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中學英語理論知識參考試題 第一部分:填空題: 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__、_、 和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 (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3.語言技能包括__、、、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聽、說、讀、寫) 4.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5.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的策略包括、調控策略、和資源策略等。 (認知策略、交際策略) 6.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的思想。 (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7.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拓寬學生學習渠道) 8.《英語課程標準》_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級為_的基本要求。 (第五級高中畢業) 9.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_、忽視_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_,_出發,倡導_的學習方式和_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_。 (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任務型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10.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_和評價形式的_。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_以及_,采用_與_ 第二部分:簡答題: 一.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什么?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哪些問題?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三.教師如何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教師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可以從哪方面進行取舍或調整。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 2.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 3.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 4.調整教學順序 5.調整教學方法 6.總結教材使用情況 五.為什么要把情感態度列為課程目標? 1.語言與情感態度有密切關系。 2.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的結果有重要影響。 3.情感態度本身就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4.關注情感態度是國際基礎教育改革趨勢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為什么要把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 1.學生使用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2.發展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 4.學習策略可以與教學策略相互促進 七.為什么要把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有什么區別? 1.學生使用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2.發展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 區別: 1.學習策略包括學習者對學習的認識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采取的具體做法、步驟等行為。根據這個定義,學習策略包括學習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學習策略都是方法。 2.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區別類似于足球中"技術"和"戰術"的區別。 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蓋的內容更豐富。 八.簡述文化意識的五級目標要求: 1、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語,如手勢、表情等; 2、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3、了解、區別英語中不同性別常用的名字和親呢的稱呼; 4、了解英語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習俗; 5、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 6、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 7、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做出恰當的反應; 8、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贊揚、請求等意義; 9、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等; 10、了解常見動植物在英語國家中的文化涵義; 11、了解自然現象在英語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義; 12、了解英語國家中傳統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13、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 14、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九.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并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4.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注:本試題主要來源于英語課程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