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斯,17世紀佛蘭德斯最著名的畫家,巴洛克畫風代表人物。
(1)復雜而又有強烈動勢的對角線構圖,增加了緊張不安。
(2)鮮明的色彩對比:馬的重色和女子的白皙肌膚的明亮色調對比,亮麗、純凈,富于閃爍的光感
(3)開闊有力的筆觸,動感的線條,洋溢著勃勃生機,風格豪放。
(4)人物造型:飽滿健壯,絕無纖弱之感
(5)內容:神話故事。
47、分析達維特的《荷拉斯兄弟之誓》
達維特,法國大革命時期最杰出的畫家,新古典主義美術的主要代表。該畫主題極其鮮明——個人情感要服從國家利益。畫面采用對比手法,表現了這兩種情感的沖突。中間位置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之前,從父親手中接過武器并莊嚴宣誓;畫面右角的三兄弟的母親、妻兒和姐妹則陷入了個人的情感而感到哀傷,籠罩在一片憂慮和悲哀的氣氛之中。她們的行為反襯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氣概,突出了畫的主題。整個畫面構圖嚴謹、氣勢雄健、造型堅實,體現了新古典主義美術的重要特征。筆觸平靜,畫風細膩,靜謐、崇高、純潔。
48、簡析倫勃朗的《夜巡》
倫勃朗,荷蘭大畫家。《夜巡》是一幅群像肖像畫。
(1)采用舞臺效果的表現手法,沒有用傳統群像的畫法,主次人物突出
(2)畫面明暗對比強烈,但又極富層次感,體現倫勃朗的藝術風格
(3)此畫后來被人涂上過厚的光油層加上歲月侵蝕和客氣污染導致畫面變暗好像夜景,所以誤作《夜巡》。
49、分析《濕婆之舞》
濕婆是印度教崇拜宇宙精神化身的三大主神之一,他是生殖與毀滅之神,也是創造與破壞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作品濕婆四周的燃燒的火焰光環,是無始無終、 不已的宇宙的象征;濕婆的四臂象征他法力廣大;濕婆右手中的小手鼓是創造的象征;與小手鼓相對應的左手中的燃燒的火焰,是毀滅的象征。創造與毀滅這兩種相對立的力量在濕婆左右對稱的手臂上得到了平衡,舞姿迅疾、灑脫,出色地表現了人體在舞蹈中優美的動態和節奏,而且融哲理與審美于一體,十分耐人尋味。
50、分析《馬賽曲》
法國浪漫主義雕塑家呂德的《馬賽曲》表現了1792年馬賽的義勇軍開赴巴黎參加保衛祖國的戰斗的歷史事件。作品分上下兩層,上層是象征法蘭西和民主、自由的女神,右手執劍,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左手高舉,大聲疾呼號召人們奮起保衛祖國。她像疾風一般騰空向前的姿態,具有銳不可擋的氣勢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層是奔赴疆場的戰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卷發蓄須、高舉戰盔的老戰士和他身旁的無所畏懼的少年戰士的形象。他們是男女老少萬眾一心的法國人民的象征。整個浮雕的構圖復雜而嚴謹,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錯,遮掩造成了一種千軍萬馬的宏大氣勢。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時期廣大人民群眾昂揚的斗爭精神,從而使它成為歌頌法國人民為祖國自由而戰的英雄紀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1、簡析《加萊義民》
(1)作者羅丹是法國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
(2)取材于歷史事件——英法百年戰爭
(3)打破傳統紀念碑塑造一座人像和象征手法的框框,采用寫實手法表現
(4)群像沒有固定的正面,可以多角度欣賞
(5)注重心理刻畫和性格表現,樹立了近代紀念碑雕塑的范例
52、簡析《格爾尼卡》
作者,畢加索,立體派繪畫創始人。畫面表現1937年德國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格爾尼卡屠殺無辜居民的情景。畫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體和低沉的色調,展現了戰爭的罪惡和災難的悲劇。在大火中哀號著跌落的婦女拖著傷腿奔逃的婦女、握著斷劍倒地的戰士,蹬著雙眼踐踏婦女和兒童的野牛,受了重傷而昂首嘶叫的烈馬,還有手執油燈在黑暗中驚醒的婦女,一只以燈泡為眼珠的巨大的眼鏡注視著這一切,表示法西斯的暴行是掩飾不住的。這幅畫上的許多形象都是從不同視點來表現的,它們在交疊、錯落和切割中,似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形體,也不適合于我們以往的視覺經驗與形象辨識,然而卻使人感覺到一種混亂的戰禍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悲劇情景。
53、沈周《廬山高圖》
(1)“文人畫”在明代最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畫影響較深。
