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從外交制衡來看,美印核合作是兩國送給中國的反遏制的重要籌碼,如果這種合作是出于聯手對付中國的考慮,那么效果與動機正好背道而馳
B.我自己做了一回父親,體會了父親的心情,才內疚地意識到父親其實一直有和我親近一些的愿望,卻被我那么矜持地回避了
C.那小而發亮的眼睛,在剎那中把他溢于言表的得意,把他結記前怨的刻薄都流露得明白無遺了
D.從20世紀(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人類的“善”好像就從作家筆下悄悄地退場了,“惡”反而成了作家們關注的基本的El常現實,這決非我的夸大其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中國結”的全稱是“中國傳統裝飾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繩結也是中國古典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人們很早就開始用繩結來裝飾器物,為繩結注入了美學內涵
②當時的繩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具
③“中國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④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手工編制工藝品,具有悠久的歷史
⑤此外,繩結還應用在人們的衣著、佩飾上
⑥同時也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二、科技文閱讀(12分)
把“綠色”穿在身上
①將綠色環保作為理念引入時裝,始于20世紀80年代。1997年2月,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環保服裝,并頒發時裝環保獎,將綠色環保理念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得環保、休閑、健康等開始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這股強勁的綠色時尚潮流,將引導我們走向21世紀。②置身于被“文明”踐踏得千瘡百孔的地球,人們在飽嘗自己破壞環境的惡果之后,終于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于是,20世紀80年代的藝術家們開始用自己的作品來警告社會。如不少服裝設計師在素色大T恤上,鮮明地寫著“拯救地球’’的口號。這是最初的環保衛士們普通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歸自然開始成為一種設計理念,進入服裝設計師的視野。于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休閑風一直強吹不衰。設計師們紛紛從大自然中汲取藝術創作靈感,并使用天然纖維面料生產服裝。使用天然纖維的棉、麻、絲綢面料的消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這是環保服裝發展的第二階段。到了環保服裝發展的第三階段,服裝設計師則更主動地將環保意識貫穿到服裝生產、面料開發等各方面。
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減少生活垃圾,是環保最主要的手段。消費形態的急劇擴張,帶來了飛速膨脹的垃圾。而占垃圾總量40%的廢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難以分解而被稱為“永久性垃圾”。設計師們則根據環保法則開發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輕女服裝設計師夏洛特·尼爾森,在巴黎舉辦的“再生服飾’’展示會上,利用冷凍食品包裝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時裝別出心裁;美國韋爾曼公司和戴爾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員,利用回收的廢舊聚酯飲料瓶制成餓毛織物;法國的兩家公司合作開發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纖線的套衣,因色澤鮮艷、蓬松、手感舒適、保暖而暢銷法國;日本東澤紡織公司正利用廢舊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⑤由于環境保護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現在,許多國家紛紛頒布相關法規,以順應環保服裝潮流。例如美國、日本、韓國已頒布了有利健康和環保的各種成衣進入市場的法規。
⑥關專家指出,環保服裝應是經過毒理學測試、安全無害并具有相應標志的服裝。環保服裝對服裝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的范圍限制很廣,也很嚴,從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氣味等化學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確規定。比如環保服裝面料的生產過程必須避免向環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氣體、廢液;紡織生產中使用的溶劑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合理、自覺地選用無害于人類健康的化學劑、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質,實現自然與人類、技術的良性循環,等等。
⑦環保、休閑、健康是21世紀最時尚、最持久的時裝主題。一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世紀正悄然來臨。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投身到環保服裝的開發與生產中,會有更多功能獨特、保護環境的環保服裝問世。
⑧明天,你我都會把“綠色”穿在身上。
(選自《穿越時空》,有改動)
1.閱讀第②一③段,寫出環保服裝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世紀最時尚、最持久的時裝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說說“明天,你我都會把‘綠色’穿在身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說說第④自然段中加點詞語“只有”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12分)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
俞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厚,一年所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盟《詩》云:“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乃以博財物耶博:增加
B.祿秩優厚秩:品級
C.規小得而大失者也規:謀求
D.事覺自死覺:敗露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說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
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不可“規小得而大失”
C.為主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僅能使百姓安寧,自身常獲歡樂,還能使子孫后代感到榮耀
D.文章最后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害、長保富貴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詩詞賞析和古詩文默寫(14分)
1.古詩詞賞析(4分)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詩古詩文默寫(10分)
(1)《陋室銘》中與古詩“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o
(2)蘇洵《六國論》“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指出了六國對付秦國的辦法;陶淵明《歸去來兮辭》“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急盼歸家的心情;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出對孔明壯志難酬、抱憾而終的痛惜。
(3)將軍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