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填空題
21.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 學習空間 ,增加 語文實踐機會 ,強調 學生的親身經歷 ,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 實踐能力 ...
1、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贈汪倫》的思路:
第一步:讀詩歌《贈汪倫》。
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進行自主選擇學習。(1)憑想象分組表演多種贈別的情境;(2)喜歡畫畫的同學畫一幅贈別的畫;(3)喜歡音樂的小朋友到電腦前點擊適合表現贈別的樂曲,并配樂朗讀。
第四步:讀兩首贈別的詩。
第五步:學生總結收獲,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請你綜合評述這個教學過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這位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他為了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不足的是:①沒有合理地使用教學媒體,以致于在教學中無法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如在學生讀完詩歌《贈汪倫》后即讓學生看課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欣賞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實質上是教學媒體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②自主學習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以表演、畫畫、配樂朗誦等形式學習《贈汪倫》。看上去是形式多樣,氣氛活躍,進行了學科之間的整合,實質上只是使課堂變得熱鬧而已,對詩歌的學習理解并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有點本末倒置,喪失了語文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烏鴉喝水》總結全文時的片段:
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
生:它很聰明,自己想辦法喝到水了。
生:烏鴉愛動腦,他想的辦法挺巧妙。
生:烏鴉很勤快,渴了的時候到處找水喝。
生:烏鴉不講衛生,小石子多臟呀!
生:烏鴉不太會動腦筋,挺愚蠢的。
生:烏鴉不會唱歌,叫聲很煩人……
(教師對每種答案都點頭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別對后四種意見大力贊賞)
你認為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有哪些優點?存在什么問題?試加評述。
答:優點:上述片斷中,教師重視喚起學生生活的回憶,引領學生親近文本,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在教師、文本、學生之間建立了意義對話的橋梁。師生對文本的作用是積極的,獲取的信息是個性化的,學生的表達是發自內心的,整個學習活動是學生反復接觸課文語言,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實現了多元對話的過程。缺點:片斷中教師不管學生的答案與文本追求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只要與眾不同,教師就給予表揚,甚至是大力贊賞,容易引起了學生的誤解。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對改變唯一答案的弊端無疑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應該明確,這里追求的并不是違背文本和社會價值觀的個性閱讀。當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文本和社會價值觀發生矛盾沖突時,作為教師應及時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以上片斷中,后三位學生的回答明顯已經偏離了文本追求的價值觀,教師應及時引導:這些只是烏鴉的幾個小缺點,我們應該充分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了這樣的提醒,學生們就不會造成價值觀的混亂了。對于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理解應該以不違背文本和社會的主導價值為前提,應該合情合理。我們要尊重學生,但絕對不能丟棄正確的價值引導而是非不分。
3、這是一位老師執教《早操》鞏固識字的片段:
師:請從“蘋果樹”上摘一個帶有你認識的字的“蘋果”貼到黑板上。(教師出示教具蘋果樹)
學生紛紛爭搶“蘋果”。(共10個字,沒摘到字的同學又回到座位上)
師:老師幫助你們貼到黑板上。(要貼的位置過高)
生:“做操”貼到哪兒好呢?(還剩一個詞語)
師:大家一起看一看,貼到哪兒好呢?
生:貼在下邊好!
