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強化。
[名師詳解]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之分,正強化即實施獎勵,負強化即撤銷懲罰,它們都可以增加反應的概率。懲罰是當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懲罰和負強化有所不同,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將來反應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將來反應發生的概率。消退是指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本題中,教師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是為了學生以后繼續表現良好,是增加學生日后表現良好反應發生的概率,所以屬于強化,由于是撤銷一個厭惡刺激(多的作業),所以本例屬于負強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9.[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名師詳解]生理的需要指對食物、水、空氣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指個體要求穩定、安全、免除恐懼感和焦慮感;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體與他人建立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現以及個人潛能或特性的實現。五種需要一級比一級高,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更高一級的需要。題干所述屬于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0.[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名師詳解]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努力程度是個體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屬于內部的可控的歸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又是不穩定的歸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1.[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名師詳解]選項A運氣好壞,不屬于個體的自我狀態,易變,個體自身又沒辦法左右,所以屬于外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歸因;選項B能力高低,屬于個體的自我部分,且一旦成年后穩定,也不是個體想變化就可以變化的,所以屬于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歸因;選項C身體狀況,屬于個體的自我部分,容易有變化,不穩定,身體狀態的好壞也不是個體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屬于內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歸因;選項D外界環境,不屬于自我部分,容易發生變化,且個體自身不可以左右,所以屬于外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歸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12.[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強化。
[名師詳解]班杜拉將強化分為三種: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直接強化是指通過外部因素對學習行為予以強化。替代性強化是指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自我強化是指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負強化是強化的一種,是通過撤銷一個厭惡刺激,來加強將來反應發生的概率。本題中教師利用榜樣來強化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屬于替代性強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13.[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遷移的分類。
[名師詳解]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這就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原理,“舉一反三”和“聞一知十”所列舉的都是同一類事物,不改變新學習內容的實質。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要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的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具體遷移是指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活動中,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4.[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現代遷移理論。
[名師詳解]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說,賈德提出的是經驗類化說,奧蘇伯爾提出的是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安德森的遷移理論中強調的是遷移前后的兩種情境中有產生式的交叉或重疊。
15.[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遷移的分類。
[名師詳解]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根據遷移內容不同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6.[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各種記憶術。
[名師詳解]縮簡就是將識記的材料每條內容簡化成一個關鍵性的字,然后變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從而將材料與過去經驗聯系起來。諧音聯想法是指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想、假借意義。關鍵詞法是將新詞或概念與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系起來。語義聯想法是通過聯想,將新材料與頭腦中舊知識聯系在一起,賦予新材料更多的意義。把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聯想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資產階級嗚嗚地哭”屬于諧音聯想法,所以選B。
17.[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各種記憶術。
[名師詳解]通過心理想象將“青蛙一桌子”想象為青蛙在桌子上跳來跳去,是“視覺想象法”,所以選D。
18.[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學習策略。
[名師詳解]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和表格。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有:記憶術、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學習者運用縮簡和編歌訣的方法幫助記憶知識的學習策略屬于精細加工策略。所以本題選B。
二、辨析題
19.正確[名師詳解]斯金納進一步發展了桑代克的刺激一反應學說,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按照強化實施以后學習者的行為反應,將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方式。正強化是指學習者受到強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種學習行為發生的概率。負強化是指教師對學習者消除某種討厭刺激以后,學習者的某種正確行為發生的概率增加。
20.錯誤[名師詳解]有結構問題和無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并不相同。基于信息加工理論,有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大致包括兩個環節:理解問題和搜尋解法。無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更主要的是一種“設計”過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邏輯結構中進行系統的“解法搜尋”。
三、簡答題
21.[參考答案]知覺的特性包括:
(1)知覺的整體性;
(2)知覺的選擇性;
(3)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22.[參考答案]有意義學習的產生條件包括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從外部條件來看,有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
從內部條件來看,一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二是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三是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有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23.[參考答案]遷移的作用包括:
(1)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2)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
(3)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4.[參考答案]問題解決和創造力的關系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兩者的聯系表現在:創造力的發展要以問題解決為前提,問題解決過程中蘊涵有創造力。兩者的區別表現在:問題解決是指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新情境中,以達到目標狀態的一種高級認知加工過程;創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條件下,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產品的能力。問題解決的主要特征是思維過程的分段性,而創造力的主要特征是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創造力的參與,如常規性的問題使用現成的方法就能解決。
四、材料分析題
25.[參考答案]
(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需要層次理論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有兩方面的含義,即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現以及個人潛能或特征的實現。馬斯洛說,一個人力求變成他能變成的樣子,這是自我實現。小明的歸屬和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由于經常變換環境,家長工作忙和疏于照顧,新環境中情感建立需要時間等,都使小明感覺與周圍環境日漸疏離,而情感上的變化造成學業上的困難,內心也產生一種不及別人的心理壓力。
(2)馬斯洛需要層次之間的關系是:首先,出現的順序由低到高,只有較低一層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會出現較高一層的需要,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其次,各層次需要在全人類所占比例由大變小,自我實現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最后,五個層次可概括為兩個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長需要;拘枰统砷L需要是相互影響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也會影響成長需要的實現,小明是因為沒有得到歸屬和愛的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導致成績的下降。
(3)高級需要對低級需要具有調節作用,所以小明應該轉變心態,把精力放到學習知識、提高技能上來,雖然由于父母工作需要環境時常發生變化,但小明可以學習提高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建立對這種生活的適應感。每到一個新環境中,結交新的朋友,開始新的生活,享受這種生活方式。學習上無論學習環境如何變化,必須穩打穩扎,快速融入不同學校的教學環境中,并且要有信心打開心扉,接納更多的新朋友,相信知識是能夠改變命運的。此外,還可以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待人熱情,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最終是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贊許的。
26.[參考答案]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即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指示學習方向的作用。學習動機的激發指使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的行動。學習動機的激發在于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本案例中教師通過對該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肯定和表揚,有效地激發了該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從單純地為得到教師的肯定而努力學習轉化為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即從外部動機轉化為了內部動機,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成績。
該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時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堅持以內部動機作用為主,外部動機作用為輔;
(2)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3)正確運用競賽、考試與評比;
(4)注意個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