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皮膚
一、概述
皮膚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構成。表皮外有一層已死亡的表皮細胞,稱為角質層真皮下有一層皮下脂肪組織。真皮里有豐富的血管、神經、毛囊,皮膚的附屬物包括毛發、指甲、皮脂腺和汗腺等。
皮膚對機體起著保護作用,表皮成為阻擋微生物的天然屏障。表皮內的黑色素細胞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生成黑色素,阻擋紫外線深人人體內。真皮較厚,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與皮下脂肪一起使皮膚能抵御、緩沖外力的摩擦、擠壓和沖擊。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豐富,可產生觸覺、溫度覺等。
皮膚能夠調節體溫。汗液蒸發可降低體溫皮下脂肪能保存體內熱量,維持體溫。
皮膚還有代謝作用。皮膚中有一種7-脫氫膽固醇,可吸收紫外線轉化成維生素D。通過出汗,能排泄少量無機鹽、廢物和水。
二、幼兒皮膚的特點
(一)皮膚保護機能差,容易感染和受損傷
幼兒表皮較薄,很多部位角質層尚未形成,皮膚抵抗病菌感染能力較差,容易發生皮膚感染,如膿疤瘡、甲溝炎等。嬰幼兒皮下脂肪1歲前發育很快,以后逐漸減少3歲后明顯減少,到8歲時又開始增多。因幼兒皮下脂肪較少,皮膚抗擊外力作用較差,磕碰時容易受傷。幼兒皮脂分泌較少,秋冬季皮膚易發生較裂。
(二)皮膚保溫作用差,散熱多
幼兒皮膚里的毛細血管網密集,流經皮膚的血液量相對比成人多,因此,幼兒皮膚散熱多而快。同時,幼兒汗腺發育較好,代謝旺盛,出汗多,也促進了散熱。由于皮下脂肪少,皮膚保溫差,幼兒神經系統對體溫的調節作用不穩定,使幼兒往往不能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氣溫驟變時容易患病。
三、幼兒皮膚的衛生保健
(一)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皮膚清潔
應教育幼兒養成愛清潔的習慣。
給幼兒洗頭時,要避免皂沫進入幼兒眼睛。幼兒以留短發為宜。給幼兒修剪指甲時,手指甲應剪成圓弧形,腳趾甲則應剪平,邊緣稍修剪即可。
(二)加強鍛煉
經常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五堅持冷水洗臉,可提高皮膚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對冷熱變化的適應性。
(三)注意幼兒衣著衛生
當季節、氣候變化時,應提醒幼兒及時增減衣服。平日著裝不宜過多,以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衣服應安全舒適,式樣簡單,便于穿脫。內衣以棉織品為好。
(四)不用刺激性強的洗滌、護膚品
幼兒皮膚嫩、皮脂分泌少,不宜用刺激性強的洗滌用品,洗臉洗手后應使用兒童護膚品,不宜用成人用的護膚品或化妝品,幼兒不要燙發和戴首飾。
2.9 內分泌系統
一、概述
內分泌系統由內分泌腺組成。內分泌腺可分泌激素,激素以"滲透"的方式進入腺體周圍的血管和淋巴管內,經血液循環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控制和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生殖等生理過程。
人體內的主要內分泌腺有:腦垂體、松果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腺、胸腺及性腺等。對幼兒生長發育影響較大的內分泌腺主要有腦垂體和甲狀腺。
二、腦垂體
腦垂體位于大腦底部,重量不足1克,受下丘腦的控制。腦垂體能分泌多種激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成熟起著重要作用,并能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素和促性腺激素。生長激素可促進組織器官的生長,特別是骨韶的生長。兒童時期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使幼兒生長發育減慢,成人后身體矮小,性器官發育不全,但智力正常,叫垂體性株儒癥。
促甲狀腺素可促進甲狀腺的發育及甲狀腺素的合成與分泌。
促性腺激素可促進性腺的發育和分泌,性器官的發育成熟及生殖細胞的成熟。
三、甲狀腺
甲狀腺位于頸前部,喉與氣管的兩側,重約20一40克,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甲狀腺能分泌甲狀腺素,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
甲狀腺素可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可調節營養物質與氧氣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并調節體溫能促進腦細胞的生成與成熟,促進骨酪與生殖器官的發育。孕期若缺碘,可致使甲狀腺機能不足,嬰兒出生后易思克汀病,又稱呆小癥,表現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耳聾。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二000年,基本上消除兒童碘缺乏癥。"在缺碘地區,衛生部門專門為兒童、孕婦制訂出補充碘的計劃,規定出兒童、孕婦服用碘制劑的方法和時間,對預防缺碘造成的甲狀腺機能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
2.10 生殖系統
一、概述
生殖系統可分為外生殖器官和內生殖器官。男性外生殖器官包括:陰莖和陰囊內生殖器官包括:辜丸、附肇、輸精管、精囊、射精管和前列腺等。女性外生殖器官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前庭及前庭大腺內生殖器官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
二、幼兒生殖系統的特點及衛生保健
(一)嬰幼兒期是性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
3歲左右,幼兒常會提問"為什么他站著小便"之類的問題5一6歲時可出現戀父、戀母的情感,并提出"我是怎么來擴 之類的問題。嬰幼兒期是形成性角色、發展性心理的關鍵期。教師應注意對幼兒進行科學的、隨機的性教育,使幼兒形成正確的性別自我認同,并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范性侵害。
(二)保持外生殖器官的衛生
讓幼兒養成每天清洗外陰部的習慣。若幼兒出現玩弄生殖器的現象,或出現 "習慣性擦腿動作",成人不要責罵幼兒,要以有趣的事情吸引其注意力。應查明幼兒出現這類行為的原因,內褲過緊、蟯蟲病、臥室過暖都可能是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