生:貼在題目旁邊。
生:……
師:還是貼在中間好一些。(教師把字貼在小露珠、小鳥、小蜜蜂畫中間,形成環行板書)
師:請把自己摘的蘋果上的字領大家讀一讀。(學生依次領讀詞語)
你是怎樣看待以上教學的?請發表你的觀點。
答: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并沒有充分領會自主學習的內涵,操作上有點華而不實的感覺!墩Z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學習在于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在此前提下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學習的伙伴,以飽滿的情趣展開學習活動,才是有價值的。因此說,自主學習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從物本到人本的提升,從認知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是符合時代精神的兒童學習觀。然而凡事都有個適用性,“過猶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斷的識字游戲中,這種看似活躍的“自主”,其結果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虛假的,是華而不實的自主。即使是參與活動的學生也不過隨意摘搶一個而已,匆匆而過,期間又有多少思考與選擇呢?摘搶后的支配權還在教師手中。
4、以下是兩位教師用“一起”造句的兩種不同設計:
設計一:(1)出示范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指名交流。
設計二:(1)出示范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小組長組織交流各人的句子,選出最佳句子;(4)小組內修改、練說最佳句子,準備參加班級交流;(5)各小組匯報交流,評出最佳句子。
試從學生參與、學習方式轉變、語言發展等方面綜合評述。
答:設計二比設計一好,從三個方面可以說明:從學生參與來說,設計一的“指名交流”,參與交流的只是幾個同學,許多學生只是一個旁聽者,有些甚至沒有認真傾聽。設計二中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失實在在地參與學習。從學習方式來看,設計二合理地運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內的學習既有組長的組織,又有組員的積極參與。從語言發展來看,學生得到的訓練不只是會用“一起”造一個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薦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練說句子、匯報交流等各種形式中,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訓練,發展了語言,所以說這種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5、下面是一位教師關于“菜”字的教學:
師:小朋友,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菜”字的?
生1:我喜歡吃榨菜,榨菜的包裝袋上有這個字,我就記住了。
生2:我在菜場門口的牌子上看到過這個字。
師:你們能聯系生活來認字,很好。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3:我想寫一寫,記住這個“菜”字。
師:這是個好辦法。
生4:“草”字頭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師:加一加記住這個字,也是好辦法。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邊的三撇,合起來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師:很好,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記住了這個字。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你認為該教師的教學符合哪些新課程理念?還存在什么問題?試加評述。
答:該教師關于“菜”字的教學,在這些方面符合新課程理念。首先是從課本、課堂中識字從向生活識字,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漢字的意識和習慣。其次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積累相關的字。存在的問題是在許多記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夠好,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好。其次,根據“菜”字,教師可以運用這樣兩種有效的方法來教學:第一種是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運用圖片或蔬菜,讓學生看看、讀讀、認認中識字。第二種是用漢字的造字規律來識字,因為“菜”字是個形聲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6、某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我們的畫》中設計了以下幾組活動:
活動一:教師在課前把教室布置成剛剛舉辦過“二年級畫展”的樣子,讓學生自由觀賞,與環境互動,自然地萌發辦自己班級畫展的愿望。
活動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的畫,請小組里的伙伴對自己的畫提出修改意見,并進行修改。
活動三:教師出示自己的畫,進行示范介紹,請學生針對介紹和繪畫作品提建議,為學生提供交際案例,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自然、大方、有禮貌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畫,把話說完整,把圖畫的內容說清楚。好朋友要仔細傾聽,認真評價。
活動四:以小組為單位,推選評委,帶領大家評選“最受歡迎的畫”,推薦參加班級畫展,為了本組的畫能被選中,小組的同學必須想辦法說好推薦的理由,說服其他組的同學,其他組里的同學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或提出自己的意見。
活動五:請獲獎的同學在音樂聲中上臺領獎,其余學生當好小記者,采訪獲獎的同學,讓他們談談獲獎時的感受、創作的過程等。
你是怎樣評價上述設計的?請從教和學的角度進行評述。
答: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針對話題本身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組成口語交際活動,即在“舉辦畫展”的大情境統領下,先后設計了小組合作說畫、評畫,教師示范說畫、評畫,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畫,推薦評委說話評畫,說服同學說畫評畫,小記者采訪等多個回合的交際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際主體身份也各不相同:小組交流時是組員的伙伴,教師示范時是學生,評選時是評委,采訪時是記者。在教學中,始終要求交際對象認真傾聽,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對交際主體所展示的交際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交際主體根據不同的交際情境靈活應答。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優化交際活動的效果,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7、下面是一位教師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體會魯迅“博愛”的胸懷;
(2)通過“讀寫拓展”等生動有趣的言語實踐活動,發展語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魯迅“博愛”的共鳴。
請您從目標把握和目標敘與的角度進行評述。
答:這是一個交融式目標。課程目標的設計雖然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但缺乏一定的層次性,語言表述不夠準確,教學的可操作性不強!白ト宋镎Z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雖然語言簡潔,卻表述模糊。如:“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樣的程度應說清楚!澳繕2”對讀寫拓展的言語實踐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沒有具體寫出,缺乏教學的可操作性。“發展語言“的要求沒有明確指出,缺乏教學效果的可測度。教學目標的第3點,敘寫無誤,卻顯得空洞籠統。
8、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冊《三顧茅廬》的教學片段:
張飛說:“一個村夫,何必哥哥您親自去呢?派個人把他叫來得了。”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去呢?”
