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第1題 可能會有一種看法認為,腐敗就是鮮廉寡恥、道德敗壞,有多少玄機可以分析呢?關鍵還是對官員思想品質的教育和考察。這當然都是有道理的,思想教育、紀律檢查于是顯示出重要性。但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并應當特別看重經濟學家所提供的分析。特別是因為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而腐敗的發生不可能不與改革的制度安排相關,經濟學家在腐敗研究方面的理論創新就有了更貼近的現實指導意義。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
A.對官員思想品質的教育和考察是防止腐敗的關鍵
B.經濟學家在腐敗研究方面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C.需要從經濟學角度思考腐敗問題
D.我們應當特別看重經濟學家提出的觀點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名師詳解】文段”但與此同時”之后,是作者想要強調的主旨。根據”特別是因為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而腐敗的發生不可能不與改革的制度安排相關”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發生的腐敗問題需要從經濟學角度去思考才能解決,因此經濟學家的分析特別值得借鑒。A項不是文段表達的重點;B項屬于無關選項;D項曲解了文意,并不是經濟學家提出的所有觀點我們都應當特別看重,而是應該重視其提出的關于腐敗問題的分析。本題正確答案為C。
第2題 義務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 )。
A.大城市
B.小城市
C.農村
D.中西部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的認識。
【名師詳解】根據我國教育現狀和我國教育資源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我國普及實施義務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因此本題選C。
第3題 “八大山人”是指( )。
A.明代八位名士的合稱,因性嗜自然,喜歡一起游山玩水,飲酒賦詩,被人合稱為“八大山人”
B.魏正始年間八位名士的合稱,因性嗜自然,喜歡一起游山玩水,飲酒賦詩,被人合稱為“八大山人”
C.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八位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D.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號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歷史人物的了解。
【名師詳解】”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而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朱耷的號。朱耷本為明朝宗室,明亡后削發為僧,善于繪畫。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因此本題選D。
第4題 學校在危房之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這侵犯了學生( )的權利。
A.生存
B.受教育
C.受尊重
D.安全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認識。
【名師詳解】我國憲法與相關法律規定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有:生存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安全的權利。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題予所述侵犯了學生安全的權利。因此本題選D。
第5題 友誼的深淺,由下列那一個成語可以看出情義最為深重?( )。
A.莫逆之交
B.金蘭之交
C.刎頸之交
D.點頭之交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成語的掌握程度。
【名師詳解】略
第6題 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是( )。
A.秦山核電站
B.大亞灣核電站
C.嶺澳核電站
D.田灣核電站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科普知識。
【名師詳解】我國第一核電站是秦山核電站,位于浙江省海鹽縣。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第二座核電站,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嶺澳核電站、田灣核電站都是我國后續建立的核電站。因此本題選A。
第7題 ( )是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一般將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
A.微格教學
B.課堂教學
C.課外教學
D.錄像教學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常見教學模式的了解。
【名師詳解】本題是對微格教學概念的考查。考生要對有關教學的概念熟記。本題選A。
第8題 下面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日出》作者曹禺,本名萬家寶,現代劇作家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C.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分為風、雅、情三部分,寫法有賦、比、興
D.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文學常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C項所述錯誤。因此本題選C。
第9題 體現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根本不同的是( )。
A.教書育人
B.為人師表
C.奉獻性
D.長久性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妻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根本特征的了解。
【名師詳解】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根本不同在于,教師職業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無生命的物質,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師的職責是不但要教會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即所謂教書育人。因此本題選A。
第10題 作為1934年世界杯主辦國首相的墨索里尼幾乎包辦了比賽的所有組織工作,以實現其把世界杯變為宣揚法西斯主義工具的初衷,借此重溫羅馬帝國輝煌,鼓吹大國崛起。這段文字表明( )。
A.墨索里尼希望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
B.墨索里尼十分重視世界杯的舉辦,事必躬親
C.世界杯曾一度成為政治的奴役和工具
D.政治人物對于體育賽事的過分關注通常包含政治目的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名師詳解】“以實現……初衷”是文段主題句,墨索里尼幾乎包辦了世界杯的所有組織工作,是因為他將世界杯當成其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A項認為其希望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是對文意的片面理解,排除。B項是對文意的曲解,也應排除。不能因為這一屆世界杯就片面地認為過分關注體育賽事的政治人物通常都會抱有政治目的,D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C。
第11題 教師在未經學生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拆閱或者毀壞學生的日記、信件,這侵犯了學生( )的權利。
A.安全
B.受教育
C.受尊重
D.人身自由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學生權利的了解。
【名師詳解】我國憲法與其他相關法律規定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有:生存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安全的權利;人身自由的權利。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教師在未經學生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拆閱或者毀壞學生的日記、信件,這侵犯了學生受尊重的權利。
第12題 澶淵之盟是指( )。
A.北宋與金訂立的一個對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質的盟約
B.北宋與西夏訂立的一個雙方約定和平共處的盟約
C.北宋與大理訂立的一個雙方約定和平共處的盟約
