污染;B、環境問題的核心是環境污染;
C、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的一部分;D、環境問題和環境污染都是人為原固引
起時
三.填空題(每空鉻1分,共25分)
1.當南方的暖濕空氣向冷空氣一側移動時,往往會在不同高度形成
的層狀云,從低空到高空-般依次出現------云、------云、和------云。
2.在漫長的氣候變化過程中,曾出現過幾次大冰期氣候,其中最近
的三次是----------、-------------和------------。
3·黑土的形成主要為----------------過程,其特點是--------------的積累和
----------------的形成。
4.生態系統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和---------------。
5.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質量是否合理,應該看其-----------資源和----
------------資源的結合和利用程度。
6.國家組成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和--------------。
7·地理形象直觀教具主要有-------------、---------------、-------------。
8·地理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中學地埋教材配置
2.植物群落
3.水量平衡
一.文化區
5.聚落地理學
五.簡答題5分)
1.中學地理教材內客與地理科學體系的聯系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8分)
2.(7分)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條件。
3.(4分)我國農業生產布局的持點
4.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評價的標準。(6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D;3.A;4。 B;5.C;6.D;7.C;8.B;9.B;10.C。
二.雙項選擇題
1.B、C;2.C、D;3.B、D;4.A、C;5.A、B。
三.填空題
1.雨層云、高層云、卷層云;
2.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一二疊紀大冰期、第四紀大冰期;
3.生草化、腐殖質、團粒結構;
4 生物有機體、非生物物資;
5.自然、人口;
6.主權、領上、國民;
7.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地理標本;
8.選擇課題、查閱文獻初步調查、制訂研究工作計劃、搜集并整理
資料、分析研究、撰寫報告;
四.名詞解釋
1.中學地理教材配置:將已確定為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地理知識安
排組織成為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的過程。
2.植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上,種類組成、結構以及植物之間、植
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一致的全部植物有規律的組合。
3.水量平衡:是制任何一個區域在任一時段內,其收入水量等于支
出水量和區域內蓄水變量之和。
4.文化區:是指不同性質的文化現象分布范圍。
5.聚落地理學:是研究聚落的分布、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并預測其
分布與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五.簡答題
1.(1)中學地理教材內容的組成反映了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基本結
構;(2分)
(2).中學地理教材反映了在地理科學知識體系內部系統地理與區
域地理并重,且相互促進的特點;2分)
(3)中學地理教材反映出地理科學與地圖學的緊密聯系;2分)
(4)中學地理教材的改革要反映地理學發展水平。2分)
2(1)大量的河流沖積物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資基礎。2分)
(2)近海區水淺,在泥沙沉積量大的情況下,三角洲的發育才會很
快。(3分)
(3)河口地帶無強大的波浪和洋流作用。2分)
3.(1) 與農業自然條件的地域分布一致。1分)
(2)與土地開發的歷史進程密切相關。1分)
(3) 與區域社會生產力水平一致。1分)。
(4).農業結構地域差異較大。1分)
4.(1)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枝能的程度。2分)
(2)學生在地理能力方面發展的水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