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概念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17.吹拉彈唱屬于(。┘寄。
A.認知
B.心智
C.操作
D.評價
18.(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準確地和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調節策略
19.下列選項中,屬于問題解決的是(。。
A.無目的地幻想
B.穿衣等自動化操作
C.比較D.發明創造
20.采用“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展階段的心理學家是(。
A.華生
B.加涅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21.美國學者喬伊斯和韋爾提出了四類教學模式,其中信息加工類的教學模式不包括(。
A.概念獲得模式
B.歸納思維模式
C.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D.記憶模式
22.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不包括(。。
A.暗示教學法
B.講授法
C.實驗法
D.參觀法
23.講授法的缺點在于( )。
A.不利于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B.不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C.容易束縛學生,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D.不利于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知識
24.班級組織機構的微觀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的一種形式結構圖式如下:班主任一班長——組長——學生。這種班級組織機構屬于( )。
A.職能式
B.直線式
C.直線職能式
D.以上都不是
25.為了防止考試焦慮癥的發生,學校咨詢人員可以提前較長時間就對這些學生進行集體輔導,講授自我放松、緩解緊張的方法,這屬于以下咨詢環節的(。。
A.缺陷矯正
B.早期干預
C.問題預防
D.發展指導
26.遷移的經驗類化理論認為,實現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奧蘇伯爾
D.賈德
27.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個體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8.學生在學習一套體操時,當他們動作的各個成分趨于分化、精確,整體動作趨于協調、連貫,各動作成分間的相互干擾減少,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時,他們進入的階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29.研究表明,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表現為( )。
A.時快時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30.下列哪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容易使人產生孤獨感。( )
A.生理需要
B.愛與歸屬需要
C.自我實現需要
D.尊重需要
二、辨析題(共l0道題,每題2分,共20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教育既是明顯的消費,又是潛在的生產。
2.學校課程是在學校中開設的所有學科。
3.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4.政治經濟制度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5.把人分成三個等級的是弧里士多德。
6.柯爾伯格認為年齡與道德發展階段成正比關系。
7.心理評估的功能只是進行心理診斷。
8.學生座位的安排不會影響課堂教學和學習。
9.班級規模越大,學生的平均成績便越差。
10.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是信度。
三、簡答題(共6道題,每題5分,共30分)
1.簡述《教師法》中規定的教師應承擔的義務。
2.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3.簡述班級常規管理的基本內容。
4.簡述中學生品德發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現。
5.簡述心理輔導中常用的行為改變方法。
6.簡述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