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高平深
2.莫高窟
3.繪畫雕塑工藝建筑
4.人文必修
5.具意抽
6.列賓
7.畢達哥拉斯
8.石青銅
9.楊柳青
10.兵馬俑
11.平面
12.古希臘
13.焦濃重淡清
14.約恩·烏松
15.梵高
16.半坡
17.唐
二、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 宋代文人畫賦予梅蘭竹菊以道德品格,號稱“四君子畫”,其后成為傳統畫中的獨特門類。
2.D 【解析】 畢加索的著名油畫《格爾尼卡》結合了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法西斯戰爭造成的痛苦和獸性。
3.B 【解析】 略。
4.B 【解析】 傳統的中國畫理論主要見于魏晉時期由謝赫提出來的較為系統的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以氣韻生動為首,氣韻即神韻,是衡量藝術的優劣的標準。
三、判斷題
1.√ 【解析】 略。
2.× 【解析】 中國畫的色彩處理是以固有色為基礎的。
3.× 【解析】 美術教師除了要專心上好課外,還應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寫生、交流等課外活動,但要注意學生安全。
4.× 【解析】 色彩關系和素描關系要相互結合,且每個局部之間的色彩、主次、體積、素描關系都要嚴格服從整體關系。
四、名詞解釋
1.藝術流派:是指在藝術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內出現的由若干思想傾向、藝術見解、創作風格、審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藝術集團或派別。藝術流派是藝術發展過程中的產物。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四個學習領域:新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因此,《新課程標準》劃分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
3.速寫:是一種快速的寫生方法。速寫是中國原創詞匯,屬于素描的一種。速寫同素描一樣,不但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4.美術媒材:構成美術作品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黏土、畫布、電影膠片、錄音帶、木材和橡膠等。
五、畫線題
《思想者》—— 羅丹
《搗練圖》—— 張萱
《芙蓉錦雞圖》(宋)—— 趙佶
《紡織女》—— 委拉斯凱茲
六、問答題
1.【答案要點】
(1)意義: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美術教學評價是為了改善和促進學生發展,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作用,突出評價的改善、促進功能,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調控,讓評價轉化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動力,以提高教學效率。
(2)方式:新課程下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情境式的評價方式;作業符號的評價方式;評語式的評價方式等。
2.【答案要點】
(1)提高審美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形成一種抵制丑惡、向往美好的心靈,使自己變得高尚優美,并陶冶其情操。
(2)提高審美能力,可以加深其對審美的認識,準確把握審美的標準,正確理解審美判斷、審美趣味、審美思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可以幫助我們在審美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
(3)提高審美能力,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及培養人的興趣愛好,幫助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上的家園,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從而提高其心理素質,緩解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七、創作題
【答案要點】略。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八、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師的情感特征。
教師的情感特征一般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熱愛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情緒穩定,充滿自信。
(2)教師的意志特征。
教師良好的意志品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目的明確,執著追求;明辨是非,堅定果斷;處事沉穩,自制力強;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毅力。
(3)教師的領導方式。
教師的領導方式通常有四種:強硬專斷型;仁慈專斷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型的領導方式是理想的。
2.【答案要點】
(1)傳道者角色;
(2)授業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