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師招聘 威海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點發布,將積極引進教育高層次人才
歡迎加入威海教師招聘群:592038203,考情、招聘信息早知道!
中共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威海市教育局
2020年工作要點
2020年是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國家、省市教育大會精神,以實施教育重點突破提升項目為抓手,以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實現全市教育重點工作新突破,改革成效大提升,努力辦好威海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一、聚焦黨建引領,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1.旗幟鮮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以“四個自信”“紅色印跡”為主題,開展大中小學校思政課“同城大課堂”宣講活動50次,立項市級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8個。持續做好“學習強國”等平臺的推廣使用。
2.堅決維護教育領域意識形態安全。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抓好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配備工作。出臺規范管理學校及幼兒園舉辦會議活動的實施意見。堅決抵御和防范校園宗教滲透,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輿情預防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機制建設,開展教育系統輿情信息員、網評員培訓。
3.持續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完善高校院系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健全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創新突破項目,開展學校黨建工作“一校一品”品牌創建。健全完善“雙培養”機制,挖掘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向黨組織靠攏。組織市(含高校)、各區市評選先進教師黨支部和優秀教師黨員。依托市委黨校教育工委分校,舉辦有關黨務工作專題培訓班,提升教育系統黨建工作質量。
4.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貫徹《全省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實施意見》,壓實各區市、各校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落實好“三重一大”制度,持續深入開展“廉潔學校”建設。嚴明黨的紀律,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加強警示教育,廉政談話力求實效。配合做好市委第十輪巡察工作,抓牢抓實問題整改。
5.堅持不懈抓好機關自身建設。
加強機關組織生活形式創新、內容創新,以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促機關凝聚力戰斗力提升。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鞏固深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成果。落實機關干部考核評價制度,健全完善督查督辦工作機制,整體提升機關作風和執行力。
二、聚焦校園疫情防控,堅決打贏“防疫保學”攻堅戰
6.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師生管理服務。
分級分類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加強畢業年級學生指導,做好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學生的輔導。合理規劃整體教學安排,有效做好復課后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加強疫情期間師生、家長的思想引領、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緩解社會焦慮。加強對境外返回師生的溝通聯系,關心關愛境外師生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
7.堅決守好校園這片凈土。
壓緊壓實防控責任,細化開學工作方案和操作規范,統籌做好物資調配儲備,有序組織錯時開學、錯峰返校。強化校園日常防控,嚴格各類聚集性場所管理,抓牢抓實人員摸排管控。完善應急處置措施,構建聯防聯控機制,堅決防止疫情向校園輸入擴散,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健康。
三、完善“五育并舉”體系,提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針對性實效性
8.堅持德育為先。
實施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推進普通中小學“圖書館式”學校建設和師生“大閱讀工程”。開展中小學生傳統文化進校園、追尋紅色印跡等系列活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地和活動品牌。創新家校合作育人載體,持續深化家校合作育人機制。提高國防教育育人成效,培養學生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
9.注重健康教育。
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加強各類學生常見病特別是傳染疾病的防控與干預,提高學生健康意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做好全市中小學生視力摸底和市級視力抽測,開展市級學生體質與健康標準抽測,提升學校健康工作實效。規范學校體育課程管理,保障體育課程開齊開足。改進學生八大聯賽比賽方式,發布學校體育年度報告,推動體育教學提質增效。
10.推動美育發展。
強化美育評價,進一步落實中小學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探索開展市級學生藝術素養抽測工作。以教師合唱團為引領,以課堂合唱教學為抓手,提升美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生審美素養。加強部門聯動,吸收優秀社會資源,推進舞蹈、戲劇、版畫、手工制作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課堂。
11.加強勞動教育。
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見》,以社會大課堂為依托,統籌學科融合和家校共育,深化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廣泛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
四、聚焦優質公平,強化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設
12.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
創建省市級游戲教育實驗區3個、實驗園25所。加強幼小科學銜接的研究和實踐。加大《山東省學前教育條例》的學習宣傳力度,貫徹落實《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完善對薄弱幼兒園的結對幫扶機制。開展學前教育管理干部和新入職園長崗位培訓。調整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
13.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以《威海市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為依據,“一校一案”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水平,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修訂市級特色評估指標,開展首批18所特色學校復評。發展海洋特色教育,助力海洋城市建設。做好年度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嚴格招生政策,優化招生流程,探索中小學入學網上辦理,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確保應入盡入。舉辦威海市第九屆中小學生科技節。完善小學生課后托管辦法,規范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14.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
加強高考改革政策的宣傳培訓,打好新高考改革“灘頭之戰”。對接教育部“強基計劃”,探索優生培養路徑。以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為突破口,跟進首批試點單位工作進展,適時開展第二批試點項目遴選工作,推動高中多元化、特色化發展。組織普通辯論賽、科學實驗比賽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活動。推進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育人、新型數字化學校建設等9個省級高中改革發展重點任務試點工作。
15.推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
完成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年內完成資源教室建設任務21個,推動特殊教育品質提檔升級。全面推進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開展隨班就讀、送教上門視導工作,提升送教活動質量。
16.推進職業教育優質高效發展。
制定《威海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實施方案》,積極推動具體方案的落地落細落實。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組建職業教育集團(聯盟)5個,探索職教集團建設發展新模式,推進省級中高職示范(特色)校、品牌專業、現代學徒制、“齊魯工匠”后備人才等項目建設,建立技術技能型人才中高職貫通學制、校企雙主體協同培養機制。開發產教融合智能化云平臺,積極參與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創建工作。繼續辦好大賽,提高省賽、國賽成績。全面啟動實施“學歷證書+若干專業能力證書(1+X)”證書制度。
