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位置記憶法
B.死記硬背
C.縮簡和編歌訣
D.語義聯想法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就記憶術而言,大體包括以下幾種:位置記憶法、縮簡和編歌訣、諧音聯想法、視覺想象和語義聯想法。
第27題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 )。
A.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B.只有小集團意義
C.依賴興趣的作用
D.沒有政治意義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聯合群體是正式群體形成的第二個階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第28題國家對在中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稱為( )。
A.中學教育目的
B.中學教育目標
C.中學教育原則
D.中學教育內容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教育目的規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規定了培養的質量規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總要求。即中學教育目的就是國家規定將中學生培養成什么樣人才的總要求。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的代號填入右邊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10分)第29題 認知者自身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A.認知者的經驗
B.認知者的性格
C.認知者的品質
D.認知者的需要
【參考答案】
A,B,D
試題解析:
認知者本身的特點會影響社會知覺,認知者自身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主要包括:認知者的經驗、認知者的性格和認知者的需要。
第30題 “性相近,習相遠”中的“習”指的是( )。
A.稟賦
B.家庭環境
C.社會環境
D.教育環境
【參考答案】
B,C,D
試題解析:
“性相近,習相遠”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質,“習”指的是后天習染,包括環境和教育的后天影響。
第31題學生評價的功能有( )。
A.診斷功能
B.導向功能
C.發展功能
D.管理功能
【參考答案】
A,B,C,D
試題解析:
略
第32題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是通過哪些作用實現的?( )
A.導向作用
B.激勵作用
C.評價作用
D.選擇作用
【參考答案】
A,B,C,D
試題解析:
(1)導向作用。它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 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2)選擇作用。教育目的為教育內容的選擇確定基本范圍,也為選擇相應的教育途徑、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據。(3)激勵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它不僅能指導整個實踐活動過程,而且能夠激勵人們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4)評價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
第33題班級授課制的傳統模式為( )。
A.教師中心
B.學生中心
C.課堂中心
D.書本中心
【參考答案】
A,C,D
試題解析:
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依據課本,通過課堂講授,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第34題 最近發展區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的過渡狀態。
第35題因材施教原則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因材施教原則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機會和條件。
第36題教育民主化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調動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積極性等特點。主要內容包括:取消等級制教育制度,給廣大民眾受教育的權利,實行教育機會均等,反對壓抑兒童的個性,要求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提高他們的民主和參與意識。
第37題精細加工策略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四、簡答題(每小題4分,共20分)第38題 簡述情感對人的影響。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情感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情感影響著人們的認識和態度。情感反映了人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因此,喜怒哀樂等情緒也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 其次,情感能調節人的行為活動。積極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機體活動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并成為推動人們行為的動力;而消極的、不愉快的情感,則降低有機體活動的效能,降低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為產生精神疾病的誘因。 最后,人的情感表現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種手段。人的情感通過語言、姿勢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現出來,因而“察言觀色”可以幫助人們判斷別人的思想和態度。
第39題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第40題簡述課堂管理的功能。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維持功能。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減少外界干擾,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注意力持續地集中在學習上。 (2)促進功能。課堂管理的促進功能主要是指教師積極地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滿足課堂內個人和集體的合理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潛能。 (3)發展功能。課堂管理的發展功能是指課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行為準則,促進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幫助學生獲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第41題簡述老師的觀察力特征。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師的觀察力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客觀性。教師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時,應盡量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全面、實事求是地看待學生的行為;(2)敏銳性。要求教師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洞察學生的思維,從轉瞬即逝的變化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精細性。要求教師能夠洞察秋毫、見微知著,能從籠統的事物特征中區分細微特征,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
五、論述題(10分)第42題 試述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為了更好地和教學實際結合,加涅在八類學習層次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并把它們看做是五種學習類型,它們分別是: (1)智慧技能的學習,解決“怎么做”的問題,用來處理外界的符號和信息。又稱過程知識。按不同的學習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運算的不同復雜程度依次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解決問題)等智慧技能。 (2)認知策略的學習,表現為用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的內部組織等的能力。它是在學習者應付環境事件的過程中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控。 (3)言語信息的學習,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4)動作技能的學習,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確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5)態度的學習,表現為影響著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加涅認為,這五類以結果分類的學習不存在等級關系,其順序是隨意排列的,它們是范疇各不相同的學習。通過對學習結果的分析,可以為教學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為到達教學目標鋪平道路。
六、材料分析題第43題 新課改來了,幾家歡喜幾家憂。對于一些中老年教師,對新課改一時難以適應,他們在教學崗位上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了幾十年,突然說要課改,幾十年的習慣一下子扭轉不過來。針對以上材料,請給這些教師完成角色轉變提出建議。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不同的課程對教師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發生變化——由使學生適應學校要求變為適應學生發展;教師評價以教師自評為主,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參與、探究、合作;課程資源也不限于學校內部,擴大至社區;確立了新的三維目標。 由于背景的變化,教師角色也需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教學過程中更多履行多樣化職責,更多承擔組織教學的任務;從一味強調知識的傳授轉向組織學生學習,并最大限度地開發社區內部的新資源;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改進師生關系;教師間合作廣泛;廣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密切與家長和社區合作,更廣泛地參加校內服務與課外活動。教師要實現這些角色變化,可嘗試制訂角色發展規劃。制訂規劃應注意以下幾點:認識自我并評估時間與空間環境;分析相關資料,審視發展機會;確立發展目標與行動策略;按目標逐步執行;評價發展計劃。
第44題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的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生,學校內學生恃強凌弱、詐騙錢財、挾持他人、從事不法行為等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所有這些,令人不寒而栗,給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恐慌。請分析學校教育在規范學生行為方面存在的紕漏。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校園暴力是學生的一種極端的違法行為。日趨嚴重的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學生本身具有暴力傾向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不良大眾傳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學校教育的失誤集中表現在以下三點: (1)學校指導思想的偏差。學校在升學至上思想的指導下,往往忽略學生的道德教育,將德育的任務交給社會,或把德育作為軟任務,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棄了應盡的義務。 (2)個別教師素質差。教師缺乏教育技巧和溝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給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學校缺乏心理輔導專業人員,很少注意到學生的心理障礙。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結果導致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正確解決學校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