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B.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C.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D.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28.(。┦侵笇W校物質環境所構成的一種文化,如校園面積、校園布局、學校建筑、教學設備、圖書館,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學校文化
D.物質文化
29.以下哪一點不是溝通對于學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A.信息傳遞
B.信息反饋
C.控制
D.情感交流
30.“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一思想體現的是哪種兒童發展觀?(。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發生認識論
二、辨析題(共10道題,每題2分,共20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發現學習的倡導者是布盧姆。
2.功能固著是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之一。
3.品德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
4.焦慮總是對學生學業產生不利影響。
5.一般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是狹義的。
6.信息技術沒有改變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7.教育本身不是一種文化現象。
8.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只具有即時價值而沒有延時價值。
9.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是國家的事情,和教師無關。
10.教育行動研究是以教師的教育實踐為主要導向的。
三、簡答題(共6道題,每題5分,共30分)
1.簡述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2.為什么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人才的規格和教育的結構?
3.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關系是什么?
4.社會模仿模式對我國德育發展改革有哪些啟示?
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地促進遷移?
6.簡述教學過程的結構。
四、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學的一個學生宿舍中,照明燈突然熄了,同學們束手無策,叫來電工師傅。電工師傅一看燈泡壞了,換了一個燈泡就好了。同學們說,這么簡單,我們自己也會換的。過幾天,燈又不亮了,同學們一檢查燈泡,燈泡是好的,又沒辦法了,叫來電工,一檢查,是保險絲燒壞了,換了一個保險絲,燈又亮了。同學們說,關于保險絲,我們在物理課上也學過,怎么遇到問題就用不上呢?
請你運用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理論,分析上面這個案例。
2.小聰現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學時成績優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學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班級。進入初中后,因學習不適應,漸漸地成績下降到二十幾名,這次考試給小聰的打擊不小。從此,小聰來學校時總把衣服的拉鏈拉得很高,將頭藏進衣服里,不愿見人。小聰的這種狀況屬于什么心理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幫助小聰擺脫困境?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在現代教育科學體系中,教育學是基礎學科。
2.B【解析】政治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A【解析】“陵節而施”是指超出學生的發展水平來施予教育。這違背了人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4.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間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教學前關注、早期生存關注、教學情景關注和關注學生四個階段。
5.D【解析】根據學校教育的歷史,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6.C【解析】社會本位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確定,注重培養合格的公民。
7.A【解析】由學科課程的定義可知。
8.C【解析】“長善救失”是指教書的人,要善于發現并糾正學生的失誤!斑^少、過急、過難、過易”這四種毛病都在于沒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學習之上,教書的人知道了學生的這些心思,才能對癥下藥,糾正這類毛病。
9.C【解析】模仿毫無疑問是教育中的~個重要因素,但人類的模仿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還在于其意識性和目的性。
10.D【解析】教育工會是群眾組織,不屬于學校行政組織機構。
11.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等,
12.B【解析】注意是和意識密切相關的,但是不同于意識。它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因此,注意有兩個特點:指向性與集中性。
13.B【解析】“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情緒的表現。
14.D【解析】變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因此,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變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識,對概念有更豐富、更深刻的認識。
15.A【解析】從眾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麗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合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16.B【解析】奧爾波特于I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質理論。卡特爾提出了一個理論模型。霍蘭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斯騰伯格提出了人類智力的三元論。
17.C【解析】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即智力多元論,被譽為“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18.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顯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復剖析。因此,宣泄療法屬于精神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