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學目的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 本技能,培養學生 健康的審美情趣、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內容和要求
一年級
1.欣賞中國優秀美術作品。
2.初步了解美術分類的知識。
3.學習平行、成角透視知識,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作簡單的寫生練習。
4.了解人體比例,結構知識,進行鉛筆人物速寫練習。
5.初步了解中國寫意花烏畫的知識,進行花烏小品臨摹。
6.學習基礎圖案、平面構成知識,并進行練習。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進行小型雕塑制作。
二年級
1.欣賞外國優秀美術作品。
2.學習用明暗表現物體的初步知識和方法,作簡單的練習。
3.學習色彩知識及鉛筆淡彩畫法,作靜物畫或風景畫練習。
4.了解幾種常見的構圖形式,作構圖練習。
5.學習色彩構成,作簡單的練習。
6.學習平面設計,作簡單的設計練習。
三四年級
1.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作品。
2.欣賞現代環境藝術。
3.了解中國山水畫的初步知識,進行山水畫小品臨摹。
4.利用各種版材進行單色、套色版畫練習。
5.運用己學過的繪畫知識和技能,進行插圖練習。
6.學習立體造型知識,進行家具、建筑等模型的設計制作。
7.學習著裝知識,設計自己喜愛的服裝式樣。
8.運用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練習。
三、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
1.初中美術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2.教學內容應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術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資源,豐富美 術教學的內容。有條件的地方可增加電腦美術、陶藝等內容。
4.美術教學內容應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昧性。
5.美術教學內容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要按 10--20% 的課時比例補充鄉土內容,以反映當地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實際。
7.美術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并盡量注意學科間的聯系。
8.在符合大綱規定教學要求和確保大綱規定知識點的前提下,允許各年級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編排組織方式。
四、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認真貫徹本教學大綱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 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2.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 活潑 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3.教師應加強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放映幻燈、影片、錄像片等教 學手 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
4 .要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
五、積極改善美術教學條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美術專用教室,逐步 增添美術教學設備、圖書資料、教學掛圖及幻燈、錄橡和多媒體,同時提倡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易教具和學具。
六、美術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控,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益,教學評價主要 針對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教學評價的依據是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 美術教學的評價要符合美術學科的特點,體現美術教學的特殊規律。 對美術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重視其教學態度,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態度習慣養成和知識能力發展并重,并鼓勵大膽創進和個性發揮,即著眼于實際成 績,更注重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