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年內即將退休的教師,經組織選派參加支教的教師,處于孕期、哺乳期教師或患有較為嚴重疾病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原則上在原聘用學校續聘。
拓展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空間。城鎮交流到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符合任職年限且在鄉村學校工作滿3年的,可按照鄉村學校教師資格條件申報高一級職稱(職務)。落實鄉村教師職稱評審傾斜政策,引導教師在城鄉合理流動。教齡男滿30年女滿25年的,有高級教師職稱資格而未聘任的城鎮教師,本人自愿到鄉村學校支教3年以上的,如相應崗位無空缺,可不占崗位結構比例聘任相應教師職務,逐步過渡消化。教師在鄉村連續任教男滿30年女滿25年且仍在鄉村學校任教并符合高、中級教師資格申報條件的,或在鄉村累計任教男滿30年女滿2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如相應崗位無空缺的,可不占崗位結構比例評聘相應教師職務,逐步過渡消化。
(五)完善教師退出機制。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崗位職責為依據,逐步建立以競聘上崗為核心的教師退出機制。教師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學校可以調整其崗位,或者安排其離崗接受必要的培訓后調整崗位。教師不同意學校調整其工作崗位,或者雖同意調整到新工作崗位,但到新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學校可按規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對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冊的教師,不得再從事教學工作崗位。
(六)完善教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學校制定的教職工競聘方案、考核辦法等人事管理制度,須經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對聘任和考核結果,須公示5個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職工的參與權和監督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部門要完善人事爭議申訴制度和教職工維權服務機制,讓教職工有充分、暢通的訴求渠道。對學校違背政策和程序的人事管理行為,堅決予以查處。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五、有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保障。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行“市級統籌、縣(市、區)級實施”的工作機制。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教育、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科學分析改革發展形勢,相互配合,統籌推進,確保“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順利實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教育督導機構要會同有關部門,把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校長職級制改革實施情況作為當地政府優先發展教育、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督導檢查,及時通報情況。
(二)突出改革重點。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域內中小學教師的統籌管理,義務教育學校原則上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全部納入改革實施范圍。
要突出重點方向,著力推動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貧困地區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盤活教師資源。要強化激勵和保障,讓優秀教師流得出,不斷提高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各縣(市、區)可結合具體情況,在全域內,或在中心校、學區、集團化學校等范圍內推進改革。
要突出重點人群,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暢通校長流動渠道,大力選拔、培養一批有情懷、有思想、有能力的優秀校長。
各縣(市、區)要積極探索對域內中小學教職工實行統一管理的有效途徑,要加強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有條件的縣(市、區)可依托現有機構,統籌中小學教職工人事檔案的集中管理、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管理以及教師交流的有關服務工作,充實人員力量,加強人員培訓,建立一支權責統一、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管理和改革需要的專業化管理隊伍。
(三)確保隊伍穩定。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涉及面廣,關系到廣大教師的切身利益和隊伍穩定,各地要做好相關政策的宣傳工作。學校有關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征求教師意見并經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各地要結合實際,在提高待遇、強化工作生活保障上下功夫,讓教師流得動、留得住。要優化學校崗位設置,使每一個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學校長遠發展。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縣(市、區)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將符合規定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
(四)強化指導監管。各地要認真研究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教師聘用、競聘上崗、轉崗培訓、業績考核、教師退出教學一線崗位等實施辦法,明確工作要求,規范操作程序,強化紀律約束。各有關部門應在規定時間內落實完成相應工作。機構編制、人社部門要加強編制和崗位使用管理的指導和監督。
(五)按時序進度推進。2020年5月底前,要以縣(市、區)黨委或政府名義,出臺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管理改革實施方案并全面實施。全市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要在2020年全面實行。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執行,有效期5年。
合肥市教育局中共合肥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肥市財政局
2020年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