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實用心理學》
B.《教育心理學》
C.《教育心理大綱》
D.《教育心理統計》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20世紀我國出現第一本有關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由房東岳譯、日本小原又一所著《教育實用心理學》。20年代初,廖世承任教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他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
第13題下列能代表自我實現需要的描述是( )。
A.他寧愿擔任專業工作也不愿做企業家
B.他很少依賴外界反饋
C.他總是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
D.他常常讓別人提出問題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現;二是個人潛能或特性的實現。他總是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體現出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14題皮亞杰認為形成兒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歲
B.6~8歲
C.8~10歲
D.10~12歲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暫無系統解析。
第15題下列哪種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結構?( )
A.道德認知
B.道德觀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暫無系統解析。
第16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A.學與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規律
B.教學的心理規律
C.學與教的心理規律
D.學習的心理規律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規律的科學,但學與教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在一起的。
第17題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 )。
A.教育目的服務的
B.教師和學生服務的
C.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D.當前工作服務的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教師自編測驗是教師為自己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第18題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稱做(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間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學習動機是基于內在的需要和外在的目標綜合形成的。需要分為直接需要和間接需要。從追求目標的遠近可將學習動機劃分為近景性學習動機和遠景性學習動機。因此,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可稱作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第19題學習積極性的核心內容是( )。
A.學習興趣
B.學習動機
C.學習方法
D.學習過程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一個學生是否想要學習、學習的努力程度、積極性、主動性等都與學習動機有關。
第20題提出認知地圖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魯納
D.托爾曼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托爾曼提出的認知地圖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對行為的目標、取得目標的手段、達到目標的途徑和獲得目標的結果的認知,就是期待或認知觀念的獲得。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
第21題根據記憶依存時間的長短,可以把記憶分為_________、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類型。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感覺記憶
第22題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__________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共同活動
第23題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