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人有在農信社工作,多少對信用社有些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參加工作近三個月,讀過信用社的發展史后才更加對信用社有了一些全面的了解,也從中體會到信用社發展到今天所經歷的艱辛。從改革開放以來先后經歷改革發展階段,獨立發展階段,深化改革階段。從昨天的“官辦”到恢復信用社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經營上的靈活性,實行獨立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充分發揮民間借貸的作用,把信用社真正辦成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鉤以后,才按照合作制原則重新規范,標志著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重新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
農村信用社成立于1956年,是中國人民銀行除外最早的金融機構。是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并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通過這些也就是說信用社是農民和農村的其他人集資的一個產物,從成立以來信用社的經營模式、自身定位、業務功能、管理體制都在不段的而頻繁的變動著,同時也就意味著農村信用社也在進步著。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信用社是銀行的腳”,形象地說明了信用社在廣大農村的巨大作用。信用合作社在國家銀行的領導和支持下走過了五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前二十年對于信用社來說,步子確實是小了點,但是從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組成部分,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績卻在每一代信合人的眼中,在每代信合人的汗水中。
農村信用社好比一艘船,目標任務是船頭,它決定著船前進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項業務是船身,它是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構成部分;員工的素質以及績效考核的辦法是船槳,它決定著船行進的速度;我們的內部基礎管理是船尾,它決定著船的平衡。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為方;規不正,不可以為圓”。無規矩不成方圓,可以說是對合規重要性的最好詮釋,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合規為我們的信合事業帶來新的生機、新的希望,是提升信用社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法寶,更是照亮我們信合事業成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如果我們信合以合規為圓心,以各項規章制度為半徑,那么“改革、發展、創新、趕超”將是承載平定信合事業飛速發展的堅實軌道,各項業務要想在這條軌道上劃出閃亮的軌跡,那就需要合規來指引,需要合規來約束。各級領導一次次語重心長的講話,提到的最關鍵的字眼就是“穩健經營”,而“穩健經營”的背后恰恰是合規最艱辛的付出,合規意味著嚴謹,嚴謹排列著邏輯、邏輯制約著秩序、而秩序卻約束著風險。只有人人講合規、事事促合規,業務求合規、管理抓合規,我們的發展才會更加有序和均衡。
合規是我們信合事業成敗的關鍵,面對強大的金融風暴,我們沒有畏懼,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沒有退縮,正是因為信合是合規中的信合,信合的員工在合規文化的熏陶下一次次見證著歷史的奇跡。
作為新時代下的信合員工,我們更要秉承前輩們務實與孜孜不倦的精神。從細節做起,本著“小事做大”、“大事做實”、“實事做好”的原則。為信用社服務人民的快車架設起一條真正的幫扶鐵軌而努力奮斗。 合規早已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合規早已成為我們信合大家庭的靈魂,我們積極參與改革,努力謀求發展,穩健業務創新,爭先恐后趕超,正因為我們是合規中茁壯成長的信合人。合規不會停止,合規時刻向我們敲響警鐘,我們一定要把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作為合規建設的突破口,從思想上牢固樹立合規意識,用合規這把尺子來衡量我們的操作行為,來衡量我們的服務水平,來衡量我們的工作作風,來幫助我們提高識別防控風險的能力,為我們信合營造更加和諧的經營環境。
穩健發展是興社之本,從嚴治社是生存之道,合規管理是發展之基,如果沒有合規管理為先導,穩健經營將是紙上談兵。“案防攻堅”正在進行,“質量管理”扎實推進,“十條禁令”嚴格落實,我們沒有理由疏忽大意,沒有借口違規操作,我堅信在合規文化潮流的推動下,一代代的信合人將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為信合的美好明天譜寫出更加絢麗的詩篇。
這是我作為一名實習生對農信社的認識,更為我能成為農信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