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認為自己在新的教學崗位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后,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如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心班集體的建設,關注自己備課是否充分等。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更關注這個階段。
③關注學生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能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存在不同的發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會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可以說,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由上述可見,教師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關注重點和需要,這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課堂行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個教師的發展都會完全經歷這三個階段,事實上,有些教師就沒有進人到第三個階段。
(2)教師發展的五階段理論
教師發展的五階段理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伯利納在人T智能領域的“專家系統”研究以及德賴弗斯職業專長發展五階段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提出的。
①新手階段
新手型教師是指經過系統教師教育和專業學習,剛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他們表現出以下特征:理性化,處理問題缺乏靈活性,刻板依賴規定。這個階段教師的主要需求是了解與教學相關的實際情況,熟悉教學情境,積累教學經驗。
②熟練新手階段
新手型教師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后逐漸發展成為熟練新手,其特征主要表現為: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的整合;處理問題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能很好地區分教學情境中的信息;缺乏足夠的責任感。一般來說,具有2-3年教學經驗的教師處于這一階段。
③勝任階段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師在經過3-4年的教學實踐和職業培訓之后,能夠發展成為勝任型教師,這是教師發展的基本目標。勝任型教師的主要特征是:教學目的性相對明確,能夠選擇有效的方法達到教學目標,對教學行為有更強的責任心,但是教學行為還沒有達到足夠流暢、靈活的程度。
④業務精干階段
一般來說,到第五年,積累了相當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教師便進入了業務精于的發展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表現出以下的特征:對教學情境有敏銳的直覺感受力,教師技能達到認知自動化水平,教學行為達到流暢、靈活的程度。
⑤專家階段
專家階段是教師發展的最終階段,只有少部分教師才能達到這個階段。專家教師在教學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觀察教學情境、處理問題的非理性傾向,教學技能的完全自動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比較研究
本節通過課前教學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教學評價三個連續的階段,把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進行對比,總結出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相比所具有的特點。
①課時計劃的差異
與新手型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具有預見性。
②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A.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專家型教師制定的規則較明確,更能堅持執行。有研究認為,專家型教師能夠鑒別學生的哪些行為是合乎要求的,哪些行為是不合乎要求的,從而集中關注學生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事情。
B.吸引學生注意力
專家型教師善于運用一些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使學生不易受到過多無益干擾。如聲音、動作及步伐的調節;在一個活動轉移到下一下活動或有重要信息時,提醒學生注意等。
C.教材的呈現
專家型教師注重課前回顧,教材呈現多用導入式方法,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D.課堂練習
專家型教師善于運用課堂練習的教學方法,他們關心學生是否學會所教知識。
E.家庭作業的檢查
專家型教師檢查家庭作業規范化、自動化、效率高。
F.教學策略的運用
專家型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并能靈活應用。新手型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會運用教學策略。
在提問策略與反饋策略上,首先,專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提的問題多,從而學生獲得反饋的機會就多.學習更加精確的機會也就越多。其次,在學生正確回答后,專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更多地再提另外一個問題,這樣可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再次,對于學生錯誤的回答,專家型教師較之新手型教師更易針對同一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或者是給出指導性反饋。最后,專家型教師比新手型教師在學生自發的討論中更可能提出反饋。
在對學生發出的非言語線索上,專家型教師常利用這種線索來判斷和調整教學。新手型教師往往只注意課堂中的細節,難以解釋他們看到的事情問的聯系;而專家型教師則試圖從這些活動中作出推論。
③課后評價的差異
在課后評價時,專家型教師和新手型教師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發現,新手型教師的課后評價要比專家型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而專家型教師則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和他認為課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