17.推進民辦教育和繼續教育優質規范發展。
修訂完善《民辦教育機構年檢標準》,制定《威海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加強監管,持續規范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行為,防范辦學風險。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年內完成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分類審批登記。構建全市社區教育四級網絡,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優質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和終身學習活動品牌,服務人民群眾的終身學習需求。
18.深化教育對外開放。
大力支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發展,鼓勵中小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推進山大澳國立聯合理學院項目建設,落實共建任務。舉辦2020年海外招生展,籌備舉辦“第三屆國際教育論壇”。持續推進城市國際化學校語言環境建設,促進各類學校加大國際間教育交流與合作力度。
19.加強語言文字工作。
完成縣域普通話普及驗收和語言文字達標學校建設三年規劃任務。以普通話測試、文明城市建設、“推普周”宣傳等工作為抓手,大力推廣普通話,倡導公職人員公務活動主動講普通話,全面推進全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
五、聚焦惠民為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20.擴增教育資源,著力改善辦學條件。
持續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普惠性幼兒園20所,學位4560個,完成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項目19個,新增學位2.2萬個,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標準班額。推動實施市和有關區市特殊教育學校規劃、改造、建設任務,推進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三期工程和市直學校消防改造等工程。著力提升校園綠化、美化水平,改善學校照明條件,深化完善“廁所革命”,開展“洗手行動”,打造“精致校園”。
21.推進教育領域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推進行業扶貧、定點扶貧、協作扶貧三項攻堅任務的全面實施。落實各學段教育資助政策,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資助全覆蓋。盯緊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工作。推進棗莊、重慶云陽和青海門源學校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持續開展教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完善責任落實機制。
22.全面提升鄉村教育教學質量。
加強鄉鎮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農村中小學項目3個,新建農村幼兒園8所。加強城鄉協作、以城帶鄉,持續開展“雙助工程”“質量下鄉百校行”活動,實現鄉村教師培訓全員覆蓋。利用威海智慧教育云等平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選聘公費師范生到鄉村學校,落實鄉村教師政策補助,在教師培訓、配備補充、評先選優等方面向農村傾斜,推動城鄉教育師資力量均衡協調。
六、聚焦人才引培,激發師資隊伍活力
23.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抓實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考評負面清單制度,加大師德失范行為的整治力度。創建15個市級師德涵養基地、10個市級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樹立和挖掘全市優秀教師先進典型,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強化教師隊伍培養培訓,實施中小學校長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威海教育家群落,實施14個“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年度建設工程,發揮好教育名家名師輻射引領作用。
24.積極引進教育高層次人才。
完善招聘機制和辦法,沿用并優化走進高校面試直招的形式,加大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短缺人才引進力度。積極與高校溝通,推動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部屬師范類高校在威建立公費師范生實習基地。
25.切實減輕教師負擔,保障教師待遇。
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等事宜,列出具體減負清單,確保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深化中小學校績效分配制度改革,推動建立績效工資增量機制。
七、聚焦服務保障,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26.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積極爭取加大各類專項資金投入保障力度。落實“兩個只增不減”以及各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做好教育經費的預決算工作,妥善合理安排經費。規范教育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27.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機制,推進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制訂依法行政工作實施方案,啟動各中小學校章程修訂工作,提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力。全面實施信用“進校園”工程,完善教育系統信用監管制度和懲戒機制。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探索“網上辦理”和“一次辦好”工作標準流程,用好“12345”政務服務熱線、“陽光問政熱線”等政民互動平臺“傳聲筒”,打造“教育服務,叫您滿意”工作品牌。
28.強化教育督導職能。
制定貫徹國家、省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政策的配套文件。組建市級教育督導專家資源庫。印發《威海市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攻堅工作方案(2020年)》。做好省級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查工作,開展首次市級對區市政府(管委)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保障等專項督導評估工作。
29.增強教育改革綜合成效。
啟動教育“十四五”規劃編制。結合全省“工委書記、教育局長突破項目”與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要求,實施教育領域10大重點突破提升項目。開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典型案例評選,及時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基層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經驗。
30.發揮教科研專業引領作用
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深入開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生命化課堂構建、有效作業設計、學業考試科學命題等育人關鍵環節的實踐研究。通過教研員定點聯系學校等制度,加強校本教研指導,構建課程目標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格局。制定《關于加強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積極培育、推廣和應用一批優秀教學成果。
31.強化校園安全穩定。
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常態化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和監督檢查,推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達標升級。年底前校車全部更新至2012年國家校車安全標準。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加大校園周邊治安綜合管理,嚴厲打擊涉校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實現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100%。創新校園安全宣傳教育形式和內容,組織校園安全知識競賽,提高安全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家庭成效。
32.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啟動網絡公開課建設工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業務深度融合。開展智慧教育云平臺應用情況督導和評估,全面提升線上課程質量。持續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培訓和網絡管理培訓,提升中小學教師和管理者教學應用水平和信息化素養。制訂《威海市中小學數字校園達標評估辦法》,推動數字校園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實時監控網絡運行狀況,確保教育系統網絡安全。
33.強化教育考試綜合保障能力。
以實現“平安考試”為目標,全力做好高考、中考等全年23類教育考試綜合保障。提升市級國家教育考試指揮平臺及市級保密室智能化水平,推動有關學校完成網上巡查高清化改造和新考點標準化建設,增強信息化保障能力。全面推行“二次安檢”管理辦法,推廣使用身份認證系統及試卷跟蹤系統,不斷完善防作弊應對措施,增強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