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學記》 B《論語》 C《論演說家的培養》 D《理想國》
2.實驗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C )。A.杜威 B.斯普蘭格 C.拉伊 D.贊科夫
3.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教學原則是( D )提出來的。
A.赫爾巴特 B.布盧姆C.凱洛夫 D.贊科夫
4.目前我國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這反映了教育具有( B )。
A.永恒性 B.歷史性C.階級性 D.相對獨立性
5.下列不屬于廣義教育制度范疇的是( D )。
A.學校 B.少年宮C.教育考試制度 D.教材
6.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成長起( B )。
A.橋梁作用 B.關鍵作用 C.主導作用 D.決定作用
7.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 A.感知知識 B.理解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8.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 )A班級授課制 B小組合作學習 C個別教學 D.現場教學
9.依據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規律而提出的教學原則是( D )。
A.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B.啟發性原則C.因材施教原則 D.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統一原則
10.我國中小學德育的總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 C )。
A.共產主義接班人 B.社會主義建設者 C.好公民 D.好兒童
11.班主任了解學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 )。
A.觀察法 B談話法 C.問卷法 D.實驗法
12.課外校外教育從確定活動的內容、要求到選擇活動方式,從安排活動的具體步驟到組織實施等,都是學生自主進行的,這反映了課外校外教育具有( C )。
A.獨立性 B.靈活性C.自愿性 D.實踐性
二、辨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所以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指揮。錯。因為該觀點只強調了學生是教育的對象,而忽視了學生是自我教育與發展的主體,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
14.社會生產方式是確立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因此,教育目的就應該僅僅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確定。錯。該觀點屬于教育目的社會本位論,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會生產方式的制約,而忽視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發展需要制約。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體作用是什么?
影響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與教育。它們各自的作用是:①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基礎。 ②環境是人的發展的外部條件。③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6.一堂好課的基本標準有哪些? 一堂好課的基本標準有兩大方面。
(1)教師教的標準:①教學目的明確。②內容正確。③結構合理。④方法恰當。
⑤語言藝術。⑥板書有序。⑦教態從容自如。
(2)學生學的標準:①學生注意力集中。②思維活躍。 ③積極參與。 ④個別學生得到照顧。
17.當前學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①通過社區進行德育。②創辦業余黨校。 ③通過網絡進行德育。 ④建立德育基地。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聯系實際,談談目前我國課程改革的特點。
在課程結構方面九年一貫、整體設置義務教育課程。①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分科與綜合課程相結合,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②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四個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③農村中學課程強調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情況下,農村中學可根據農業發展的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 ④在課程標準方面,也提出一些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新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課程與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要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國當前發展還不均衡,各地區存在較大的文化、地域與發展差異,所以在課程標準方面還要考慮這種差異,允許開設地方課程。普通高中課程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并開設選修課程,以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與發展機會,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更多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