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考試 >> 中學教師資格試題 >> 內容

2012-2013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章節試題:教育觀

時間:2012-9-18 17:19:02 點擊:

第一節 教育觀

(一)素質教育概述

1.素質教育的內涵

關于素質教育的含義,教育部(原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同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

2.素質教育的特點

(1)全體性

素質教育是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以每一個受教育者為對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個學生,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眾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適齡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體性要求學校及教師關心每一位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不能因種族、家庭、經濟、智力及教育者主觀好惡等因素的影響,將一部分學生排除在素質教育之外。

堅持素質教育的“全體性”的主要意義在于:第一,保證使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第二,保證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中小學教育應為提高全體人民的基本素質服務,推進國家經濟發展與民主建設。第三,為貫徹社會主義“機會均等”原則,為每個人的繼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條件。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養基礎。公務員考試在線教師招考網

(2)基礎性

素質教育是一種注重打基礎的教育。正因為素質是反映人的身心發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質,并制約著人的意識、態度和行為,所以素質培養必須從最基本的基礎方面做起。應當指出,素質教育是立足于從本質的方面去影響人、培養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層變化、基本特征和品質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變化。例如,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的道德認識,而要引導學生完成從知、情、意到信、行的轉化,并將其逐漸固定下來,形成品質,成為學生個人的信念和個性特征。素質教育特別注重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與培養,為受教育者素質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堅持素質教育的“基礎性”的主要意義在于:第一,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實現向較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的遷移。第二,人類蘊含著極大的發展自由度,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強;反之亦然。第三,從教育控制論的意義上講,教育是一種人為的、優化的控制過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預定目標持續發展。

(3)發展性

素質教育是發展性教育,它不僅注重受教育者現在的一般發展,重視受教育者現在的一般發展對于未來的發展價值和遷移價值,而且重視直接培養受教育者自我發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培養受教育者終生學習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從本質上說,“發展性”符合“變化導向教育觀”的趨勢,即把適應變化、學會變化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接受教學(教師奉送答案)向“問題解決”(教師引發思考)轉變。教師從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咨詢者等角色中發揮作用。

(4)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教育。

素質教育中的“全面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具體規定性。第一,針對一個個體來說,它是“一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一;第二,針對班級、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群體而言,它是“共同發展”和“差別發展”的協調。全面發展既要講共同性,又要講個別性,它決不排斥有重點地發展個人的特殊方面,允許在一個群體中各個體之間有差別地得到發展。全面發展實際上就是“最優發展”。

(5)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素質教育立足于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來說,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時候,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3.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1)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一種偏重于通過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是教育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現。它以升學率的高低來檢驗學校的教育質量、教師的工作成績以及學生學業水平。其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其評價學生的方式太過單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學生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①從指導思想上看:應試教育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是以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舉,限制了不擅長考試但有能力的人進一步發展,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現象;素質教育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也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是一種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的教育,它為廣大學子繼續深造提供了廣泛平臺。

②從教育目的上看:應試教育是為適應上一級學校的選擇需要,以應試訓練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根據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需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和學會審美的教育。

③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則面向全體,是鶯在“普及”,促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通才教育”。

④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輕“德”、缺“體”、少“美”、砍“勞”,是一種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

⑤從課程結構上看:應試教育是單一的學科課程,且只重視少數所謂的“主科”,輕視所謂的“副科”;而素質教育則以現代課程理論為指導,把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程等幾個板塊,把它們都納入課表,作為正式課程平等對待,有的學校還十分注意開發“隱性課程”,如:環境教育、校風建設等。

⑥從學生課業負擔上看:應試教育為了應付中高考,作業較繁重,較多采用“題海戰術”和機械記憶,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質教育則要求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嚴格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僅以作業為例,內容適度,形式靈活,不僅重視鞏固性的書面作業,還要設計富于個性和創造性的活動作業、口頭作業、行為作業,并把課外閱讀納入培養健康個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⑦從師生關系上看:應試教育迫使教師“選擇適合教學的學生”,強調師道尊嚴,師生之間是一種管與被管、教與被教、灌與被灌的關系;素質教育則強調尊師愛生,師生民主平等,雙向交流。要求教師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扶植每一個學生,教師選擇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發展的教學藝術。

⑧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實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的教育。

⑨從教學途徑上看,應試教育把課堂和書本作為教學的唯一途徑,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脫離實際;而素質教育為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新型素質,要求實現教育的社會化,建構學校與社會的“雙向參與”機制.使得教學途徑增多,教育視野廣闊,有利于從狹隘的完全同升學“指揮棒”對口的自我封閉中解脫出來,實行開放式的現代教育。

⑩從評價標準上看,應試教育以“分”為導向,以“率”為標準,以“考”為法寶,并以此來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實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質教育則確立社會實踐的評價權威,淡化分數的警告、懲戒作用,把學生的差異作為資源潛能優勢,實行的是使學生個性健康、完善發展的教育。

從以上幾方面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應試教育只注重應試的功利,不關心人的全面發展;不是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應試教育”在教育對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內容上的片面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廣大中小學生的素質提高和健康成長影響較大,必須加快落實素質教育的步伐,促進廣大學生乃至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

1.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1)著眼于民族素質的提高

這是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其發展的潛力及其所能達到的高度。素質教育旨在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從而提高其綜合素養和生存技能,進而促進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只有整個民族的綜合素養提高了,才能實現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富強。

(2)著眼于可持續發展

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只有通過素質教育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后續力量,從而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3)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學校必須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把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21世紀新經濟時代的需要以及社會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只有德才兼備,綜合發展,才能適應這種多元化的需求。

(4)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創新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缺乏創新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創新教育對我國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素質教育必須把創新教育和基礎知識教育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5)著重于在教師引導下,實現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素質教育不但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要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科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學生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實現人人都能盡其才。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