D.北宋與遼訂立的一個對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質的盟約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歷史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北宋建立后,與遼征戰多年。澶淵之盟訂立之前,北宋軍隊先是射殺了遼元帥,后又有宋真宗、寇準一行人抵達前線親自督戰,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宋軍士氣大漲,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宋朝接受了遼的議和提議,雙方于1004年簽訂了”澶淵之盟”。盟約規定北宋給遼割地賠款。這個盟約對北宋來說是帶有屈辱性質的。因此本題選D。
第13題 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教師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 )。
A.責令其限期改正
B.給予行政處分
C.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D.對其處以罰款并責令改正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因此本題選A。
第14題 一個細胞1小時分裂3個,9個小時可以把一個容器裝滿。請問要使分裂的細胞能裝到容器的1/9,需要( )小時。
A.5
B.6
C.7
D.8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算能力。
【名師詳解】一個細胞1小時分裂3個,那么2小時分裂32個,3小時分裂33個……以此類推,9小時分裂39個,這時容器裝滿,那么容器的1/9即1/9×39,即37,所以裝到容器的1/9需要7個小時。因此本題選C。
第15題 《荷馬史詩》中有大量人的神化和人化的神,下列作品中同樣有類似描述的是( )。
A.《西游記》
B.《鏡花緣》
C.《封神榜》
D.《聊齋志異》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中西方文學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荷馬史詩》中描寫了許多神,但是這些神的身上也有不少人類才應該有的缺點。中國的《封神榜》中也有類似的描寫。因此本題選C。
第16題 電磁感應定律的提出者是( )。
A.法拉第
B.惠更斯
C.焦耳
D.赫茲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對科普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
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邁克爾·法拉第最先提出了這一定律。因此本題選A。
第17題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 )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A.高于
B.等同于
C.低于
D.不低于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因此本題選D。
第18題 培根是( )。
A.德國哲學家
B.法國史學家
C.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D.美國小說家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中外著名作家的了解。
【名師詳解】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學家。因此本題選C。
第19題 每年( )為教師節。
A.9月10目
B.10月1日
C.8月1日
D.9月9日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名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六條規定:“每年九月十日為教師節。”因此本題選A。
第20題 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景色的組景手法是( )。
A.對景
B.借景
C.框景
D.隔景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的藝術鑒賞知識。
【名師詳解】我國園林、建筑的組景手法多樣,主要有對景、借景、夾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等。滕王閣臨贛江而建,巧借贛江之景,形成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獨特景色。因此本題選B。
第21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強調了( )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A.環境
B.天賦
C.后天努力
D.學校教育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影響個體發展因素的了解。
【名師詳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能得到健康的成長;而如果處在污穢的環境里,也會隨著環境而變壞。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個體成長的重要影響,與“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含寓意大體相同。因此本題選A。
第22題 “落雁”指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
A.西施
B.貂蟬
C.王昭君
D.楊玉環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我國古代被譽為“四大美女”的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她們享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譽。其中,“沉魚”是形容西施的,“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閉月”是形容貂蟬的,“羞花”是形容楊玉環的。因此本題選C。
第23題 《史記》中的“世家”主要寫的是哪些人物?( )
A.帝王
B.王侯
C.人臣
D.小人物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歷史上重要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史記》中有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多種體裁,其中,“本紀”是全書提綱,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因此本題選B。
第24題 下列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的敘述,說法錯誤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應試教育以考取高分為目的
B.二者教育對象不同,素質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對部分精英,應試教育則面對大眾
C.二者教育內容不同,素質教育立足社會需求,應試教育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考試和升學需要
D.二者評價標準不同,素質教育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應試教育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體現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第25題 從法制的角度講,學生是( )的社會個體。
A.獨立
B.邊緣
C.特殊
D.從屬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學生法制地位的認識。
【名師詳解】從法制的角度講,學生是獨立的社會個體。本題選A。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第26題 某教員到一所中學去進行教育達標驗收工作時,聽了一節“培智班”的語言課。教師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師講課期間總有一位學生未經教師許可就離開座位,跑到講臺上去領讀、表演,甚至跑到教師后面的飲水處去喝水。事后了解到,這位學生是“培智班”中相對聰明的學生,是同班學生中識字多、發音準、吐字清楚的一位。該任課教師也對該生的這種行為進行過多次的教育,卻無濟于事。
試結合相關理論分析并幫助這位任課教師解決這一班級教育現象。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答案】(1)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師偏愛此生,當學生類似行為開始出現時,教師不忍心嚴厲制止,讓學習成績的優秀掩蓋了其不良的行為;其二,當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只是通過呵斥、懲罰的方式去制止學生的錯誤行為,而沒有對其應有的正確行為方式進行強化。
