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環境
B.天賦
C.后天努力
D.學校教育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影響個體發展因素的了解。
【名師詳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能得到健康的成長;而如果處在污穢的環境里,也會隨著環境而變壞。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個體成長的重要影響,與“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含寓意大體相同。因此本題選A。
第22題 “落雁”指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
A.西施
B.貂蟬
C.王昭君
D.楊玉環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考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
【名師詳解】我國古代被譽為“四大美女”的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她們享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譽。其中,“沉魚”是形容西施的,“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閉月”是形容貂蟬的,“羞花”是形容楊玉環的。因此本題選C。
第23題 《史記》中的“世家”主要寫的是哪些人物?( )
A.帝王
B.王侯
C.人臣
D.小人物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歷史上重要作品的了解。
【名師詳解】《史記》中有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多種體裁,其中,“本紀”是全書提綱,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因此本題選B。
第24題 下列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的敘述,說法錯誤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應試教育以考取高分為目的
B.二者教育對象不同,素質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對部分精英,應試教育則面對大眾
C.二者教育內容不同,素質教育立足社會需求,應試教育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考試和升學需要
D.二者評價標準不同,素質教育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應試教育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體現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第25題 從法制的角度講,學生是( )的社會個體。
A.獨立
B.邊緣
C.特殊
D.從屬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學生法制地位的認識。
【名師詳解】從法制的角度講,學生是獨立的社會個體。本題選A。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第26題 某教員到一所中學去進行教育達標驗收工作時,聽了一節“培智班”的語言課。教師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師講課期間總有一位學生未經教師許可就離開座位,跑到講臺上去領讀、表演,甚至跑到教師后面的飲水處去喝水。事后了解到,這位學生是“培智班”中相對聰明的學生,是同班學生中識字多、發音準、吐字清楚的一位。該任課教師也對該生的這種行為進行過多次的教育,卻無濟于事。
試結合相關理論分析并幫助這位任課教師解決這一班級教育現象。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答案】(1)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師偏愛此生,當學生類似行為開始出現時,教師不忍心嚴厲制止,讓學習成績的優秀掩蓋了其不良的行為;其二,當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只是通過呵斥、懲罰的方式去制止學生的錯誤行為,而沒有對其應有的正確行為方式進行強化。
(2)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許多行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這一理論強調行為方式的獲得主要是利用聯想式和操作式的條件反射進行直接的強化。通俗地說就是當學生一旦有錯誤行為產生時,馬上停止其活動,讓他重復多次地去演練正確的行為。
(3)針對這一事例,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該生有擅自離座的行為出現,老師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離座或講話前應怎樣做,在舉手數秒后,老師點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其他活動。如此強化訓練五到十次,估計過一段時間后,該生的錯誤行為會明顯減少,在離座及發言時都會舉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運用強化理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行為時,一定要明確要改變的行為是什么,要強化形成的正確行為是什么,從而對其進行教育的“正性強化”。有的教師通過體罰、恐嚇、訓斥等非道德行為去強行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而非采取積極的“正性強化”,這只能產生“負性強化”,促使學生通過非道德行為的嘗試去擺脫其學校生活的懊惱、沮喪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錯誤行為的出現率。
第27題 2010年3月23日上午第三節課,西安市蓮湖區二府莊英語老師劉老師讓所帶班級全班學生背誦課文。由于陽陽和另外十幾名同學沒有把課文背下來,劉老師就拿來一根鐵棍抽打這些學生的屁股,被打的同學共有13人,其中還有2名女生。時隔多日,其中5名孩子的屁股依然青一塊紫一塊。
請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相關知識對這一現象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了解。
【參考答案】(1)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叢備的品德的總和。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該材料中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鐵棍抽打學生的屁股,既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違反了國家法律。
(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必須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使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自身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一名讓人民滿意放心的教師。
第28題 某市教育局收到了一位姓張的家長的申訴信,說他在農村讀初二的兒子在學校多次被校長王某體罰,身上多處受傷,要求市教育局追究該校長的責任。于是教育局派人前往調查,結果出人意料。該學校的校長是一位31歲的年輕人,工作很有干勁。3年前,被鎮教辦提拔為該校校長,他下決心整頓學校的組織紀律,同時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對學校行政人員和老師們說,你們大膽去抓,有哪些學生不聽管教,你們就交由我處理。他的處理辦法很簡單,先關學生禁閉,然后在禁閉室內訓斥學生。事情暴露后,本地一些農村干部認為校長做得對,學生不聽管教就該這樣做,并且站出來要為該校長擔保。
針對上述材料,談談你的看法,并運用相關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育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答案】首先,這位校長下決心要整頓學校的組織紀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學校更好的發展、學生能在更好的環境里接受教育,其工作積極性和出發點是對的。但其舉措顯然有欠妥之處,不僅有不符合教育管理原則的地方,甚至有違紀違法之舉,而且其粗陋的管理思想、簡單的管理方法,不僅可能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還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對于該校長的在整頓學校組織紀律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不合理措施,相關部門應該責令立即停止,并提出相應的批評和教育,改正該校長的一些不合理的整改方式。
最后,在整頓和維護學校組織紀律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良好的動機需要用合情合理、合規合法手段、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三、寫作題(20分)
第29題 請以“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為題,寫一篇論述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在教學中處理好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的特點,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應局限于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就學習問題的“問答”式交流,教師還應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并有針對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用看、聊、訪等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聊就是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心世界;訪就是訪問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愛好和語言。學生求知欲望高,對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問個為什么,特別是對于有吸引力的活動,他們尤其感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興趣、提高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像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探討活動樂趣,并借此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議論,注意觀察分析,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與學生溝通心靈,體察他們的情緒脈搏。教師不但做學生的引路人,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2)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如果教師隨意懷疑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憤怒和反抗,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對立,那么教育就無法奏效。尊重學生,才能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閃光的地方。我們應抱著“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礦”的心態,去熱心地發現學生的潛在優勢,并想方設法創設條件、提供機會,鼓勵孩子戰勝自我、大膽實踐,將這種潛能轉化為孩子的現實能力,并使這種能力逐漸增強……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幫助者、鼓勵者,在一路的共享歡樂、共渡難關中,老師的心和學生的心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3)信任學生,做學生堅強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產生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需要教師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學生心田,才能在未來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愛。若忽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則兩者間缺少平等相待、傾心交流的氛圍。雙向交流是師生雙方心與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徑。在教學中,哪怕僅僅是教師投向學生的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感光顯影”。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加強雙向交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以心交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