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形成與變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要素,一是光線的存在,二是物體自身結構,三是物體本身的固有色。這三種主要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每一因素的變化,都直接影響著繪畫的效果。比如,光源的多少及時性光線的強弱、角度、距離等都會直接影響形體的明暗變化。其次,結構的方與圓,簡單與復雜,體面與起伏的強與弱,也影響明暗調子的變化。同時,形體本身的色彩深淺及透明度,反光性能等因素也對明暗變化產生影響。其中,光線的存在是第一要素和先決條件,物體明暗變化是光的運動來支配的,光線越強,物體的明暗也就越強,我們看到的物體也就越清晰。反之,光線越弱,物體的明暗對比也就越弱,看到的物體也就越模糊,明暗無天日對比不顯著,并且這種現象距離越遠越顯著。另外,人對物體明暗的確良感覺還受到人眼的錯覺影響,比如正方體的暗面越靠近最亮面越深,就是因為這里的明暗反差最大,所以才顯得暗的更暗,亮的更亮。質地也對物體的明暗有一定影響,質地較粗的材料較暗。相反,質地較細,表面光滑的材料則較亮。
47、什么是三大面?
三大面:如圓球、圓柱體上在側面來光的情況下,把產生的明暗調子分成三大部分:1(1)受光部分(2)背光部分(3)明暗交界線。這三大部分叫三大面。也有人稱方形物體,如正方體,長方形物體在側面來光的情況下,產生的受光面、順光面、背光面叫做三大面。
48、什么是五大調?
五大調是在三大面的基礎上,詳細分成的五個調子。在受光的面又分成灰面和亮面,有些物體在亮面還有明顯的顯亮光。在背面有暗面和反光。投影雖然不算在五大調之內,但仍然是畫面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49、什么是色調?
素描色調的“三大面”、“五大調”是人們在長期繪畫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它主要指三大面、五大調的明暗關系。第一點要注意明暗兩個大色調區別,不要畫的太死,亮部調子不能沒有變化,中灰調子畫得不能太重,不能和暗部一樣黑。相反中間部反光不能畫得太淺,一般來說亮程度不要超過亮部的灰調子。否則,就象版畫一樣,沒有立體感。第二點圓形物體五個調子都不是有清楚的界線,過渡過要自然。“線”或“明暗交界面,它既不受光線的照射也不受反光的影響,它是由于形體的重要結構轉折線形成的,它的色調最暗、最重。物體受到光線照射后,遮住光線的部分,會在物體的這邊留下它的投影,投影的形象決定遮光物的形象,它的深淺決定于投影物的深淺以及光源的遠近。投影雖然不算在五大調之內,但仍然是畫面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間色,反光,加上黑白灰三面,合起來稱做明暗五大調子,五大調子在一幅畫中起主導作用,它們之間的明暗對比、層次變化,強弱虛實等等,直接關系到一幅作品的成敗。在受光的面又分成灰面和亮面,有些物體還有明顯的亮光。在實際上,客觀物體的明暗變化是千差萬別的,每上點和另一點都有所差別,層次十分豐富,尤其是復雜形體明暗關系更是錯綜復雜。這里所說的兩大部分,三大面和五大調子只是從大處著眼的概括、歸納,有利于相對地表現形體的整體關系。觀察物體明暗色調時,要學會全面的比較,首先要識別哪些是物體上最深的部分,哪些是最亮的部分,哪些是次深部分,哪些是次亮部分,最后哪些是處世哲學于中間色調部分。比較出這五個基本色調,大的明暗關系訣確了。有一些初學者喜歡一動手就畫亮面,亮光,而置暗面于不顧,甚至輪廓還沒有打好,就急于追求局部的質感效果,然后才畫暗部的一些最深的部分,這樣作的畫沒有整體比較的依據,中間的調子不是淺就是過深,盡管下的功夫很大,但由于腦中沒有色調的整體感,沒有黑白灰調的排列次序,必將遭到失敗。
50、什么是明暗素描?
