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
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29.【答案】C。
解析:《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六條規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可以要求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罷免要求應當提出罷免理由。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召開村民會議,投票表決罷免要求。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經有選舉權的村民過半數通過。600人的過半數是301人。
30.【答案】B。
31.【答案】C。
解析:《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C項中的多名員工患上肌肉萎縮癥的事件,屬于長期使用甲苯等工業原料所致,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具有突發性,故應選。
32.【答案】C。
解析:《海島保護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軍事機關,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組織編制全國海島保護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33.【答案】A。
解析:從雇傭方來看,希望的是讓所雇傭的人員做很多工作少給工資,但從被雇傭方來看,希望是做很少的工作多發工資。所以這方面應該在最大程度上,使職員所做的工作與其所發工資報酬都相適應的,也就是從公平的角度來確定工資報酬。其他BCD三方面表現的都是制定工資報酬高低的影響因素。是以公平為前提的。
34.【答案】C。
解析:行政職能又稱政府職能,是政府依法對國家社會生活諸領域進行管理所具有的職責和作用。行政職能具有以下實踐意義:(1)行政職能體現了公共行政本質要求。(2)對政府的公共行政活動具有指導作用。(3)科學建立行政組織、設置行政機構的根本依據。(4)實現行政管理過程,科學化的保證。根據以上表述可以看出,科學建立行政組織的根本依據是政府職能。
35.【答案】B。
解析: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
36.【答案】C。
解析:行政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用于行政系統的各種因素的總和。與行政環境關系密切的外部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人口、民族、歷史等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國際環境。政治環境是行政環境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所有的行政系統都不同程度上受政治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對于政府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它包括作用于行政系統的物質技術和經濟制度。文化環境是決定行政組織的行為方式的又一重要因素,相對于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而言,文化環境對行政組合的影響比較間接,但影響時間更長。人口問題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民族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作為社會環境的一種因素,對行政管理也起一定的作用。
37.【答案】B。
解析:通告適用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需要有關人員遵守或周知的事項,是一種告知性的公文,在公務活動中運用比較廣泛。
38.【答案】C。
解析:規范性文件、領導指導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陳述呈請性文件、商洽性文件、證明性文件,這是根據公文的性質和作用所劃分的。規范性文件指強制性推行的,用以規定行為規范的法規、規章等;領導指導性文件是指領導機關制發的用于頒布方針政策、法規規章,指導、布置工作,闡明領導指導原則的文件;公布性文件是指直接向國內外公開發布的文件;陳述呈請性文件指用于匯報工作,陳述情況,提出建議。請求指示或請求批準的文件;商洽性文件是指探討、協商一般事項的文件;證明性文件是指對某組織或個人的使命、身份、經歷或某事件提供證據和對有關各方面權利、義務、責任作出規定的文件。
函,用于不相隸屬機關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等,屬于商洽性文件。
39.【答案】B。
40.【答案】D。
解析:事業單位收人的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經營收入是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事業收入是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補助收入包括財政補助和上級補助,其中上級補助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二、多項選擇題
41.【答案】ABC。
解析:自1953年以來,我國農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經歷了從8比1到4比1。新修改的選舉法則第一次將這一比例規定為1比1。選舉法修正案規定“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是“應當”而不是“可以”,D項錯誤。
42.【答案】ABC。
解析:考生容易忽略C項,而又誤選D項。題干的話,確實表明了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這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含義,如果直接考這個內容,考生較容易答出來,而放在選項時。就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知識點。所以一定要把每一個基本原理融會貫通地掌握,并善于綜合地運用知識。D項之所以不應選。因為意識并不是來源于大腦,而是來源于客觀世界。
43.【答案】AC。
解析:A項說明的問題是唯心主義有其深刻的根源。同時也對唯物論的產生有積極作用:B是錯誤的,舊唯物主義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也是正確的,不能把問題簡單化庸俗化;C“聰明的唯物主義”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D聰明的唯物論是和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相斗爭中發展起來的,從“聰明的唯心主義”向“聰明的唯物主義”轉化并不是自然而然的。
44.【答案】ABCD。
45.【答案】ABCD。
解析:精神文明的積極作用表現在: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使物質文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保證;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因此正確答案是A、B、C、D。
46.【答案】ACD。
解析: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應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7.【答案】AB。
解析:資本集中是若干個資本合成一個更大的資本。資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聯合:聯合的途徑之一是組建股份公司。
48.【答案】ABCD。
49.【答案】AB。
解析: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李頎、王之渙、崔顥、王翰等眾多作家。
50.【答案】BCD。
解析:法的實施,也叫法律的實施,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實際施行法律、運用法律的活動。以實施法律的主體和法的內容為標準,法的實施方式可以分為三種:(1)法的遵守;(2)法的執行;(3)法的適用。因此,本題答案為BCD。
51.【答案】CD。
解析:《公務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公務員擔任鄉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應當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D。
52.【答案】ABD。
解析: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1)全部撤銷;(2)部分撤銷;(3)判決全部或者部分撤銷的同時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53.【答案】CD。
解析:《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CD項屬于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情況,因此,不屬于復議前置的情況,當事人可以選擇復議也可以選擇行政訴訟,所以本題選CD。
54.【答案】ACD。
解析: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55.【答案】ABCD。
解析:《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前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56.【答案】BCD。
解析:管理幅度亦稱管理跨度,是指一名領導者直接領導的下級人員的人數;從形式上看,管理幅度僅僅表示了一名領導人直接領導的下級人員的人數,所以領導者的工作負荷越重,管理幅度就應越小。因此BCD是正確的。
57.【答案】BD。
解析:公共性和公共精神是行政倫理的重要價值基礎。行政倫理的構成包括行政倫理意識、行政倫理實踐或行為、行政倫理評價三種。為人民服務是行政倫理的根本宗旨和規范。
