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溫馨提示:近期文武教師網收到舉報,有詐騙分子發布虛假信息,進行騙取報名費,如信息中涉及報名收費,請各位老師謹慎鑒別,確認無誤后再繳費報名,以免上當受騙,一般教育局組織的招聘才需要支付費用,學校招聘不需要支付,文武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施辦法》(桂人社發〔2011〕155號)及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工作需要,學校決定2021年度公開招聘第一批非實名人員控制數工作人員,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單位簡介
廣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南寧區醫藥研究所,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也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
學校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產學研醫緊密結合、對外交流合作優勢突出,有仙葫、明秀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10.99畝。設有14個學院,3個直屬公共教學部。有14所附屬醫院(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地方附屬醫院11所),1所附設中醫學校,1家校辦制藥廠,1所獨立學院。有重陽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國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學校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觀,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學校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69人,其中446人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685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專業27個,其中有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優質特色專業(群)9個、省級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一體化建設項目8個。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已連續13年榮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學科建設穩步發展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43個,是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高校;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育專科4個;有廣西一流學科(含培育)3個,廣西優勢特色重點學科4個,廣西重點學科6個,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1個;廣西中醫藥重點學科(含培育)55個。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
學校以中醫藥、壯瑤醫藥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廣西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是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最大的創新共享平臺之一。有1個中-泰傳統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1個中—澳傳統藥物現代研究聯合研究實驗室、1個中—加斑馬魚中藥篩選聯合實驗室、1個中國-東盟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重點實驗室,4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8個(含培育),廣西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4個(含培育)。擁有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各1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3個。1970年開始,趙一教授參與屠呦呦“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韋貴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關性疾病及頸性高血壓學說”,鄧家剛教授的“化學中藥學說”,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均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中醫“扶陽學派”“八桂學派”“黃氏壯醫針灸”“本土學派”等多個學術流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
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52項,省部級項目286項,廳局級項目173項,校級項目936項,資助經費1.715億元。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34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20項。出版科技專著96部,發表科技論文630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36篇;獲國家專利授權共400項,其中發明專利125項,實用新型專利260項,外觀專利15項;僅大學獲國家專利授權241項,其中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121項,外觀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0項。
社會服務優勢明顯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求發展”,積極投身地方經濟社會主戰場。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以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制藥廠為依托,學校有36個國藥準字號藥品、200多種院內制劑、10多種成果轉化產品,復方扶芳藤合劑、龍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的拳頭產品,青蒿素、絞股藍等系列產品也為廣西多個制藥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宗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篩選及產品開發研究”及“海水無核珍珠產業化養殖關鍵技術與應用”等研究成果轉化投入生產,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醫療衛生技術協作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難題。近年來,學校利用中藥藥效篩選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的“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等系列技術平臺,學校先后為區內外25個省區的100多家醫藥企業、科研院所或個人提供技術服務,完成了上百個中醫藥品種的處方論證、毒理試驗、藥效篩選與評價等研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學校還提供原料檢測、中藥質量真偽優劣評價,中藥農藥殘留等技術服務,長期與廣西各醫藥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進行質量標準、成分提取、含量測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從而建立起中醫藥科技服務平臺。
仁心智力服務廣西新發展。學校積極參與政府起草《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中醫藥壯醫藥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系列文件,幫助玉林市編制《中國南方藥都(玉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積極開展壯瑤藥質量標準研究和廣西中藥民族藥資源普查,助推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為實現廣西醫藥千億元產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近5年來,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與200多家基層醫院開展幫扶工作,在廣西基層醫院推廣適宜新技術,指導、培訓基層人員近4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醫療單位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學校充分利用人才、技術優勢,成立“專家博士大型義診及學術交流服務團”,深入全區50多個縣市的社區、農村開展中醫藥文化、技術、服務“三下鄉”活動和義診活動,使老百姓在身邊就獲得高水平的診療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群眾的醫療負擔,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附屬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重大民生工程項目于2016年2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建成使用后,壯醫藥等民族醫藥“簡、便、廉、驗”的診療特色將更加惠及壯鄉百姓,學校壯、瑤等民族醫藥醫療服務國際化水平將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廣西重陽老年公寓是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設施最完善的老年公寓,是國家民政部“全國養老社會化示范單位”“全國模范養老機構”和全國“最佳養老機構”。
文化傳承創新顯特色
學校循本而開弘,始終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近年來,學校重點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實力雄厚的人文學科研究基地,促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學校對壯醫藥進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以“陰陽為本”“三氣同步”“三道兩路”為核心的壯醫學理論體系,挖掘整理了一批以壯醫藥線點灸為代表的臨床診療技術,創立了壯藥質量標準體系,先后編撰、出版了《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等系列壯醫藥學術專著與教材。“壯醫藥(壯醫藥線點灸療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瑤藥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的整理和療效驗證研究”“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與臨床實驗研究”等一批壯醫科技成果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西政府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為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醫藥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做出了新貢獻。
學校重視弘揚與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文化,在仙葫校區建設中,以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網絡化和特色化為總體要求,把仙葫校區建成起點高、前瞻性強、具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的園林式現代化校園。走進廣西中醫藥大學仙葫校區,警醒中醫學子珍惜時光、自強不息的晨鐘暮鼓樓校門,建有張仲景雕像的醫圣廣場、仲景大道,教學樓前大草坪廣場南側的中醫歷史文化長廊,校道兩側的文化石鐫刻著《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名篇,圖書館大門兩側有大型壁畫《岐黃論醫》《杏壇講學》,教學樓里有《醫學生誓言》和名醫名家的勵志格言、中醫文化及中草藥知識宣傳畫,還有神農谷、藥師山、神農閣等中醫藥文化景觀建筑,將淵遠流長的華夏傳統與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融為一體,體現出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氣息,讓人沉醉其間,流連忘返。
明秀校區醫藥會展中心是廣西高校中唯一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展出中醫和民族醫藥特色的各類標本、圖片13000多件;國醫大師班秀文陳列室、古代名醫墻、湯歌苑等,將專業性、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
國際交流合作廣泛
學校1976年開始培養留學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與其他國家在中醫藥民族醫藥、醫療保健、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東盟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為中心、輻射全球的對外教育新格局。學校先后與美國、德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的69所高校或機構建立交換訪學、進修合作關系,簽署合作協議95項。2015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學校與美國督優維爾學院聯合舉辦護理學本科教育。近年來,主辦、承辦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國際手法醫學與傳統療法學術會議、中泰傳統醫藥和天然藥物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和國際扶陽論壇等已經舉辦多屆,架起了與國際醫藥界教育、醫療、科研等合作的橋梁,為促進中醫藥國際化,加強文化交流,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將秉承“弘毅自強,傳承創新”的校訓精神,不斷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辦學水平,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走向世界,力爭建設成為以中醫中藥學科為主體,醫、理、工、管兼容,產學研結合突出、民族醫藥特色鮮明、人文精神高貴的國內知名、區域一流的綜合性中醫藥大學,成為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及其他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為壯瑤等民族醫藥科研創新及其文化傳播中心,成為促進區域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二、招聘崗位
本批次公開招聘非實名人員控制數工作人員18名,具體崗位要求詳見《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公開招聘第一批非實名人員控制數工作人員崗位信息表》(附件1)。
三、報名基本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
(二)熱愛高等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從組織工作安排,具有團結協作和奉獻精神,責任心強;
(三)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能適應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