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 )與( )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并從知識與技能、( )、( )、( )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3、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者,( )者和( )者。
4、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 )。
5、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實現人人學( )的數學,人人都獲得( )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 )。
6、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 )和培養( )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7、隨著現代計算工具的廣泛使用,應該精簡大數目的筆算和比較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筆算加減法以( )位數的為主,一般不超過( )位數。筆算乘法,一個乘數不超過兩位數,另一個乘數一般不超過( )位數,筆算除法,除數不超過( )位數,四則混合運算以( )步的為主,一般不超過( )步。
8、應用題選材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呈現形式多樣化,除文字敘述外,還可以用( )、( )、( )等方式,適當安排一些有多余條件或開放性的問題。
9、統計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地應用,要結合有關內容,使學生了解數據的( )、( )、( )的過程,逐步看懂并會( )簡單的統計圖表,對于繪制統計圖表的要求不宜過高。
10、7cm=( )mm 4km=( )m
8kg = ( )g 150m3=( )ml=( )L
11、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42,那么這個數的最大約數是( ),把這個數分解質因數是( )。
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數是( )。
13、圓的半徑是4cm,圓的周長是( )cm,面積是( )cm2。
14、幾何初步知識的內容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常見的簡單的幾何形體的特征,會計算他們的( )、( )和( )。
二、判斷(每題2分)
1、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體現螺旋上升的原則。( )
2、在0.3和0.4之間有無數個兩位小數。( )
3、量與計量,采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
4、一個體積1立方分米的木塊,占地面積是1平方分米。( )
5、在低年級教學基本口算的基礎上,中高年級要適當加強口算訓練。( )
三、選擇(每小題4分)
1、隨意從放有4個紅球和1個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個球,摸出( )。
A、黑球的可能性大 B、紅球的可能性大 C、一樣大
2、一條直線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有( )種分法。
A、2種 B、4種 C、8種 D、無數
3、聯歡會上,按3個紅氣球,2個黃氣球,1個綠氣球的順序裝飾教室,你知道第16個氣球是( )顏色的嗎?
A、紅 B、黃 C、綠
4、在下面橫線上填數,使這列數具有某種規律( )
3、5、7、 、 、
A、11、17、27 B、8、12、14 C、16、20、25
四、應用題(每題10分)
1、某廠十月份用水480噸,比原計劃節約了 ,節約了多少噸?
2、一件工程,甲單獨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兩人同時合作,幾天能完成這件工作?
五、簡答(13分)
1、《標準》對各學校的內容從哪幾個方面做了闡述?(5分)
2、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8分)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試題答案7-8
一、單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所選( )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 【 C 】
A. 方法 B. 概念 C. 素材 D. 原理
2.在“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 )和年齡特征,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使活動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
【 A 】
A. 已有認知水平 B. 熱情 C. 興趣 D. 干勁
3.設計統計與概率的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 ),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 【 C 】
A. 品質 B. 意志
C. 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 D. 上進心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學習,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設計等學習活動,經歷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探索問題、( )的過程。 【 A 】
A. 解決問題 B. 修改問題 C. 研究對策 D. 征求方案
5. 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主要通過為學生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 )來實現。 【 B 】
A. 多做題目 B. 經歷探索過程 C. 科學研究 D. 勤于訓練
二、多項選擇題
1. “統計與概率”與人們的( )密切相關。 【 AB 】
A. 日常工作 B. 社會生活 C. 生活習慣 D. 生活態度
2. 義務教育階段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與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 )。 【 BCD 】
A. 空間觀念 B. 形成統計觀念
C. 尊重事實的態度 D. 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3. 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包括( )等。 【 ABC 】
A. 計數 B. 測量 C. 實驗 D.計算
4. 《標準》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把( )等內容以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現。 【 ABC 】
A. 數與代數 B. 空間與圖形 C. 統計與概率 D. 算術
5. ( )將成為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主要學習方式。 【 BCD 】
A. 模仿和記憶 B. 動手實踐 C. 自主探索 D. 合作交流
三、判斷題
1.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中統計學習的重點是根據已知數據解決提出的問題。 ( )
2.“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所提供的材料,學生越是不熟悉,學生就越會感興趣。 ( )
3.組織學生進行統計活動時,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要讓學生成為統計活動的真正主人。( √ )
3. 為了體現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性的原則,在情境設計上不一定要做到連貫。 ( )
4.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多做題目。 ( )
5. “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領域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 ( √ )
四、填空題
1.“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 時代 性,所選素材要 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
2.在“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 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注意活動的 組織形式,使活動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
3.“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設置反映了 數學課程與教學 改革的要求,對于促進 數學課程改革 和 數學課程內容 的改革有積極的意義,對于改進 教師的教學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了進行 實踐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學習的課程渠道。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 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樹立 正確的數學觀。
5.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學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發,從學生身邊的 現實背景 中提煉,符合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現實性特點。
五、問答題
1.“統計與概率”教學實施中如何注意內容選擇的現實性?(P104)
答:“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所選素材要 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
2.如何把握“統計與概率”教學中的“度”?(P114)
答: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仔細分析課程標準和教材,深入了解學生認知的現實狀況,把握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對統計與概率教學的不同要求,不能過多地加深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產生厭惡感。課堂上如果學生提出了超出目標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是大部分孩子難以理解的,就應該鼓勵學生把它放在“問題銀行”里,在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以后再來解決,而不能被學生的問題牽著走,影響了大多數孩子的學習。低年級學生開始學習“統計” 既要讓學生感覺要解決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還要讓學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眼前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與綜合應用”綜合性特點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一個學習領域,并不是在其他數學知識領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識,而是強調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首先,要促使學生通過這一領域的學習,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其他數學知識領域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進而從整體上認識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其次,實踐與綜合應用中要解決的現實數學問題往往交織著多科學的知識與方法,因此,實踐與綜合應用的綜合性還常常表現為多學科的綜合。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是為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服務,同時,根據這一領域的特點,其教學目標又在哪幾個方面有所側重?(P120)
答:“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是為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服務,同時,根據這一領域的特點,其教學目標又在以下幾方面有所側重:
①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強調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知識領域的綜合應用和整體把握;
② 在數學思考方面,強調經歷探索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③ 在解決問題方面,強調經歷提出、理解、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④ 在情感與態度方面,強調體會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應用,樹立正確的數學價值觀。
5.“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中選取什么樣的主題和素材有較強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P125)
答: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內容應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有較強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題和素材。一般來說,貼近學生生活現實的題材能讓學生感到熟悉和親近,對完成任務比較有信心;游戲性題材有較強的愉悅功能,對學生有比較大的吸引力;設計和制作類的活動任務性比較突出,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這些內容都能比較有效地引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但同時也應注意,要將學生興趣引向更深層次的探索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的活動目標,要有數學味道