明暗素描是通過光與影在物體上的變化,體現對象豐富的明暗層次。明暗是表現物象立體感、空間感的有力階段,對其真實地表現對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適宜于立體地表現光線照射下物象的形體結構、物體各種不同的質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間距離感等等,使畫面形象更加具體,有較強的直覺效果。在早期的繪畫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這種手段。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科學的發展,促進了這種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學法則。這時期的三杰:達?芬奇、米開郎基羅、拉斐爾等藝術大師的研究實踐把前人的經驗,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初學者在開始學習時,最好采用燈光下的幾何體來練習,它能幫助你認識物體在光源下的明暗變化;接著再結合靜物進行練習,進一步了解光源在復雜形體的明暗變化,以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光源的變化及對象所表現的立體感、質感、明暗、空間關系等。
51、為什么結構素描舍棄光影變化的刻畫,而刻意強調物象本質的結構特征呢?
這是由它的訓練目的決定的。我們知道,繪畫素描是培養造型能力,訓練正確的觀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繪立體形象的能力,用藝術語言再現物體的形象為目的。而結構素描除了培養造型能力外,最終目的在于訓練設計者用立體的思維去看待和理解設計對象。如畫一個產品時,首先要對該產品進行全方位觀察,甚至把它拆開來研究,這樣就會對該產品有一個立體的空間概念。只有對所有的面進行觀察,才能理解其結構,從而能夠達到離開具體物象,從各種設想角度去描繪和把握對象或者進行重新的設計組合。這就是結構素描的訓練目的。這種學習過程,不受光影變化的影響,只與結構特征有關。因此結構素描學習干脆舍棄光影因素,強調本質結構特征,更能表達其設計輔助功能。就結構素描訓練的本質來說,仍然是為了提高美術造型能力,達到不僅能熟練地寫生,而且能把設計師創造思維過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結構素描方式表達出來。
結構素描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準確的描繪能力,結構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眼(觀察)、心(理解)、手(表現)的協調能力,通過素描認識自然,發現設計能力。逐步掌握準確表達自己設計意圖的方法,對自己的設計構想設計意象進行直觀的形象表達。這種訓練在表現手段上與明暗素描訓練有較大的區別。而對形體、透視、比例等要求則與明暗素描差不多 。
52、在靜物畫構圖中要注意哪些關系?
一要注意被畫物像與畫面所呈現的關系,主要涉及到大小、左右、上下的安排問題,二要注意被畫物像之間的調整和設計。這兩點都與人的視覺心理有直接關系,如空曠、擁擠、呆板、.零散、偏移、不穩定等,都是構圖常見的弊病(圖4)。簡單地說,動筆作畫前必須考慮到靜物畫的構圖使人看起來感到舒服、美觀,達到這個目的,構圖就是成功的。 一般畫法是:
(1)主體物要安排在視覺中心附近,使之突出,不可置于正中。
(2)大小適當,四周要留出適當的空隙,切忌“頂天立地”。
(3)兩邊的空間要大體均衡,但不必相等。
(4)下邊的空間要比上邊的略大,要“上緊下松”。
53、素描練習中使用的筆有些什么特點和用處?
筆:通常使用中華繪圖鉛筆,炭畫鉛筆或炭條等。初學者一般使用B,至3B的軟性繪圖鉛筆。軟性繪圖鉛筆B、2B、3B、4B、5B、6B等六種,其系數越大,筆芯就越粗,畫出來的線條就越黑。HB鉛筆軟硬適中。H、2H、3H、4H、5H、6H……等屬硬性繪圖鉛筆,適用其他專業制圖,素描一般不用這類鉛筆。
隨著課程的深入和作畫經驗的豐富,可逐步使用炭畫鉛筆和炭條等工具。使用炭條作畫時,如果細部難以深入,可用炭畫鉛筆刻畫。但應注意,炭畫鉛筆包括炭條不宜同繪圖鉛筆混合使用。
54、如何選擇素描用紙
紙:一般用100克或120克的繪圖紙,要求表面不太光滑,耐擦。也可用稍厚的白紙或其他有色文化用紙代替。有條件的使用“素描紙”更好。畫板:以平整、無縫、輕便為宜。可以用三夾板切割而成(220mmX2440mm)(40mmX60mm),這樣既經濟,又適用。有條件的購買畫夾更好,既可作畫板用,又解決了畫紙和畫稿的存放。
55、什么是視覺傳達設計?簡述視覺傳達的主要功能和構成要素及領域。
答: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設計師是信息的發送者,傳達對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視覺傳達設計是為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梁的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的藝術創作,在精神文化領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人們的感情和觀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舉例:)
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1)文字 (2)色彩 (3)圖形
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1)字體設計 (2)標志設計 (3)插圖設計 (4)編排設計 (5)廣告設計 (6)包裝設計 (7)展示設計
56、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滲透在美術教育中,對美術教育至少會產生幾個方面的影響?
