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共10分)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問題: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凈,神圣的教室要安靜。”不少教師強調課堂要鴉雀無聲,追求課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葉圣陶
材料三。 張同學從小酷愛天文,每次向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與天文有關,家長認為孩子滿腦子奇思異想,對他們認為的主科語數外下功夫太少,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升學與就業,多次橫加阻攔。班主任則認為張同學有天文的潛質,便建議張同學自己做一個人生規劃設計,并聯合家長、自然學科教師共同指導,使張同學正確處理好了學科學習與業余愛好的關系。后來,張同學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幾年后碩士畢業,分配在北京天文館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教育觀?(3分)
①課堂里沒有秩序、沒有紀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紀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②過分地強調安靜并不科學;(任意答對一點計1分)
③讓學生喜歡學習、學習得更好(讓學生健康地發展/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比讓學生安靜要更重要。(1分)應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1分)
(2)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材料二,葉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樣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怎樣落實這一先進的教師觀?(3分)
葉圣陶先生一語道破了教師主導的教師觀。(1分)
落實主導性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做到如下四個方面:①啟迪學生做人;②引導學生會學習;③激勵學生會思考;④指導學生能實踐。(2分)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著什么樣的學生觀?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略談如何突出這一學生觀?(4分)
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突出學生主體性要提倡學生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回答出三點計3分)
四、學科專業知識(30分)
(一)填空題(每空0﹒5分,共8分)
36.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體驗 、 模仿 、 探究 、 合作 、 綜合五個方面。
37.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節奏、節拍、音區、音色、速度、力度、調式、調性、和聲、織體、復調、曲式等。
38.bD的等音有﹟C 和 ×B 。
39.將小小七和弦的五音降低半音成為減小(或半減)七和弦。
40.F宮調與 C 徵調屬于同宮系統調關系,E大調的平行小調與 bd小 調為等音調。
41.在五聲音階基礎上,雅樂音階添加了 變徵 和變宮兩音;燕樂音階添加了清角和 閏 ,清樂音階添加了清角和 變宮 。
(二)默唱填寫題(共5分。音樂主題見附頁)。
42.辨別下列音樂主題的作者,把對應的作者用直線連接起來。(共3分)
《小步舞曲》 ① 比才
② 巴赫
③ 貝多芬
《搖籃曲》 ① 舒伯特
② 弗利斯或莫扎特(有人訛傳為莫扎特的作品)
③ 勃拉姆斯
43.寫出作品名稱及曲作者(共2分)
①《喜洋洋》劉明源
②《金蛇狂舞》 聶耳
③《北京喜訊到邊寨》 鄭路、馬洪業
④《紅旗頌》 呂其明
(三)簡答題(共17分):以下簡答題提供的僅僅是一種答題的思路,并不一定是最佳答案,僅做參考,歡迎有更好、更貼切的回答進行交流,以饗同行。因此下面所提供的小分值并不是唯一標準,如有更具價值的答案同樣會按比例給分。
44.(6分)教學目標的設置,應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要能很好地體現音樂課程的三維目標,請結合湘版音樂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中的第六課《五環旗下你我他》中的部分材料(見附頁),采用“在……(的活動)中,能夠……”的格式(見示例),設計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不需要做分析)。
教學目標陳述與分析示例:
在辨聽旋律并對“音樂娃娃”旋律排序的過程中, 能熟悉歌曲旋律、學會歌曲《在祖國懷抱里》,
(過程與方法) (知識與技能)
并創編歌表演, 享受表演的快樂。
(知識與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要求(行為主體的表述正確,占1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呈現恰當,占1分,行為動詞使用規范,占1分,過程與方法選擇合理,占3分。根據教師的合理設計,逐點酌情記分)
要點如下:
陳述中,行為主體不能是教師,而應是學生,即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定學習目標,不能出現“讓學生……”、“使學生……”、“培養學生……”的表述,而應該是學生“能夠……”。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呈現恰當,即不能把課程目標當成課時的教學目標,用所謂的“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等來表述,這些都屬于課程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的達成要可觀察,課時內可實現。
