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分鐘
B.10分鐘
C.15分鐘
B.7分鐘
16.( )不是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
A.活潑好動
B.喜歡交往
C.好奇好問
D.穩定性較強
17.兒童之間絕大多數的社會性交往是在( )中發生的。
A.游戲情境
B.語言情境
C.社會情境
D.家庭情境
18.幼兒園的( )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
A.智育
B.美育
C.體育
D.品德教育
19.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人手,培養初步的( )和行為。
A.感性認識
B.環保意識
C.人文意識
D.自然規律
20.健康領域的活動要( )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A.發揚
B.結合
C.充分尊重
D.關注愛護
二、簡答題
1.簡述家庭教育的特點。
2.幼兒的學習有哪些特點?
3.簡述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原則。
4.簡述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特點。
5.論述想象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為什么說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關系?
三、材料分析題
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車的小司機,她見自己車上沒有乘客,于是就大聲嚷道:“快來乘車,我要開到動物園去了。”此時,娃娃家的媽媽推著娃娃來乘車,剛想上車,硯硯走來對娃娃家媽媽說:“這輛車不能乘,沒有消過毒。”小司機聽到了,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來,跑到積木箱前拿出一塊綠色圓形積木,告訴他們:“我這輛車已經消過毒了,這是消過毒的標記。”經她這么一說,硯硯和娃娃家的媽媽都乘上了這輛公共汽車,小司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結合上面的材料說明游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活動設計題
以動物的生存本領為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兒童動作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整體動作發展到局部動作,從上部動作發展到下部動作;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從中央部分動作發展到邊緣部分動作;從無意動作發展到有意動作。
2.B【解析】2-4歲是幼兒學習簡單口語的最佳時期。
3.B【解析】1.5-2歲的兒童表象開始發生,從此兒童的注意開始受到表象的直接影響。4.C【解析】嬰兒對物體的觸覺探索最早是通過口腔的活動進行的。
5.B【解析】有差別的微笑的出現,是最初社會性微笑發生的標志。
6.A【解析】無意想象沒有預設目的,由外界直接刺激引起,占據兒童想象的主要地位。
7.B【解析】在****型家庭教養方式下,兒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安全感得不到保護,也不喜歡與他人接觸。
8.B【解析】運動記憶約在嬰兒出生后第一個月內出現。
9.C【解析】幼兒園的活動是幼兒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徑。
10.C【解析】兒童5歲開始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
11.C【解析】近期目標,也稱短期目標,指在某一階段內要達到的教育目標。近期目標一般是教師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動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計劃和周計劃中體現出來。
12.D【解析】兒童經過主動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13.C【解析】《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十八條規定:“幼兒園保育員主要職責如下:(一)負責本班房舍、設備、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 14.B【解析】教師上門了解幼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育,屬于情感性家訪。
15.C【解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3歲幼兒的注意能保持3—5分鐘左右,4歲幼兒的注意能保持10分鐘左右,5—6歲幼兒的注意能保持15分鐘左右。
16.D【解析】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是活潑好動、喜歡交往、好奇好問和模仿性強。17.A【解析】幼兒的社會范圍小,社會交往情境大多都是在游戲中進行的。
18.D【解析】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是幼兒園的品德教育。
19.B【解析】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人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20.C【解析】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