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過程期待
B.結果期待
C.方法期待
D.效能期待
E.自我期待
8.下列哪些家庭教養方式有助于兒童的優良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A.權威
B.民主
C.放縱
D.信任
E.容忍
9.多動癥兒童行為有哪些特征?()
A.活動過多
B.注意力不集中
C.沖動行為
D.交往困難
10.針對兒童厭學癥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予以矯正?()
A.教育治療
B.家庭治療
C.心理治療
D.社會治療
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直觀是知識把握的開端環節,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因此,無論什么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
2.有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與無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相同,但各自的解決特點不同。()
3.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一定能產生相應的效應。()
4.人類學習和學生學習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5.高智商不是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是必要條件。()
6.與人生哲學有關的教學目標屬于組織價值觀念系統水平。()
7.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教師對它的管理。()
8.評價量表和行為檢查單有一定的關系。()
9.課堂練習時,專家型教師要求學生作業時安靜,并把這看作課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10.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由外而內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1.在認知風格中沉思型比沖動型好。()
12.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為,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13.根據對評價結果的解釋,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14.布盧姆提出的情感領域目標的最高等級是組織。()
15.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越好。()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里放到學校的火爐里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9歲那年,他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這孩子,他在我們這里最壞,讓我防不勝防,頭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進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了解后,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他不是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崩^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爾?卡耐基。
1.你怎樣理解“壞孩子”、“差學生”?()[單選題]
A.差學生就是學習不好的學生
B.調皮搗蛋的孩子就是壞孩子
C.差學生只是有些方面還沒有達到基本教育要求,但是他們也是可教育的
D.壞孩子、差學生沒有可取之處,是教育不好的
2.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發?()[多選題]
A.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使其主動接受教育
B.好孩子、優等生需要關愛,壞孩子、差等生更需要教育者的呵護
C.一分為二地看待壞孩子、差學生,找出教育的切入點
D.給差學生以高尚的教育愛,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本大題共3小題。第1小題5分。第2、3小題各4分。共l3分)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腦子里千奇百怪的東西很多。有時候,他們會在課堂上或課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你在課堂上講太陽和月亮,有的孩子便會問:“老師,太陽為什么白天出來?月亮為什么晚上才出來?”對這樣的問題還能勉強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課后向我提的問題,真的讓我難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會冷不丁地問你:“老師,什么叫‘酷斃了’?”“老師,怎樣才能當上還珠格格?”我一時啞然。有時我想,或許我真的是年紀大了,不再適合當小學老師了。
請分析:
1.這位教師困惑的主要原因是()。r單選題]
A.學生思維奇怪
B.社會發展太快
C.教育思想觀念現代化落后
D.學校制度不健全
2.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單選題]
A.教師素質現代化
B.教學手段現代化
C.學生觀念現代化
D.教學制度現代化
3.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多選題]
A.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
B.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
C.能力素質的現代化
D.學校制度的現代化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2.D【解析】小學兒童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須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3.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之間的關系。
4.B【解析】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5.B【解析】橫向遷移,即水平遷移,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題干中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并列的,故屬于橫向遷移。
6.A【解析】略。
7.A【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B【解析】學生學習體操的過程屬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可知應為動作結構。
9.C【解析】略。
10.B【解析】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并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1.D【解析】合作學習指學生們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動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12.C【解析】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13.B【解析】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效度是一個比信度更為重要的指標,因為一個低效度的測驗,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14.D【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5.C【解析】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進行的,而用繩子打結不需進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問題解決。
二、多項選擇題
1.BCD【解析】根據性格的特征差異,將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
2.AD【解析】根據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動機可劃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3.ABC【解析】略。
4.ACD【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5.BD【解析】略。
6.ABCE【解析】D項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7.BD【解析】略。
8.BDE【解析】若家長對待子女過分嚴格或放任,則孩子更容易產生不良的、敵對的行為。故B、D、E選項為合理的。
9.ABC【解析】交往困難屬于學習困難綜合癥。
10.ABD【解析】兒童厭學癥是一種社會病理心理狀態的產物,必須采用教育治療、家庭治療和社會治療的方法予以矯正。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直觀是知識把握的開端環節,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缺乏這一起點,學生只能習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原理。當然,肯定直觀為知識把握的開端環節,并非意味著任何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若學生已具備必要的有關感性知識或較概括的知識,則直觀就不是必需的了。
2.×【解析】有結構問題和無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并不相同。
3.×【解析】在實際的教育情境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并不一定會發生自我應驗的預言效應。因為教師期望效應的發生,既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因素,也取決于學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認知水平、歸因風格和自我意識等眾多心理因素。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非正式群體的性質以及與正式群體目標的一致程度。
8.√【解析】略。
9.×【解析】題干所指是新教師在課堂練習中的具體做法。
10.×【解析】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由內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師頭腦中的思維方法或思路提煉出來,給學生示范,并要求學生模仿、概括總結,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1.×【解析】認知風格沒有好壞之分。
12.√【解析】略。
13.√【解析】略。
14.×【解析】布盧姆提出的情感領域目標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依次為接受、反應、價值化、組織和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所以最高等級應是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
15.×【解析】學習動機中等程度時效果最好。
四、情境分析題
(一)1.C
2.ABCD
(二)1.C2.A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