答: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滲透在美術教育中,對美術教育至少會產生這么幾個方面的影響:
(1)使美術教育工作者對藝術的理解更趨全面、合理,從而正確地實施美術教育。
我們知道,人類的所有知識中,藝術是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的,這與科學精神和科學原理的普遍性特征差異甚大。人們對藝術的態度,往往是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出發的。因此,這可能導致對藝術內涵理解的狹隘性,犯以偏概全的錯誤,使他們認為自己所肯定的藝術是惟一正確或正統的藝術,而極端地排斥其他文化系統的藝術。這樣無疑會使得美術的范圍變得狹隘,同時也使得對美術本質的理解發生偏差。以這種錯誤或狹隘的美術觀念來進行美術教育,將會誤人子弟,導致錯誤或狹隘的美術觀念得以流傳。(具體舉例說明)
(2)加強對藝術的寬容心、民主觀,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會。
在我們的社會關系中,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對對方的文化和習俗的尊重和理解。不尊重對方的文化和習俗,就很難有和平的社會環境。但在美術中,獨尊一種風格的現象仍然存在。如美術史中長期存在的“歐洲中心主義”,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體現。“歐洲中心主義”體現的是歐洲文化的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傷害了其他民族和國家人民的自尊和感情。在現代社會,這恰恰是違背多元文化和國際理解的原則的,違背了當今社會人類相處的基本原則,因而在實質上也違背了和平的原則。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穩定的民族和國際關系。因此,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擴展了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美術體驗。
單一的文化觀念,所導致的對單一美術的認同,必然使得美術課程內容的選擇范圍非常的狹小。這種狹小的內容范圍,與學生渴求心靈的豐富性的愿望是不相適應的。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觀念基礎之上建立起的多元美術觀念,才能使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變得更加充實,而且所提供的視覺樣式更加豐富。這些不同的視覺樣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讓他們找到自己所喜歡的視覺方式。通過這些豐富的視覺樣式,學生可以體驗到更加多樣的文化情趣,滿足自己的認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從而充實自己的心靈。(具體舉例)
57、古希臘是怎樣確立出藝術的典范的
(1)古希臘實行奴隸制民主政治,人的創造力較少受到壓制,藝術匠師的勞動較多地受到重視,為文化藝術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悠久的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
(3)崇尚體育運動,公民可以裸身參加競技運動,為藝術家觀察和創造、寫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8、 什么是美術語言?
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59、什么是美術教育?
以美術學科為基礎的教育門類。其目的主要是:延續和發展美術的知識與技巧,以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術素質和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56、現代主義繪畫產生的社會背景、條件及人們的心態
(1)隨著現代工業、科技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冷漠,使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處于失落和寂寞狀態。
(2)戰爭造成經濟危機和生活災難,給藝術家造成一種悲觀厭世和消極逃避的狀態
(3)現代哲學思潮強調人的意識和本能的價值,是藝術家的思維傾向向極端自我。
(4)對東方古國藝術、非洲黑人藝術、原始土著藝術的發現,拓寬了藝術家的藝術視野,產生一種求變尋異的創作心態。
60、什么是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一門研究形象構成的科學,是一種平面抽象藝術的設計方法,也是對藝術形式的一種創造性思維訓練。平面構成通過對抽象造型因素(點、線、面)的研究,通過形象與形象之間的關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進行平面視覺語言的訓練,將幾個以上單元中心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多運用于實用藝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