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招聘中學政治教師考試樣卷
(實考題型、題分可能變化,以實考為準)
單位 姓名 得分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l.中國古人說“釘子缺,蹄鐵卸,戰馬蹶;戰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這說明:( B )
A.事物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D.事物的本質是由現象表現的
2.2005年5月2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多頭管理,個別部門為了眼前利益,竭澤而漁,非法捕撈,當地群眾在實地過度放牧,造成了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急劇減少,濕地瀕危。上述事實說明( A )
A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 B人類的活動是自然界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每逢羊年,我國嬰兒出生率都明顯下降,這主要源于“羊年不宜生育”的說法。“羊年不宜生育”的說法( C )
A體現了一事物總是和其他事物無條件的聯系著 B說明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具體的
C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 D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4.“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無水喝,”這一故事說明:( C )
A.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具有部分沒有的功能,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必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B.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揮,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起決定作用
C.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功能發揮離不開部分 D.整體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5.“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這兩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B )
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 D.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6.“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系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毛澤東這段話說明 ( B )
A人民群眾的要求都是正確的、合理的
B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是判斷我們方針、政策、工作得失的重要標準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7.哲學上的“價值”的構成要素是 ( C )
A個人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 B客觀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觀事物的有用性 D個體的人和社會的人
8.下面對于人的價值觀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 B )
A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B有的人有價值觀,有的人沒有價值觀
C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是就有導向作用 D人們的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
9.我國當前開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黨員干部是優秀的,但也有少數干部貪污腐化。這說明( A )
A價值觀對人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B社會存在決定價值觀
C價值觀決定社會存在 D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10.2004年年末,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大地震,并引發世紀大海嘯,帶來空前災難。但這次海嘯受災的幾個國家幾乎沒有任何預警系統。人們對地震和海嘯預測的缺失說明( C )
A.地震和海嘯的出現只是一種偶然現象
B.人類不可能認識和駕馭自然界
C.人類認識和利用規律的程度受主客觀條件制約
D.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
11.有專家認為,人類活動,諸如在沿海地帶建造度假勝地,破壞自然保護設施等,是這次世紀大海嘯災難空前的一個原因。這表明( C )
A.一切天災皆由人們過度利用自然引發的
B.認識和改造自然必須以人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
C.人類應該尊重自然、服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D.自然界的進化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往往是沖突的
12.近幾十年來,非洲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這是因為( C )
A國際貿易摩擦加大
B國家間經濟合作加強
C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
D國家間發展程度不同
13.三年來,中非貿易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下列關于中非貿易增長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C )
A中非經濟的互補性促進了雙方貿易的增長
B中非貿易增長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C中非貿易發展中,我國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順差
D發展中非貿易符合中非雙方利益
14.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這表明( D )
A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B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C人民群眾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D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
15.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從性質上講,股份制經濟 ( C )
A是公有制經濟的特殊形態
B是由其產生方式決定的
C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以及控股權掌握在誰手里
D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
16.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推進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 ( A )
A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B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C從源頭上預防、解決腐敗問題
D堅持黨的先進性
17.黨和國家先后提出沿海經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目標,這主要體現了黨 ( C )
A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B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C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
D對人類思維規律認識的深化
18.有人提出,在新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結果將更多的體現為“快魚吃慢魚”,而不是“大魚吃小魚”。這一觀點主要是為了說明,企業必須 ( A )
A把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在第一位
B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C建立更為靈活的經營機制
D提高創新速度
19.“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強調的是要重視股票、債券等投資方式的 ( C )
A流動性 B靈活性 C風險性D穩定性
20.對“我國的國家機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 )
A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是我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惟一機關
B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既是權力機關,又是立法機關
C國家主席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D公安機關是我國的司法機關
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錯選、多選,該題不給分;少選且正確的給1分。每小題2分,共20分。
1949年,人民政協與新中國一同誕生。今天,走過55年華誕的人民政協,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回答25一26小題
21.關于人民政協的性質,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BC )
A.人民政協是我國的立法機關
B.人民政協是我國多黨合作的組織機構
C.人民政協是我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D.人民政協是確保法律實施和權力執行的監督機關
22.近年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不斷高漲。如對西部開發的復雜性、長期性、以及具體的策略和重點方案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并且大多數提案被政府各決策和執行部門采納。這表明 (BD )
A.政協委員有權決定國家重大事項
B.人民政協行使了國家最高權力
C.政協的參政議政確保了國家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D.政協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特殊的積極的作用
23.D 24.2004年歲末,中日俄三國圍繞俄羅斯“安大”和“安納”兩條輸油管道的爭論終于有了結論:在這場石油資源的博奕中,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安大”和“安納”線,決定獨自修建一條從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這場石油管線的爭論表明 ( AB )
A.利益是國家間關系的實質
B.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政策的依據
C.國與國之間不可能建立伙伴關系
D.中俄日之間在石油資源問題上存在根本沖突
24.“第六態”物質的發現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們過去只知道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態和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等五種物質的具體形態。從哲學上看,物質“第六態”的發現表明 ( D )
A.物質世界的演進取決于人類智力的發達程度
B.人類的認識能力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提高
C.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是由認識工具決定的
D.世界的本源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
25.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非典等傳染性疾病,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利益,沿海某省政府計劃擇址另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但新址附近一些居民以安全為由進行反對,另一些居民則在征地補償問題上漫天要價。政府通過耐心宣傳說服,并適當提高補償標準,使征地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由此可見(BCD )
A.公民與國家利益往往是沖突的
B.公民應該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
C.國家應該充分尊重和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D.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表現在法律上就是權利與義務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