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學生學完有關如何度過業余時間的文章,運用所學語言開展相關話題的討論。
適合級別:3一4級
教學過程:
1、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分組設計調查表,調查人 ]是如何安排業余時間的。
2、學生以6-8人為一個小組,設計調查表。
3、各小組在組內用英語進行調查并統計調查結果。
4、在黑板上設計一個大的調查表。通過問答形式匯總各小組調查的結果。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黑板上匯總統計的結果,設計柱狀圖、餅圓圖、曲線圖等。
6、學生兩人一組首先就所畫柱狀圖或餅圓圖進行口頭討論,然后合作寫一篇簡單的報告。
評述: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參與者、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任務是開放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和統計,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鍛煉口、筆頭交流能力。該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融。
教學案例 4
活動目的:學生從廣告中獲取信息,學習廣告用語,并嘗試設計和表演廣告。
適合級別:3一6級
教學過程:
1、教師事先收集各類食品或文體用品的英語廣告。
2、課堂上讓學生說出印象最深的廣告,并討論為什么對這些廣告印象深刻。
3、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些英語廣告,引導學生分析廣告語言的用詞和句子特點。
4、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物品或讓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這些物品設計文字或圖像廣告。
5、各小組向全班學生展示或表演他們設計的廣告。
評述:這個活動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英語廣告為媒介,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給學生展示其他才能的機會。
教學案例5
活動目的:通過英語沙龍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能力。
適合級別:6一9級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英語文化沙龍,同學自愿參加。
2、教師與學生協商后確定幾個英語文化沙龍的話題,比如:
(l)the olympic games
(2)football in china
(3)environment protection
3、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愿組成3一5人的小組,根據所選話題從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收集并整理材料。準備在沙龍活動中發言、交流、展示。
4、成果展示、各小組作匯報。
5、把成果匯集成冊。
評述:這個活動能夠調動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
教學案例5
活動目的:通過英語沙龍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能力。
適合級別:6一9級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英語文化沙龍,同學自愿參加。
2、教師與學生協商后確定幾個英語文化沙龍的話題,比如:
(l)the olympic games
(2)football in china
(3)environment protection
3、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愿組成3一5人的小組,根據所選話題從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收集并整理材料。準備在沙龍活動中發言、交流、展示。
4、成果展示、各小組作匯報。
5、把成果匯集成冊。
評述:這個活動能夠調動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
二、評價建議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 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 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 和完善。
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一)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評價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應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 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于學習能力發展的意義,并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 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評價應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評價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 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 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以測試和非測試的方式以及個人與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 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的形式可有多種,如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學習效果自評、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 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等。
形成性評價可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分等評價記錄方式。無論何種方式,都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 如果學生對自己某次課堂測驗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準備之后,可再次參加評價。
(四)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教師要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例如:
1、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2、是否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
3、是否反映了教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與不足?
4、是否反映了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不足?
教師要根據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五)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終結性評價 (如期末考試、結業考試等)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全面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
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力測試在學期、學年考試和結業考試中所占比例應不少于20.聽力測試應著重 檢測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應把脫離語境的單純辨音題作為考試內容。筆試應避免單純語音知識題和單純語法知識題;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適當減 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并按考試成績排列名次。
(六)注意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
3、4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評價應采用與平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與學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5、6 年級的期末或學年考試可采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口試要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考查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筆試主要考查學生聽和讀的技能,形式應盡 量生動活潑。
終結性評價可采用等級制或達標的方法記成績,不用百分制。
(七)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進行評價時,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要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進行評價。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或以評價為目標進行教學。
(八)各級別的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及相應級別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二級的評價由地方和學校組織進行,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五級和八級的評價應在國家、省市教育 主管部門指導下進行。其他級別的評價由學校組織實施,也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選拔性考試應依據本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地情況,確定適用級別,制訂考試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