(2)專為其師陳寬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筆法,集中表現了雄偉瑰麗的廬山形象。用此來象征乃師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馳騁。布景高遠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濃墨點苔,墨豐筆健。表現出廬山大氣氤氳的動人形象。
(4)為文秀一類的水墨寫意山水之作,也是詩畫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54、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1)元代統治者榮枯無常使許多漢族文人只得縱情詩酒。
(2)描繪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簡括,顯示出較深的筆墨功力。
(4)堪稱古代山水畫中的巨作。對后代畫家具有深刻的啟發和影響。
55、閻立本《步輦圖》
(1)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促進了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
(2)作品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聯姻事件。
(3)構圖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動,線條勻細挺拔,富有彈性。設色濃重并適度暈染,效果單純而明朗。
(4)作品具有歷史價值,現存關西藏最早的一幅歷史畫。閻立本是開一代畫風的劃時代人物。
56、唐寅的《孟蜀宮伎圖》
(1)宮廷君王的奢侈豪華帶給宮伎、歌伎的只是一種悲劇。
(2)通過四個盛裝的宮伎描繪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宮廷生活。
(3)詩的點綴道出了畫的主題。線條細勁、流動,設色妍麗、明快、變化十分豐富。人物獨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宮伎弱不禁風的情態。
(4)整個作品秀潤、明朗、簡潔、清新。作者飽受炎涼世態的滋味,通過宮伎的描繪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57、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1)、五代南唐政權的搖搖欲墜造成許多人對前途悲觀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過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五個場面,描繪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韓熙載盡情聲色、頹唐放縱的夜宴生活。
(3)構思嚴謹,人物性格刻劃生動而有深度。衣紋組織嚴謹而又簡練。設色以濃重色調為主,配以淡彩,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一畫面的作用。
(4)除繪畫史上的重要價值外,也是研究音樂史、舞蹈史、工藝史的寶貴資料。
58、王蒙《青卞隱居圖》
(1)元朝“世事多變”造成文人畫家逃避現實隱遁山林。
(2)描繪浙江吳興縣西北18里許卞山景象。
(3)立軸采用高遠法構圖,畫出卞山自山麓至頂全貌,結構謹嚴縱橫離奇。畫草廬數間,點出了文人隱逸的主題。畫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層層加深,層次井然。畫面密而不塞,實中有虛,有深遠的空間感。
(4)運用前代畫家之法,創造出線繁點密,蒼茫深厚新風格。被明代畫家董其昌成為“天下第一。”
59、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1)、宋初市民階層的形成,出現了以市俗生活為中心內容的風俗畫。
(2)通過郊野、汴河、街市三個段落,展現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街市景象。(3)構圖采用散點透視。布局有序,內容豐富,主題突出。采用線描淡彩畫法,并緊密結合對象的質感 特征。
(4)體現了中國古代風俗畫的最高成就,對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飾、建筑、工商、交通等 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60、顧愷之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說教內容的缺點,廣泛采用多樣性題材。
(2)明確提出“傳神”的重要性。
(3)加強平列構圖的變化,依靠畫面人物相互關系巧妙處理以顯示人物情思。
(4)揉合漢畫與西域的線條,創造“春蠶吐絲”般的線描風格。
(5)在畫法畫理諸方面,體現出樸素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