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交大附中、市三中、交大附小為代表的東片教育圈,以市六中、小雁塔小學為代表的中片教育圈,以西工大附中、西大附中、西工大附小、大學南路小學為代表的西片教育圈,以鐵一中、建大附中、鐵五小學為代表的南片教育圈,以市二十六中、市八中、建國路小學為代表的北片教育圈,形成“三縱兩橫”網格化優質教育格局,整體提升公辦學校辦學品質。支持西工大附中、鐵一中等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兄弟區縣,為全市教育優質發展貢獻碑林力量。
推薦西工大附中、鐵一中創建國家級新課程改革示范校,指導交大附中、市三中、西大附中、市二十六中創建市級新課程改革示范校,引導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以迎“十四運”為主題,舉辦文化體育藝術系列活動,強健學生體魄,提升審美品位,創建10所市級體育藝術特色校,命名表彰10所“五育”并舉發展學校。
西安曲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小育介紹:
今年9月,曲江新區如期建成投用10所學校、幼兒園,新增學位12540個,轄區義務階段學位保有量達到51351個,教育資源總量實現大幅提升。目前,我們正在按計劃推進8所學校的建設工作,包括2所小學(曲江第十六小學、曲江二小第一分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曲江第一學校),5所幼兒園(大華公園世家4#5#地塊一期幼兒園、中國鐵建國際城二期幼兒園、湖城大境一號地幼兒園、雁翔新城A地塊幼兒園、城市之光南區幼兒園),確保2021年7月建成,新增學位10020個。
曲江新區完成組建2個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以強帶弱”不斷提升學校管理、師資隊伍水平。
2021年,將遴選出6所(曲江第九小學、第十小學、第十二小學、第十三小學、第十四小學、曲江第三中學)有條件、有實力的學校,推進智慧校園和功能部室建設,實現信息化提速、特色化發展,打造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
曲江新區全面推進校長負責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去年以來,937名原行政區教師、501名新招聘教師加入曲江大家庭,讓曲江教育有了“質”的飛躍。
2021年,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加大名師培養力度,確保年底前組建10個區級“名師+”研修共同體、15個校級“名師+”研修共同體,引進3名以上高層次基礎教育人才,提升教師的教研水平。
新城區區長王征介紹:
2020年,新城區合并大華中學與自弘中學,高標準建成89中分校,新增學位1400個,實現一年時間“新校”成“名校”。投入9547萬余元,對51所學校改造提升。首批完成質量提升的16所學校,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以89中尚德校區、西光中學匯文校區、后宰門小學勵志分校等為代表的新優質學校,在提質增效方面發揮出示范效應。全區又遴選了13所中小學,按照“一校一策”原則,建立“領導包抓、名校牽頭、學校落實”機制,進行新一輪質量提升。計劃投入5000萬元,實施改造維修、設施更新和設備購置,加速“硬件”升級;通過整合資源、調整辦學結構、輸入名師等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在打造校園文化、打磨高質量課堂、提升學生素養等方面,加快“內涵”發展。同時,提前一年啟動后宰門小學幸福校區建設,保障優質學位供給。
新城區制定《新城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最大限度為教育發展提供人、財、物保障。建立跟進督導評估機制,聘任38名責任督學,實行掛牌督導。
2020年,通過試點“先面試后筆試”“人才引進”“進校園招聘”等方式,招聘教師190名。2021年,擬招聘各學段、各學科教師410名,配足配齊體育、美術、音樂等專任教師。11月中下旬,將承辦陜西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啟動現場會。
計劃全年培訓教師8000人次以上。建立校長隊伍培養機制,發揮正高級職稱、特級教師榮譽稱號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名校長培訓力度,依托30個“名校長+”研修共同體,開設“名校長大講堂”,實行中青年校級干部“跟崗實踐、派駐輪值”。
在首批310名教師流動競聘、減少近300名外聘教師的基礎上,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師資流動和均衡配置。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搞活績效增量“二次分配”,建立“教育局對教育集團、學校對教師雙層考核獎勵”機制,依據考核結果實行差別化發放,突出對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激勵。
灞橋區區長鄒曉剛介紹:
2021年,計劃投入教育建設類資金5.59億元,新建及改擴建7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計劃招聘優秀教師200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生力量,持續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新增學位4110個,其中,新建灞橋區東城第二中學,擬投資3.7億元,占地77畝,可提供學位2250個,成為灞橋區投入最多、規模最大、功能設施最全的學校。原址擴建區域名校西安市慶華中學,擬計劃投資1.1億元,新建面積1.7萬平方米,實現老牌名校“脫胎換骨”。二是輻射帶動優資源。堅持“一校一品”,計劃組建名校長領航工作室3個,“名師+”研修共同體25個,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100名,全面完成第二批“名校+”工程組建工作,實現“名校+”工程100%全覆蓋。同時,對新建學校同步實施“名校+”工程,力爭把每所新建學校都辦成“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
創新推行“總量控制、學校聘任、經費包干、自主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區財政提供資金保障,編制、人社等部門審核把關,由學校實行自主招聘、績效管理、末位淘汰管理機制,暢通進出渠道;強化教師職稱評聘改革,增設10%中高級職稱動態比例,對無私奉獻、開拓實干、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性聘任;實施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對素質過硬、業績突出、進步明顯的教師進行獎勵,持續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2021年,灞橋區將大力提升西安市第63中學、灞橋區官廳小學等第二批14所市級重點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質量。在硬件提升上,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學校建設,更新設施設備,大幅改善辦學條件。在軟件提升上,新招聘教師優先向提升學校傾斜,優先保障提升學校師資配備,并設立100萬元提升學校專項經費,全面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同時,積極創新工作機制,在省市教學能手、骨干教師中開展公開競聘活動,選拔一批優秀骨干教師到提升學校擔任副校長,著力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建立三級包抓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一線落實工作法”,逐校制定提升方案,不斷提高薄弱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全區基礎教育水平整體大幅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