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分,共20分)
1、A 2、D 3 、A 4、A 5、B
6、A 7、C 8、B 9、D 10、C
11、B 12、D 13、D 14、A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撫州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2.普遍性目標
依據一定的哲學或倫理觀、意識形態、社會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對課程進行原則性規范或總括性指導的目標,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規范性特點。
3.課程實施的相互適應取向
把課程實施過程看成是課程計劃與班組或學校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各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
4.幼兒園社會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指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5.表現性目標
指每個兒童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它追求的是兒童反應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質性。
三、簡答題(共20分)
1.簡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標。(4分)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1分)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分)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1分)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1分)
2. 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的主要依據(3分)
(1)對幼兒的研究(1分)
(2)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1分)
(3)對學科知識的研究(1分)
3.簡要說明應該如何通過環境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3分)
(1)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積極相互作用;(1分)
(2)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該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1分)
(3)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1分)
4.簡述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宜重點的方面。(5分)
(1) 教育計劃和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上;(1分)
(2) 教育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1分)
(3) 教育過程是否為幼兒提供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發展的需要;(1分)
(4) 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與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1分)
(5) 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利于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1分)
5.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征。(5分)
(1)基礎性、啟蒙性(1分)
(2)全面性、生活性(1分)
(3)整合性(1分)
(4)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1分)
(5)潛在性(1分)
七、案例分析題(20分)
案例一:上述內容是以為幼兒教師在中餐后幼兒自由進行的區域活動中記錄的一個活動片段。請結合教師記錄的內容,試分析小凱和小麗的特點,你是如何評價?你覺得教師應該如何應對他們之間的“沖突”,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小凱:自我控制能力強;堅持性好;自我調節能力強,有策略。(4分)
小麗:自我控制能力強;反應快,有策略。(3分)
評價:活動中反映了幼兒之間比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明平時教師可能比較注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各項能力培養,符合幼兒園區域活動組織的要求。(5分)
在小凱和小麗的之間發生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旁觀為主,有必要做些記錄。事后可以就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交流與引導。理由是:區域活動的特點是幼兒自主活動為主,在沒有發生幼兒無法解決以及危險性事件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扮演旁觀者、記錄者、引導者的角色。(8分)
六.請設計大班科學活動“魚鰭的作用”,要求寫明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以及設計意圖。(25分)
(一)活動目標:(6分)
1. 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魚鰭的作用,誘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2. 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探究魚鰭的作用,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與思考能力。
(二)活動準備:(4分)
1. 每組活魚一條,大的活魚一條。
2. 各種幼兒可能需要的探究材料,如膠帶紙、紗布、繩子、鐵絲等。
(三)活動過程:(8分)
1. 活動開始部分:
教師引題:“魚鰭有什么用?”,了解幼兒對魚鰭的經驗背景。
2. 活動基本部分:
(1)教師設問:什么方法來了解魚鰭的作用。
(2)幼兒討論與嘗試,運用各種材料與手段了解魚鰭的作用。教師注意觀察與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與總結探究結果。
3.活動結束部分
教師用一條較大的魚,分別引導幼兒觀察魚鰭的數量和生長位置,同時學習了各部位魚鰭的名稱。再進行分別包住各部位魚鰭的演示,孩子們觀察到:被包住胸鰭的魚仍能平穩地向前游動,但老師用手輕輕推魚,魚就失去平衡倒下去了,說明胸鰭有平衡的作用。同樣方法發現背鰭也有類似作用。老師再用紗布和夾子固定住尾鰭,發現魚也倒下去,不能轉向和游泳了,這和孩子們的發現是非常一致的。……
(四)設計意圖:(7分)
上述活動設計的幾點參考依據:了解并觀察幼兒需要,做好互動準備;尋求幼兒需要與目標之間的平衡,判斷互動價值;借助有效策略,推動互動進程;支持幼兒實踐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提出關鍵問題,幫助歸納——提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