行為動詞使用規范,一般要求可檢測、要觀察,要實際有效,能呈現不同層次的水平要求。
過程與方法選擇合理,即要可檢測、要觀察,教學過程要清晰明顯,教學方法要實際有效。
舉例如下,僅供參考:
1.在找典型節奏、相同樂句、對比樂段等活動中學會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2.在多次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演唱《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過程中,能找到最適合表現歌曲的聲音和表情,并以多樣的形式和同學合作、大膽快樂地表演出來,獲得一種成功的自信。
3.重放北京奧運會入場式,隨著視頻以行進步伐體驗和模唱《運動員進行曲》,并能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體驗的感受。
4.重放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獲得金牌升國旗的場面視頻,在交流“當五星紅旗升起那一刻”感受之后,輕聲而有感情地跟唱《紅旗飄飄》。
45.(共6分)日本音樂教育家高萩保治在他的《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一書中強調,在 “音樂欣賞”、“唱歌”等教學中,應進行“焦點問題”的設計,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吳斌也多次提到,在音樂教學中,“問題是起點、問題是主線、問題是過程與方法”,請你根據對“問題是起點、問題是主線、問題是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來談談什么是“焦點問題”(2分),并以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為例設計3個或3個以上的“焦點問題”(4分)。
所謂焦點問題(2分),應該是根據教學目標而設計的、達成目標的問題。一般是將音樂作品中的音樂表現要素或者相互對比的材料等來作為“焦點”來進行欣賞或唱歌等方面的學習,這些“焦點問題”體現的就是達成目標的教學要求,它有可能是以問題的形式、有可能是以要求來呈現,但絕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且也不一定非得回答(見設計的第一個焦點問題),它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它能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音樂的體驗、音樂的感受和音樂的學習,教師每設計一個“焦點”或 “問題”,就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開始,而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體現了教師本身的音樂專業素養、對音樂的理解水平,體現了教師對音樂教育教學理念的領悟程度,這些問題因而體現的就是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一個一個的“焦點”或“問題”就形成了教學的主線。
根據教師的設計,只要合理,逐點酌情記分(4分):
對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設計的焦點問題示例:
1)“聽完后,你覺得歌曲從感覺上可以分為幾部分”?----分為AB兩部分。“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四四拍子怎么劃”?跟老師學劃四四拍子,之后再劃拍聽一次。
2)歌曲中有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典型節奏,它出現了很多次,誰能在聽完歌曲之后把它模擊出來:
×× ×× ×× ×× ×× × × 0
3)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出現了幾次?聽完之后回答
4)歌曲的第一句和第幾句的旋律基本相同?唱一唱旋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歌曲的第二句和第一、第三句有什么關系?------模進手法
46.(共5分)一個農村學生聽到劉天華的二胡曲《空山鳥語》時,想象為一個老太太拿著掃帚在趕雞,而雞咯咯地叫著到處亂跑。作為音樂教師,根據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一書中的聯覺理論,聽到學生這樣回答,你該如何評價?并采取怎樣的教學行為來引導其他的學生?
①(2分)首先肯定和鼓勵學生認真聆聽了音樂,并進行了積極的想象,想象力很豐富。
②(2分)接著應反問:你為什么會如此想象?(1分)
(1分)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是問對樂曲所喚起的聽覺感受(樂曲《空山鳥語》整個情緒比較輕松、歡快、節奏緊湊,旋律活潑跳動等);
二是問學生怎樣從這種聽覺感受中聯想到公主形象的(對樂曲的聽覺感受,喚起了一種與之相對應的視覺、味覺、觸覺和動覺等的聯覺,如聽覺上活潑的旋律喚起了熱鬧歡快的視覺形象,緊湊的節奏聽覺喚起了追趕、飛跑的動覺感受等,再加上農村生活的經驗,學生便自然聯想到捉雞的形象。)
③(2分)應提示:音樂具有非具象性、非語義性的特點。可通過問其他的學生從音樂中聽出了什么?每個人的回答是不一樣的(萬一有人想象是哀傷憂愁的,肯定是特殊情況,教師一定要特別予以關注),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同時,按照②的思路,只要每個學生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就應對每個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勵。
④(2分)最后給出曲作者的原意,并介紹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