(在具體的朗讀訓練之后)師:什么叫“大賢”?老師先來考考大家。你們知道武藝十分高強的人叫什么?
生:大俠!
師:家里錢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師:能夠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廚!
師:當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師:在文學、藝術方面具有高深造詣的人?
生:大師!
師:現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賢”了嗎?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華方面非常出眾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質和才華能力方面最偉大的人。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你認為本案例“詞義教學”給你什么啟示?
答:《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案例中,教師緊緊抓住“大賢”這個詞,一連問了5個問題,而且這5個問題都與“大賢”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樣,就把文中的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變成孩子能夠理解的東西。理解了“大賢”這個詞,孔明那不同一般的豐滿的形象就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的詞義教學讓學生體驗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廣化、深化、敏化了學生的思維,突出一點盤活全文,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9、一次妙趣橫生的作文教學
師:同學們,端午節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們各家去過端午節,不知哪位同學愿意請我?
生:(面露喜色,大聲喊)老師到我家!我愿意請您!
師:大家都愿意請我,我很高興。但這樣爭也不是辦法。我看這樣吧,誰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誰家去做客。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請到我的。
學生:(興高采烈)好,一言為定!
〔兩天后的作文課上〕
師:同學們學會做菜了嗎?
生:(大聲齊)學會了!
師:呀,這么快?跟誰學的?
學生1:我跟爸爸學的。
……
師:感謝你們的一片誠心。那你們都學會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師叫,就紛紛起立,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老師請了幾位上講臺說給大家聽。)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講得不錯。聽他們一講,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錯,老師連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全班這么多同學,不可能每個人都上來說,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知道每個同學學會了做什么菜,做菜的過程怎樣呢?
生:老師,讓我們把做菜的過程和做的什么菜寫出來,您不就知道了嗎?
師:這個主意真好。這樣,老師不但要知道你們做的什么菜,而且還能比較一下,看誰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誰家去做客,好嗎?
生:好!
師:好就快寫吧.
這則作文教學與傳統的作文教學有什么不同?它對你有什么啟示?
評析:
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是命題或是半命題的作文,其內容老化、枯燥、脫離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課本,從句式到文章結構,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傳統課堂上,寫作被限制在課堂里,100%屬于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思維階段,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二是書面表達階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學中,又由于一些教師思維定勢,致使學生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可言。長時間的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以致“談寫色變”。案例講述的作文教學體現了課改后的新作文教學觀。從寫作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看,新課標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倡導學生“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從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教學不在局限與課堂,而是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在寫作前體驗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案例中的教師抓住了寫作教學的規律,選用了“學燒菜”為寫作內容,素材直接來自生活。教學時,教師先以“老師要到菜燒得最好的同學家過端午節”為由,不覺中給學生布置了學燒菜的任務。這是引導在寫作前先對生活實踐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到了寫作課上,教師先通過充滿智慧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做菜的過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師比較讓學生書面寫作。因為每個學生都想請老師做客,所以整堂課上,雖然教師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學生們卻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寫作。從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一直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欲望?梢哉f這則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于表達,樂于表達”,“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這個案例,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明白了:寫作來源于生活;寫作描寫生活;學生只有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礎上才能表現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樣的環境中才“易于表達,樂于表達”。一句話:文無定法!。▋H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