(2)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許多行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這一理論強調行為方式的獲得主要是利用聯想式和操作式的條件反射進行直接的強化。通俗地說就是當學生一旦有錯誤行為產生時,馬上停止其活動,讓他重復多次地去演練正確的行為。
(3)針對這一事例,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該生有擅自離座的行為出現,老師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離座或講話前應怎樣做,在舉手數秒后,老師點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其他活動。如此強化訓練五到十次,估計過一段時間后,該生的錯誤行為會明顯減少,在離座及發言時都會舉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運用強化理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行為時,一定要明確要改變的行為是什么,要強化形成的正確行為是什么,從而對其進行教育的“正性強化”。有的教師通過體罰、恐嚇、訓斥等非道德行為去強行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而非采取積極的“正性強化”,這只能產生“負性強化”,促使學生通過非道德行為的嘗試去擺脫其學校生活的懊惱、沮喪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錯誤行為的出現率。
第27題 2010年3月23日上午第三節課,西安市蓮湖區二府莊英語老師劉老師讓所帶班級全班學生背誦課文。由于陽陽和另外十幾名同學沒有把課文背下來,劉老師就拿來一根鐵棍抽打這些學生的屁股,被打的同學共有13人,其中還有2名女生。時隔多日,其中5名孩子的屁股依然青一塊紫一塊。
請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相關知識對這一現象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了解。
【參考答案】(1)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叢備的品德的總和。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該材料中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鐵棍抽打學生的屁股,既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違反了國家法律。
(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必須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使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自身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一名讓人民滿意放心的教師。
第28題 某市教育局收到了一位姓張的家長的申訴信,說他在農村讀初二的兒子在學校多次被校長王某體罰,身上多處受傷,要求市教育局追究該校長的責任。于是教育局派人前往調查,結果出人意料。該學校的校長是一位31歲的年輕人,工作很有干勁。3年前,被鎮教辦提拔為該校校長,他下決心整頓學校的組織紀律,同時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對學校行政人員和老師們說,你們大膽去抓,有哪些學生不聽管教,你們就交由我處理。他的處理辦法很簡單,先關學生禁閉,然后在禁閉室內訓斥學生。事情暴露后,本地一些農村干部認為校長做得對,學生不聽管教就該這樣做,并且站出來要為該校長擔保。
針對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并運用相關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育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答案】首先,這位校長下決心要整頓學校的組織紀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學校更好的發展、學生能在更好的環境里接受教育,其工作積極性和出發點是對的。但其舉措顯然有欠妥之處,不僅有不符合教育管理原則的地方,甚至有違紀違法之舉,而且其粗陋的管理思想、簡單的管理方法,不僅可能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還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對于該校長的在整頓學校組織紀律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不合理措施,相關部門應該責令立即停止,并提出相應的批評和教育,改正該校長的一些不合理的整改方式。
最后,在整頓和維護學校組織紀律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良好的動機需要用合情合理、合規合法手段、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三、寫作題(20分)
第29題 請以“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為題,寫一篇論述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在教學中處理好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的特點,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應局限于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就學習問題的“問答”式交流,教師還應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并有針對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用看、聊、訪等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聊就是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心世界;訪就是訪問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愛好和語言。學生求知欲望高,對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問個為什么,特別是對于有吸引力的活動,他們尤其感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興趣、提高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像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探討活動樂趣,并借此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議論,注意觀察分析,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與學生溝通心靈,體察他們的情緒脈搏。教師不但做學生的引路人,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2)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如果教師隨意懷疑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憤怒和反抗,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那么教育就無法奏效。尊重學生,才能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閃光的地方。我們應抱著“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礦”的心態,去熱心地發現學生的潛在優勢,并想方設法創設條件、提供機會,鼓勵孩子戰勝自我、大膽實踐,將這種潛能轉化為孩子的現實能力,并使這種能力逐漸增強……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助者、鼓勵者,在一路的共享歡樂、共渡難關中,老師的心和學生的心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3)信任學生,做學生堅強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產生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需要教師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才能在未來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愛。若忽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則兩者間缺少平等相待、傾心交流的氛圍。雙向交流是師生雙方心與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徑。在教學中,哪怕僅僅是教師投向學生的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感光顯影”。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加強雙向交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以心交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