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建設低碳城市的過程
B.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過程
C.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過程
D.轉變對低碳經濟認識的過程
13、我國種子植物有24500余種,居世界第( )位。
A.四
B.五
C.三
D.二
14、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詩句是( )
A.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竹石》
C.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D.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15、某縣要修水電站。縣政府下發文件要求每個公職人員都要參加電站集資。某鎮小學校領導按照文件要求,在領工資之前。從每位教職工的工資中分別扣除了文件規定上交的集資款。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校長辦事積極果斷.工作能力強
B.侵犯了教職工的獲取勞動報酬權
C.違反了國家要求的不得對學校和教師亂攤派的規定
D.侵犯了教職工的個人財產自主權
16、若要在百度上搜索有關“能源”方面的文章,但涉及“核能”方面的文章不要,用邏輯檢索的方式,可以表示為( )。
A.能源+核能
B.能源or核能
C.能源-核能
D.能源and核能
17、以下關于我國科技史,不正確的是( )。
A. 1965年.我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的是《春秋》 C.我國古代最初采用的計算工具是算籌
D.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是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對日食現象作出的科學解釋
18、北宋張擇端的一幅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風俗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作品是( )。
A.《人物龍鳳帛畫》 B.《洛神賦圖卷》
C.《步輦圖》 D.《清明上河圖》
19、“學校下半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我國( )
A.《學校管理條例》 B.《教師法》 C.《義務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 20、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法規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1、恐懼癥,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非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環境時,盡管當時并無危險,恐懼癥患者仍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懼感。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恐懼癥的是( )。
A.陳女士從小就膽小,一次去鄉下辦事經過一戶農家的門口,冷不防一只體型壯碩的狼狗鉆出來兇惡地盯著她,嚇得她立刻尖叫著跑掉了
B.工程師小徐每次看到印有深海的圖片時,就感覺自己像置身于深海之中,四周都是幽暗深邃的海水,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害怕得再也不敢看那些圖片一眼
C.晚飯后,有點醉意的老同事執意送大家回去,小李還沒到小區門口就喊著要下車,因為他快受不了那種害怕會出車禍的精神壓力了
D.看了一部日本恐怖片后,小錢感覺腦子里總是浮現電影里的恐怖場景,好幾天都睡不好覺
22、教師履行教育義務中,主要的、基本的道德責任是( )
A.依法教學
B.教書育人
C.愛崗敬業
D.團結協作
2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述孔子的言行,內容涉及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文學、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學說最直接、最寶貴的資料 B.記錄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書,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傳“非攻”與“兼愛”,其學說與孔子的儒學在戰國時期影響極大,與儒學并稱為“顯學”
C.道家經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稱《道德經》。老子,姓李名耳,為道家創始人 D.道家學派的另一著作《莊子》,是莊周所著,其文語匯豐富,多用寓言,想象豐富,形成一種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獨特風格。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4、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國現階段必須不斷推進教育創新,教育要為各方面的創新工作提供知識和人才基礎。
請你就創新教育對于中小學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談談你的理解。
25、剛上一年級的小剛,上超市拿起話梅就吃,被同學告訴老師。老師找到小剛,問他為什么吃話梅,小剛說:“在家就是拿起來就吃。”老師說:“你的話梅是哪兒的?”小剛說:“媽媽買的。”老師說:“媽媽怎么買的?”小剛說:“用錢買的。”老師說:“錢是怎么來的?”小剛說:“媽媽用勞動換來的。”老師說:“所以是媽媽用勞動換來的錢,然后才能買話梅來給你吃。你沒有給人家
錢,是不能吃別人的話梅的!”小剛說:“我知道了,老師,那人家說我是小偷,老師,我是嗎?”老師說:“小剛不是,小剛是還沒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區別。”
問題:談談你對案例中教師行為的看法。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6、《學記》中說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新課程改革也提出要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自學,也就是教學生“漁”,而不是送給學生“魚”。 請以“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為話題,結合自身教育實踐經驗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要求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