58.【答案】CD。
解析:通告適用于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決定適用于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通報是法定公文的一種,適用于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故本題答案為CD。
59.【答案】ABCD。
解析:需要清退的公文有絕密公文;有重大錯漏的公文;被明令撤銷的公文;僅供征求意見或審閱的公文:未經本人審閱的領導人的講話稿;由發文機關指定清退的公文等。
60.【答案】AB。
解析:《公務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公務員的培訓實行登記管理。公務員參加培訓的時間由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本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培訓要求予以確定。公務員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公務員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三、綜合分析題
61.【答案】BD。
62.【答案】ABC。
63.【答案】AB。
64.【答案】AB。
65.【答案】BCD。
66.【答案】D。
解析:注意期限與條件的區別,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始期,是使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發生的期限。終期,是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終止的期限。
67.【答案】D。
解析:《民通意見》第八十六條:“非產權人在使用他人的財產上增添附屬物,財產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財產返還時附屬物如何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沒有約定又協商不成,能夠拆除的,可以責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價歸財產所有人;造成財產所有人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
68.【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六條:“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賃期間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第二百一十條:“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
69.【答案】BCD。
解析:《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夠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第二百一十二條:“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70.【答案】ACD。
解析:該房屋的所有權在甲丙辦理了登記時即告生效。根據“買賣不破租賃”的原理,雖然丙已經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權,但在甲乙原租賃合同的有效期內,丙不能要求乙搬出。
71.【答案】C。
72.【答案】ABD。
73.【答案】ABCD。
74.【答案】BCD。
75.【答案】ABCD。
四、判斷題
76.【答案】A。
解析: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
77.【答案】A。
解析:社會經濟制度是指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經濟制度所采取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管理體系,屬于生產關系的具體實現形式,反映著社會經濟采取的資源配置方式。一定的經濟制度可以采取的經濟體制是多樣的,因為經濟體制的選擇既受經濟制度的制約,同時也受到諸如生產力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和國情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經濟制度相同的國家,可以有不同的經濟體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不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不同的國家,在體制上可以相互取長補短。
78.【答案】A。
解析:黨的十七大重新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是實現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和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79.【答案】A。
解析:所謂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80.【答案】B。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不包括民族鄉。
81.【答案】B。
解析:在故意殺人罪中,被害人的承諾這一因素并不是加害人可以免責的要件,只要加害人實施了殺害被害人的行為,不論其是否得到了被害人的同意,均構成故意殺人罪。
82.【答案】B。
解析:《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了10個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其中第五項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83.【答案】A。
解析:《憲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84.【答案】A。
85.【答案】B。
五、簡答題
86.【參考答案】
受賄罪與貪污罪的相同點是:犯罪主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主觀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觀方面都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但是,兩者又有如下區別:
(1)侵犯客體不同。受賄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貪污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公共財產的所有權。
(2)侵犯對象不同,受賄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貪污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共財物。
(3)客觀方面的犯罪手段不同。受賄罪是采取為他人謀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財物;貪污罪是采取侵吞、竊取、騙取等手段,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經營、經手的公共財物。
(4)主觀方面的犯罪目的不同。受賄罪是為了取得他人或單位的公共財物,貪污罪是為了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六、材料分析題
六、材料分析題
87.【參考答案】
(1)①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只有加強宏觀調控,才能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市場作用的消極影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下調利率,有利于降低貸款壓力,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政府讓利于民,改變政府與居民之間國民收入分配關系的努力,是保障民生、貫徹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③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只有不斷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結構優化,促進總量平衡,才能做到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①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又要發揮正確意識的能動作用。我國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轉向松動,是從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的具體實際出發的,同時,貨幣政策的運用和調整又反過來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②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國民經濟的運行有其固有的規律,人們不能隨意調整貨幣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③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穩健的貨幣政策到從緊的貨幣政策,到告別從緊,轉向松動是由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決定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歷史階段面臨的經濟形勢也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應該因此發生改變。
⑤實踐具有歷史性特征,受歷史條件的制約。貨幣政策變遷,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