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懷素,潤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師事李善。家貧無燈燭,晝采薪蘇,夜燃讀書,遂博覽經史,善屬文。舉進士,又應制舉,登文學優贍科,拜郿尉,四遷左臺監察御史。
長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為張易之所構,配徙嶺表,太子仆崔貞慎、東宮率獨孤祎之餞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誣告貞慎等與元忠同謀,則天令懷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諷令構成其事,懷素執正不受命。則天怒,召懷素親加詰問,懷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貞慎等以親故相送,誠為可責,若以為謀反,臣豈誣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誅,欒布奏事于其尸下,漢朝不坐,況元忠罪非彭越,陛下豈加追送之罪。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則天意解,貞慎等由是獲免。時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張易之之勢,受納貨賄,懷素奏劾之,迥秀遂罷知政事。懷素處事平恕,當時稱之。使還,遷考功員外郎。時貴戚縱恣,請托公行,懷素無所阿順,典舉平允,擢拜中書舍人。
開元初,為戶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常山縣公,三遷秘書監,兼昭文館學士。懷素雖居吏職,而篤學,手不釋卷,謙恭謹慎,深為玄宗所禮,令與左散騎常侍褚無量同為侍讀。懷素病卒,年六十,上特為之舉哀,廢朝一日,贈潤州刺史,謚曰文。
(選自《舊唐書》)
23.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則天令懷素按鞫 按:查辦
B.懷素無所阿順,典舉平允 典:主管
C.時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張易之之勢,受納貨賄 受:同“授”,接納
D.遣中使促迫,諷令構成其事 諷:用含蓄委婉的話暗示
24.下列各項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懷素處事平恕,當時稱之。
B.寓居江都,少師事李善。
C.懷素奏劾之,迥秀遂罷知政事。
D.懷素無所阿順,典舉平允,擢拜中書舍人。
2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馬懷素處事平恕的一組是( )
①家貧無燈燭,晝采薪蘇,夜燃讀書,遂博覽經史,善屬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貞慎等以親故相送,誠為可責。
③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張易之之勢,受納貨賄,懷素奏劾之,迥秀遂罷知政事。
⑤諷令構成其事,懷素執正不受命。
⑥上特為之舉哀,廢朝一日。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2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馬懷素家境貧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讀書,終于博覽群書,尤其擅長文章寫作。
B.馬懷素用漢朝不給向被處死的彭越奏事的欒布判罪,說明判處給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貞慎等人是不恰當的,從而使武則天改變了初衷。
C.張易之誣陷崔貞慎和獨孤祎之,武則天讓馬懷素按照誣辭審問,但馬懷素堅持正義,最終使崔貞慎和獨孤祎之獲免。
D.當時權貴和外戚放縱無忌,請求懷素假以官府的名義行他們的私事,但懷素沒有阿諛順迎他們。
27.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貞慎等以親故相送,誠為可責,若以為謀反,臣豈誣罔神明?
譯文:
(2)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圣衷可矣。
譯文:
(3)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
譯文:
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28.(1)一、二句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寫出詩中這位將軍怎樣的形象特點?
【參考答案】
一、語文基礎知識
1.D 【解析】A中玷污(diàn);B中怏怏不樂(yàng);C中剽悍(piāo),妄自菲薄(fěi);因此正確答案為D項。
2.A 【解析】B中名信片→明信片;C中幅射→輻射;D中世外桃園→世外桃源;因此正確答案為A項。
3.C 【解析】略。
4.A 【解析】B中“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C中“畢其功于一役”: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用以形容急于求成。D中“難以釋懷”:無法放棄,無法割舍。因此正確答案為A項。
5.C 【解析】A項定語語序不當。“180多家”的位置應放在“單位”前面。B項詞語贅余和語序不當。應為:科學工作者認為,目前國內適于華南虎種群自然繁衍的如此獨特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多了。D項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又”承前面的主語“小刀”,應該放在“肉燒熟了”之前,可改為“又可以在肉燒熟了后用它作餐具。”
6.D 【解析】略。
7.C 【解析】略。
8.C 【解析】C項中的“戌戊變法”應為“戊戌變法”。
9.C 【解析】略。
10.D 【解析】A.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使用對象有誤。B.勵精圖治:振奮精神,謀求治理好國家。語意與語境不合。C.不絕如縷:如同只有一根細線連著,幾乎要斷,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D.粗枝大葉:(1)形容很簡略,不細致,不具體;(2)形容作風草率、不認真。在此句中其意思為第一種解釋。
11.A 【解析】略。
12.C 【解析】A.《藥》選自《吶喊》,《祝福》選自《彷徨》。B.《死魂靈》作者為果戈里。D.《水滸傳》作者應為施耐庵,《三國演義》作者應為羅貫中。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9題
13.D 【解析】D項錯在不是“氣味分子”而是指氣味分子經過復雜作用轉變成的“電信號”。
14.C 【解析】可根據文中第四自然段判斷得出。
15.A 【解析】略。
16.D 【解析】“診斷”應為“檢查”。
17.B 【解析】“功能互補”錯,應為“形態和大小互補”。
18.B 【解析】“而xDNA的分解溫度是55.6攝氏度”此句不符合文意。
19.B 【解析】“DNA也不例外,這就可用來解釋……”錯,原文是“也許”的猜測語氣。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27題
20.C 【解析】“請假”在文中譯為“同意輕囚的休假要求。”
21.A 【解析】第一個“且”意思是“應該”,第二個“且”意思是“將要”。
22.D 【解析】“……對其功高賞薄、晚年被貶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不準確。
23.C 【解析】略。
24.B 【解析】A、C、D均為被動句。B項為“寓居在江都,年輕時拜李善為師”。
25.C 【解析】平恕:處事公平,待人寬厚容讓。①表明馬懷秦苦學博學,③⑥是關于武則天的。
26.D 【解析】“請托公行”的意思是“請托的事情公開地進行”,而不是以官府名義行私事。
27.【解析】(1)崔貞慎等因為是親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實在是可以責備的,如果認為他們是謀反,我怎么能欺騙上天的神明?
(2)陛下手握生殺大權,想要給他們加個罪名,取決于您的內心就可以了。
(3)如果交付給我去審訊,我怎么敢不遵守陛下的法律呢?
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28.【答案要點】(1)渲染陰沉肅殺的氣氛;暗示敵人入侵。
(2)威武、勇猛、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